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ARα和PPARγ基因对金茅花鸡生长、屠宰、肉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及表达规律研究
本文关键词:PPARα和PPARγ基因对金茅花鸡生长、屠宰、肉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及表达规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金茅花鸡 生长性状 屠宰性状 肉质性状 PPARα基因 PPARγ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荧光定量PCR
【摘要】:金茅花鸡作为优质肉鸡是“江苏省名优农产品”、上海世博会“供沪认定产品”,以其优异的品质在上海、杭州、苏州等地高档家禽消费市场享有美誉。本研究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金茅花鸡群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α(PPARa)、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γ(PPARy)的基因多态性,并与金茅花鸡的生长、屠宰、肉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法对两基因在不同时间段、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进行研究。1、以PPARa基因为候选基因,对该基因的外显子区域进行检测,发现了4个突变位点。分别为第四外显子的T300A突变、第五外显子的G422A突变以及第七外显子的T840A和A843G两处突变。其中G422A变异造成编码氨基酸由精氨酸到组氨酸的变化,其他突变属于同义突变。6种单倍型组合分析表明,各周龄体重比较,除0周龄体重外,单倍型组合H1H6各周龄体重均为最低且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部分单倍型组合(P0.05或P0.01),而单倍型组合H1H3的各周龄体重均为最大且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部分单倍型组合(P0.05或P0.01),因此单倍型组合H1H6为生长性状的劣势基因型组合,而单倍型组合H1H3为生长性状的优势基因型组合;在母鸡屠宰性状方面,单倍型组合H1H1在母鸡宰前体重和屠宰重上为优势单倍型组合,显著高于单倍型组合H1H2,H1H3和H2H5(P0.05),单倍型组合H1H2为母鸡胸肌重、腿肌重优势单倍型组合,胸肌重显著高于单倍型组合H2H5(P0.05),腿肌重极显著高于单倍型组合H1H3(P0.01)。在公鸡屠宰性状方面,单倍型组合H1H3在宰前体重,屠宰重,全净膛重,半净膛重,腹脂重和胸肌重上均显著高于单倍型组合H1H2(P0.05),腿肌重极显著高于单倍型组合H1H2(P0.01);在母鸡肉质性状方面,胸肌pH的优势单倍型组合为H1H3,腿肌pH的优势单倍型组合为H2H5,单倍型组合H1H3胸肌系水力显著高于单倍型组合H2H5(P0.05),单倍型组合H1H2胸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单倍型组合H1H3(P0.05)。在公鸡肉质性状方面,单倍型组合H1H1胸肌粗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单倍型组合(P0.01),为优势单倍型组合,单倍型组合H2H5腿肌IMPc极显著低于H1H2和H1H3(P0.01),单倍型组合H1H1在腿肌水分上为优势单倍型组合,极显著高于单倍型H1H2(P0.01),显著高于H1H3(P0.05)。因此,金茅花鸡PPARa基因多态性对其生长、屠宰性状和肉质性状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2、以PPARγ基因为候选基因,在第五外显子检测到一处SNP,导致编码氨基酸由亮氨酸到苯丙氨酸的变化,形成AA和AB两种基因型。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生长性状上,基因型AA和AB在金茅花鸡生长性状上无显著差异(P0.05);在屠宰性状方面,母鸡AB型个体在胸肌重极显著高于AA型(P0.01),腿肌重显著高于AA型(P0.05),而在腹脂重上,AA型极显著高于AB型(P0.01)。公鸡中AB型个体在腹脂重和胸肌重上极显著高于AA型,其余差异不显著;在肉质性状方面,在母鸡群体中,胸肌剪切力AA型极显著高于AB型(P0.01),而在粗脂肪含量上则极显著低于AB型(P0.01)。腿肌系水力AA基因型极显著低于AB型(P0.01),而粗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AB型(P0.01)。在公鸡群体中,腿肌剪切力AA型显著高于AB型(P0.05),腿肌中粗脂肪含量在2个基因型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AA型极显著高于AB(P0.01)。3、对金茅花鸡PPARα基因和PPARγ基因在不同生长阶段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PARα基因在心、肝、腿肌中表达量较高,其中肝脏中表达量最高。肝脏中PPARα基因mRNA表达丰度在生长发育早期呈上升趋势,而胸腿肌中PPARα的表达量在初生时最大,在2周龄时下降,4周龄时上升,在6周龄后趋于稳定。PPARγ基因在心、胸肌、腿肌、下丘脑中表达量较高。胸腿肌中PPARγ基因mRNA表达丰度在出生两周龄时表达量达到最高,随后表达量下降并在6周龄时趋于稳定。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83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樊月圆;富国文;昝林森;付常振;李卫真;王绍卿;;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α(PPARα)基因突变对牛的背膘厚和胴体长的影响[J];家畜生态学报;2012年01期
2 林亚秋;吉红;郑玉才;;草鱼PPARα和PPARγ基因的克隆与组织表达差异[J];水产科学;2011年02期
3 李芳琼;刘海峰;朱砺;;罗格列酮和血清对猪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PPARα和PPARγ基因表达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4 贾成霞;张照斌;张清靖;刘盼;朱华;;虹鳟PPARα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及其组织表达分布[J];中国水产科学;2012年04期
5 李芳琼;刘海峰;朱砺;;罗格列酮和血清对猪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PPARα和PPARγ基因表达的影响(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1年06期
6 林ZDZD;高中元;袁亚男;武建亮;刘宝凤;周沙沙;乔利英;刘建华;梁琛;刘文忠;;PPARα和PPARγ基因在不同脂尾型绵羊脂肪组织中的发育性表达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2012年09期
7 田亚东;亢娟娟;孙桂荣;韩瑞丽;康相涛;;PPARα基因对安卡×固始鸡资源群胴体品质的遗传效应分析[J];华北农学报;2010年06期
8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屈晓冰;赵水平;高洁;胡敏;董莉妮;;大鼠肝肾脂肪组织PPARα、PPARγ表达与载脂蛋白M的相关性[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全国老年动脉硬化与周围血管疾病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何玉秀;张海峰;陈玉娟;焦广发;程丽彩;吴卫东;岳静静;;12周游泳训练预防高脂饮食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形成的机制探析——游离脂肪酸和PPARα的作用[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3 陈国庆;杨月琴;王松;;有氧运动对糖尿病大鼠心肌PPARα及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4 尉明晓;秦超;陈威;马耀文;赵显莉;高虹;;PPARα转基因小鼠在药物评价中的应用研究[A];第十届中国实验动物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郑智慧;董悦生;路新华;吕国平;林洁;赵宝华;司书毅;张华;贺建功;;利用哺乳动物细胞单杂技术建立新型PPARα激动剂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型和新PPARα激动剂的研究[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玉中;王朝晖;应力;;中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C YP2E1和PPARα表达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7 徐磊;厉有名;;PPARα在脂肪性肝病中的发病机制[A];2005年浙江省消化系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8 张萍;马越;;PPARα基因多态性与早发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9 陈梅妹;高玉兴;韩大雄;赵玉芬;;PPARα激动剂设计、合成及其与动脉粥硬化作用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PPARα/γ Expression and Their Agonists Affect Development of NAFLD/NASH of SD Rats[A];第九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建峰;脊髓PPARα对肥胖大鼠外周炎症及炎性痛觉过敏作用和机理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赵喜;蛇床子素经PPARα/γ信号通路治疗大鼠高脂性脂肪性肝炎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3 徐成;具有PPARα/γ双重激动作用的抗糖尿病药物的生物学筛选[D];沈阳药科大学;2005年
4 周辛波;基于结构的PPARα/γ双重激动剂的设计、合成与筛选[D];沈阳药科大学;2005年
5 张红;PPARα生物活性改变在衰老内皮细胞功能失调的作用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6 隋博文;心脉通对心力衰竭大鼠模型代谢重构及β3受体、PPARα表达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银丽;PPARα转基因小鼠在毒理学评价中的应用&含蒽醌成分的决明子原料药安全性评价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2 廖艳春;PPARα通过抑制IL-17细胞因子的表达改善自身免疫性心肌炎[D];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
3 卢春兰;PPARα激动剂非诺贝特对肺癌A549细胞生长和侵袭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D];桂林医学院;2014年
4 李宗先;PPARα激活可保护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D];皖南医学院;2015年
5 许慧敏;脑心通/PPARα信号抑制H_2O_2介导的心肌细胞凋亡、自噬[D];江苏大学;2016年
6 方玲玲;卵形鲳湽PPARα及CPTⅠ基因的克隆及不同条件对其表达影响的分析[D];广东海洋大学;2016年
7 段炼;PPARα和PPARγ基因对金茅花鸡生长、屠宰、肉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及表达规律研究[D];扬州大学;2016年
8 罗文艳;PPARα/γ双激动剂的筛选及PPARγ抗糖异生作用机制的探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9 王莉;PPARα、PPARγ在利福平合用异烟肼诱导的大鼠肝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10 谢赞;大鼠肝脏PPARα的增龄性变化及阿托伐他汀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075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1207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