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沙门菌LeuO调节蛋白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伤寒沙门菌LeuO调节蛋白研究进展
【摘要】:LeuO是伤寒沙门菌复杂调控网络的一个全局转录调节蛋白,其调控伤寒沙门菌许多参与生物过程的基因表达,尤其是可以调控帮助菌体在严苛环境下生存的基因。作为H-NS的备份LeuO根据不同的浓度作为活化剂和抑制剂差异性调节基因表达。LeuO还可诱导孔蛋白的表达,孔蛋白是一种良好的免疫原,当作为疫苗接种动物,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免疫力。论文重点围绕LeuO作为调节蛋白的调节机制和在免疫学以及其他相关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类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 宁夏大学农学院动物科学系;
【基金】:宁夏“优质高产奶牛遗传改良与选育”专项(2013NYYZ0501)
【分类号】:S852.61
【正文快照】: 沙门菌(Salmonella)是革兰阴性致病菌,一旦感染可以引起人和动物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1]。沙门菌通过污染食物和水感染人和动物。大部分的沙门菌血清型经过小肠感染,最终导致宿主自限性胃肠炎;少部分沙门菌血清型可以引起宿主全身感染,如伤寒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等。由于沙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荣标,钱绩虎,刘玲;伤寒沙门菌生化特性分析[J];南通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马越,陈鸿波;食源性非伤寒沙门菌的感染[J];中国药事;2002年03期
3 金春光,徐景野,章丹阳;伤寒沙门菌的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方法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5年10期
4 刘丹红;薄志坚;洪梅;万强;王敏;吕作芝;;大连市伤寒沙门菌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型[J];中国公共卫生;2009年01期
5 陈春霞;赵英伟;崔志刚;刁保卫;阚飙;;中国六省伤寒沙门菌的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及数据库的建立[J];疾病监测;2009年08期
6 邵荣标;;1株类伤寒沙门菌的分离鉴定[J];江苏预防医学;2011年02期
7 韦亦成;占利;叶菊莲;;多重PCR法鉴定伤寒沙门菌的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2013年01期
8 李振红;;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成孔毒素的特征分析[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2003年03期
9 柯碧霞;谭海玲;钟豪杰;柯昌文;邓小玲;刘美真;陈经雕;;广东省伤寒沙门菌株的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2007年01期
10 生秀梅;黄新祥;茅凌翔;朱超望;徐顺高;张海方;许化溪;刘秀梅;;伤寒沙门菌基因组DNA芯片的制备与基因表达谱分析应用[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斌;曾明;;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基因组及毒力基因[A];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2年
2 刘婷婷;马丽娜;李凤云;;短链脂肪酸作用下伤寒沙门菌对巨噬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柯碧霞;邓小玲;柯昌文;谭海玲;李柏生;刘美真;陈经雕;;广东省109株非伤寒沙门菌的耐药性及PFGE分析[A];2010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0年
4 章晓联;;伤寒沙门菌分子致病及感染免疫机制的研究[A];第二届中国青年学者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林一曼;李迎慧;扈庆华;邱亚群;石晓路;;2004-2011年42株伤寒沙门菌PFGE分子分型[A];2012深圳市预防医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6 夏秋风;张海方;生秀梅;黄新祥;;伤寒沙门菌mig-14基因作为调节因子的功能研究[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7 杜鸿;邹昕;生秀梅;张海方;黄新祥;;RpoE与伤寒沙门菌高渗应激下的基因表达调节[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8 张海方;生秀梅;徐顺高;许化溪;黄新祥;;伤寒沙门菌鞭毛介导的基因表达调节作用[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9 方艳红;孙裴;魏建忠;王桂军;李郁;;沙门菌毒力基因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食品卫生学分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 刘树林 整理 衣晓峰 乔蕤琳 包红霞;细菌何时要变异 “遗传开关”说了算[N];健康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胡勇;伤寒沙门菌体内诱导表达基因的筛选鉴定[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2 杜鸿;RpoE在伤寒沙门菌克服环境高渗应激中的基因表达调节机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2年
3 韦莉;伤寒沙门菌质粒对DC成熟及其自噬过程和免疫功能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3年
4 何培彦;伤寒沙门菌质粒pR_(ST98)和毒力基因spv对巨噬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才;伤寒沙门菌SNPs分子分型分析和鼠伤寒沙门菌分子流行病学特点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2 陈春霞;我国伤寒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PFGE的分型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夏秋风;伤寒沙门菌mig-14基因功能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4 邹昕;伤寒沙门菌fljA样基因的功能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5 高宇琳;PmrA对伤寒沙门菌高渗应激后期基因表达调节作用[D];江苏大学;2009年
6 杜鸿;RpoE对伤寒沙门菌高渗应激下的基因表达调节作用[D];江苏大学;2009年
7 宋国蓉;伤寒沙门菌质粒pR_(ST98)与巨噬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8 谢新民;Hfq对伤寒沙门菌高渗应激早期的基因表达的调节[D];江苏大学;2010年
9 祁汝峰;伤寒沙门菌耐药质粒pRST98在小鼠体内向大肠埃希菌接合转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10 李君辉;UhpA对伤寒沙门菌高渗应激的基因表达调节作用[D];江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159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1215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