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多杀性巴氏杆菌转铁结合蛋白的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3 01:16

  本文关键词:多杀性巴氏杆菌转铁结合蛋白的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多杀性巴氏杆菌 转铁结合蛋白TbpA 表达 免疫原性


【摘要】: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是能引起牛、猪、家禽、兔等多种动物传染病的病原体,临床上多以出血性败血症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形式出现,影响动物的健康生长,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现在防治巴氏杆菌病的主要措施是注射疫苗和使用药物,现有的疫苗主要有灭活疫苗、弱毒疫苗和亚单位疫苗。铁是微生物代谢过程中电子转移链的必需元素。动物体内含有多种含铁蛋白,如血液中的转铁蛋白、分泌物中的乳铁蛋白以及细胞内的铁蛋白,包括多杀性巴氏杆菌在内的绝大多数细菌物种形成了一些从宿主摄取含铁蛋白的机制,即利用细菌编码的多个外膜蛋白进行含铁蛋白的摄取。其中细菌的转铁结合蛋白(Transferrin binding protein,Tbp)能够调节细菌从宿主摄取转铁蛋白,通常包含Tbp A和Tbp B两个蛋白。本实验室分离的多杀性巴氏杆菌HB01株,经全基因组测序证明仅有Tbp A蛋白,缺乏Tbp B蛋白,Tbp A蛋白构成Pm的外膜蛋白。本研究将多杀性巴氏杆菌HB01株的tbp A基因片段克隆表达,将表达产物免疫小鼠后验证其在小鼠水平上的保护力。并将其与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和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的Tbp A蛋白进行了交叉免疫保护力的测定,为研制预防巴氏杆菌科疾病的亚单位疫苗奠定基础。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Pm-Tbp A、HPS-Tbp A、APP-Tbp A蛋白的克隆表达参照本实验组测序的HB01多杀性巴氏杆菌基因组设计Pm-tbp A的上下游引物,根据副猪嗜血杆菌SH0165基因组、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JL01的基因组分别设计HPS-tbp A、APP-tbp A基因的引物,以HB01、SH0165、APP4074细菌基因组为模板PCR分别扩增tbp A基因,重组构建p ET-Pm-tbp A、p ET-HPS-tbp A、p ET-APP-tbp A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到BL21中进行表达,在37℃条件下,终浓度为0.8mmol/L的IPTG诱导3h,SDS-PAGE验证蛋白成功获得表达。大量表达、纯化三种蛋白,最终得到Pm-Tbp A蛋白浓度为1.2mg/m L,HPS-Tbp A蛋白浓度0.8mg/m L,APP-Tbp A蛋白浓度为0.75mg/m L。2.Pm-Tbp A蛋白对小鼠免疫原性评价用100μg/200μL Pm-Tbp A蛋白免疫小鼠,另设200μL PBS免疫对照组。二免后14d,用5LD50的HB01攻毒,15h后测定肺脏和血液的载菌量,结果显示免疫组肺脏、血液含菌量分别为107 CFU/g、2×107CFU/ml,对照组肺脏、血液含菌量分别为2×108CFU/g、108CFU/ml,免疫组与对照组相比小鼠组织(肺脏、血液)载菌量分别下降了20倍和5倍。另按此免疫方案进行Pm-Tbp A蛋白的免疫保护力测定,结果显示,该蛋白针对小鼠免疫保护力为70%,表明Pm-Tbp A蛋白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3.三种细菌的Tbp A蛋白免疫小鼠后的交叉免疫保护力试验将Pm-Tbp A、HPS-Tbp A、APP-Tbp A蛋白分别免疫三组小鼠依次为A/B/C、D/E/F、G/H/I组,J/K/L三组为PBS空白对照组。二免后14d,A、D、G、J组用5LD50的HB01攻毒,B、E、H、K组用5LD50的SH0165攻毒,C、F、I、L组用5LD50的APP4074攻毒,观察72h,记录临床症状和死亡数目。取病变部位进行病理学观察分析,动物实验过程中分别在一免后0、14、28d尾静脉采血,检测抗体水平。结果表明:三个不同细菌来源的Tbp A蛋白对各自宿主菌的保护率均为67%,HPS-Tbp A、APP-Tbp A蛋白免疫组相互间交叉保护率均为50%,对HB01的保护力为16.7%和33%,Pm-Tbp A提供给HPS和APP的保护力为16.7%。肺部组织外观观察显示,免疫组存活的小鼠肺部轻微水肿、出血现象较轻,而对照组出现了严重的出血水肿现象;病理切片观察对照组肺泡间隔破裂出血严重,免疫组肺泡损伤较小,仅有轻微的充血现象。这些结果证明三种蛋白具有不同水平的交叉免疫保护力。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852.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杰;赵国明;陆文俊;杨春龙;马丽丽;黄夏;刘棋;陆承平;;鸡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与鉴定[J];中国家禽;2006年17期

2 安电进;曹树泽;刘尚高;;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监测试验[J];河北畜牧兽医;1993年02期

3 刘建杰,吴斌,陈焕春;猪萎缩性鼻炎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2年01期

4 唐先春,吴斌,陈焕春;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3年05期

5 唐先春,吴斌,索绪峰,王大林,陈焕春,尹争艳;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2005年06期

6 曾静雯;刘慧芳;沈琴芳;郑新添;余旭平;吴彤;李永明;周碧君;王开功;;多杀性巴氏杆菌鉴定与特性研究的分子生物学方法[J];中国兽药杂志;2006年04期

7 杨发龙;张焕容;夏梦芸;于学辉;汤承;岳华;;禽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和鉴定[J];四川畜牧兽医;2008年05期

8 谭双;余旭平;黄贤波;;多杀性巴氏杆菌基因组分泌蛋白的预测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9 高明燕;徐步;赵宝华;范建华;龚建森;刘学贤;;多杀性巴氏杆菌检测、鉴定和分型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0年01期

10 谢波;朱必凤;杨旭夫;;多杀性巴氏杆菌抗原的研究进展[J];韶关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琼;李力施;林志雄;;从澳大利亚进口病死种羊中分离出多杀性巴氏杆菌[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2 余旭平;朱军莉;何世成;王丽辉;牛冬;阮辉;;多杀性巴氏杆菌跨膜蛋白基因片段的克隆与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3 唐先春;吴斌;索绪峰;王大林;陈焕春;尹争艳;;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A];第一届中国养猪生产和疾病控制技术大会——2005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任峰;戴金康;王绢;王三虎;郑玉姝;刘丽艳;;新乡地区兔巴氏杆菌的分离与鉴定[A];第四届第九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饲料和动物源食品安全战略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8年

5 杨宝凤;邹灵秀;李能章;黄园媛;吴建云;王自力;魏学良;彭远义;;6株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A型的分离鉴定及其部分生物学特性比较分析[A];第四届全国牛病防制及产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彭远义;;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A型相关研究[A];第四届全国牛病防制及产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杨宝凤;周伟;李能章;胡娟;夏天;徐亚丽;王自力;魏学良;吴建云;彭远义;;两株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A];中国奶业协会第26次繁殖学术年会暨国家肉牛牦牛/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第3届全国牛病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龙青山;李能章;邹灵秀;黄园媛;杨宝凤;吴建云;王自力;魏学良;彭远义;;6株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A型主要毒力基因的比较分析[A];第四届全国牛病防制及产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李峰;沈志强;吴信明;刘吉山;林初文;;蜂胶对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与大肠杆菌的抑菌试验[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王红琳;廖永洪;杨峻;罗玲;罗青平;艾地云;温国元;张蓉蓉;邵华斌;;湖北地方土鸡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和PCR鉴定[A];第二届中国黄羽肉鸡行业发展大会会刊[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山西太原神龙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李宝丽;猪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的救治[N];中国畜牧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东春;多杀性巴氏杆菌兔体内差异表达基因及其突变株构建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2 汤细彪;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与致病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敬;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2 罗璇;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油乳剂灭活疫苗的制备与应用[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3 常春龙;牛多杀性巴氏杆菌菌影疫苗的制备及其免疫效力分析[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6年

4 任静静;牛多杀性巴氏杆菌通过NF-κB/MAPK-NLRP3/NLRP6诱导炎症反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5 李海娥;牛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强弱毒株差异基因筛选及初步分析[D];西南大学;2016年

6 孙久鹤;多杀性巴氏杆菌分型分析及其感染鸡IL-1β,,IL-6转录变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7 刘顺磊;牛源A型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菌影疫苗的初步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6年

8 王林柏;多杀性巴氏杆菌△rpoE突变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9 张洪峰;多杀性巴氏杆菌转铁结合蛋白的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10 马晓菁;致犊牛肺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784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11784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1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