呼伦贝尔羊草草甸草原围封草地不同利用模式下群落特征、土壤特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呼伦贝尔羊草草甸草原围封草地不同利用模式下群落特征、土壤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围封草地 不同利用方式 植被群落 土壤理化性质
【摘要】:进行下羊草草甸草原围封草地不同利用模式研究可为草地合理利用及草地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本实验以呼伦贝尔羊草草甸草原围封草地为研究对象,进行控制性实验,设置禁牧、轻度放牧、重度放牧、连续刈割、隔年刈割、刈割+放牧六种利用方式,对不同利用方式下草地植被群落组成、群落数量特征、群落物种多样性、草地群落生物量、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全氮含量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在不同利用方式下,群落中各植物种的重要值都发生了变化,群落建群种羊草的重要值在禁牧下最高,而在连续刈割下最低;在重度放牧下,群落伴生种寸草苔的重要值最大。此外,群落不同功能群组成也在不同利用方式下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生活型功能群方面,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所占百分比及相对生物量呈随利用程度加重递减的变化趋势,多年生杂类草植物及小半灌木变化不明显。水分生态类型功能群表现为随利用程度加重,耐旱性较差的中生及旱中生植物所占比例及相对生物量明显降低,而旱生及中旱生植物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但其相对生物量变化不明显。2.草地植被群落数量特征在不同利用方式下变化显著。群落高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禁牧、隔年刈割、连续刈割、刈割+放牧、轻度放牧、重度放牧;群落盖度变化为禁牧轻度放牧隔年刈割刈割+放牧连续刈割重度放牧;群落密度变化为连续刈割重度放牧轻度放牧刈割+放牧禁牧隔年刈割。3.不同利用方式下,植物群落物种α多样性变化显著。Margarlef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随利用程度加强呈先增大而后减小的趋势,各项指数均在刈割+放牧最高,在重度放牧下最低,且差异显著。草地植被群落的p多样性指数在重度放牧下最大,禁牧下最小。4.草地地上生物量变化表现出随着利用程度加重而降低的规律,在禁牧下最高,重度放牧下最低,且差异显著;草地群落建群种羊草的生物量变化也表现出同样的规律,且在刈割利用下高于放牧利用。草地地下生物量随土层深度分布呈“T”型,在不同利用方式下变化为:隔年刈割刈割+放牧轻度放牧禁牧重度放牧连续刈割。5.草地土壤各土层含水量在不同利用方式下差异显著,禁牧及轻度放牧显著高于连续刈割和重度放牧;草地表层(0-10cm)土壤容重随利用方式不同变化显著,表现出随利用程度加重而增大的趋势,在重度放牧下土壤容重显著高于禁牧和轻度放牧。在10-20cm、 20-30cm土层,土壤容重变化差异不显著。6.草地土壤养分(有机碳及全氮)集中分布于0-10cm土层,且各土层养分含量在不用利用方式下变化显著。在0-10cm土层,有机碳含量具体表现为禁牧下最高,重度放牧下最低;全氮含量同样在禁牧最高,但在连续刈割下最低;在10-20cm、20-3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土壤全氮含量均为重度放牧下最低,其他五种利用方式下差异不显著。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81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洪波;;第十五届国际草地会议将于1985年召开[J];四川草原;1983年03期
2 逊原;;日本草地学家林兼六博士[J];国外畜牧学.草原与牧草;1983年04期
3 袁术;;施肥对退化干旱草地的影响[J];中国草原与牧草;1986年04期
4 冯强;;第十六届国际草地会议将于1989年10月在法国召开[J];中国草业科学;1987年06期
5 FEE BUSBY;王明玖;;草地的重要性及草地管理面临的挑战[J];内蒙古草业;1988年02期
6 彭珂珊;;减免草地灾害 重建西部生态[J];科学新闻;2002年03期
7 王永发;海东农区草地承包的调查与思考[J];青海草业;2000年02期
8 师燕;西宁市草地现状分析[J];青海草业;2000年04期
9 孟有达,刘天明;西部开发中草地产业的发展[J];中国草地;2000年06期
10 孙鸿良;重点整治与全面开发建设我国西部草地[J];生态农业研究;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徐敏云;王X;;草地利用方式对农牧交错带土壤碳密度的影响[A];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郑再明;;湘西地区不同类型草地利用的探索[A];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郑再明;;湘西地区不同类型草地利用的探索[A];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董世魁;;草地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其适应性管理[A];2009中国草原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周道玮;孙海霞;孙泽威;;东北农牧交错区“草地-秸秆畜牧业”概论[A];中国草学会饲料生产委员会第15次饲草生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孟有达;刘天明;;西部大开发中草地产业的发展[A];草业与西部大开发——草业与西部大开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草原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何群;中外学者研讨草地草原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2 记者 李新安;库鲁斯台草原治理须治本[N];伊犁日报(汉);2006年
3 郭剑峰;忻州草地:SOS![N];忻州日报;2010年
4 山东农业大学 车野光亮 刘洪义;中国畜牧业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N];中国畜牧报;2003年
5 胡左;草学界的“奥林匹克”在呼市开幕[N];科技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胡琦;内蒙古地区多时间尺度气候变化及草地叶面积动态响应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2 常骏;呼伦贝尔草地利用单元划分与生态系统健康评价[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3 崔霞;甘南牧区草地遥感监测与分类经营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乌兰;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家庭牧场草地利用单元划分及状态—转换模型的建立[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年
5 程杰;黄土高原草地植被分布与气候响应特征[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6 金花;基于3S技术支持的草地营养与载畜量评价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7 柳小妮;甘肃省草地蝗虫预测预报专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甘肃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宇;基于遥感的若尔盖湿地保护区沙化草地时空变化特征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2 于文斌;民勤县荒漠化草地治理监测与效益评价[D];兰州大学;2016年
3 魏博亚;不同草地利用方式对典型草原地上初级生产力和根系生物量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16年
4 刘美丽;呼伦贝尔羊草草甸草原围封草地不同利用模式下群落特征、土壤特性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年
5 萨如拉;牧区草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年
6 王彩霞;不同社会群体认知草地功能和管理模式分异性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方金;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甘南牧区草地生物量遥感监测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8 李谋忠;近30年西藏尼玛地区草地遥感动态监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9 董智新;新疆草地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9年
10 普日布格日乐;草地利用制度视域下的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737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1173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