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甸草原撂荒地演替过程中植被多样性指数变化
发布时间:2017-12-16 20:38
本文关键词:草甸草原撂荒地演替过程中植被多样性指数变化
【摘要】:以内蒙古草甸草原区国有农牧场不同年限草原撂荒地(2年、4年、10年、23年和天然草CK)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不同年限撂荒地植被多样性变化特征,分析并探讨撂荒年限和演替进程的关系及不同多样性指数变化规律,为科学评估退耕还草的进程以及制定合理植被恢复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撂荒年限的样地群落结构和外貌特征显著不同,多年生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随撂荒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撂荒23年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达到1.81,显著高于其他撂荒年限样地(P0.05),Simpson多样性指数有类似的变化规律,但其他多样性指数并未体现随撂荒年限增加而线性增加的规律;β多样性指数随撂荒年限的增大而减小,撂荒时间越长,与天然草地相似性系数越高,撂荒23年样地与天然草地相似性系数达到51.88;撂荒年限的增加使草甸草原撂荒地群落结构趋于复杂化。
【作者单位】: 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02014) (Agriculture:201003019,200903060)国家公益行业项目 教育部草地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创新团队支持项目
【分类号】:S812
【正文快照】: 草原撂荒地是在耕作干扰后形成的土地类型,与天然草原相比,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1]。目前,已有许多撂荒地演替过程中物种数量、植物多样性以及种间关系等方面的报道[2~3],但大多数是针对农牧交错带(区),对草甸草原的撂荒地研究较少。草甸草原作为温带草原最湿润的草原类型,在气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仲志高,黄仁湘;对农安县草甸草原合理利用的几点建议[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80年02期
2 黄仁湘;仲志高;;农安县草甸草原合理利用的几点意见[J];吉林畜牧兽医;1980年01期
3 李新贵,周振江,张春华,汤胜民;草甸草原机械改良[J];黑龙江畜牧兽医;1995年01期
4 何京丽;珊丹;梁占岐;邢恩德;赵瑞莲;李博;;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09年05期
5 娜日苏;格根图;德勒格日玛;;退化草甸草原近地面光谱特征初探(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09年06期
6 娜日苏;苏和;格根图;;退化草甸草原近地面光谱特征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7 李海;安沙舟;王高峰;,
本文编号:12974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1297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