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miR-122在苦马豆素诱导山羊胎盘滋养层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7-12-29 21:08

  本文关键词:miR-122在苦马豆素诱导山羊胎盘滋养层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 出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苦马豆素 miR-122 山羊胎盘滋养层细胞 凋亡


【摘要】:microRNA(miRNA)是一种非编码的小RNA,长19~23个核苷酸,可以在转录后水平通过与靶基因mRNA的3′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结合而发挥广泛的生物学调节作用。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为一种生物碱,是造成动物疯草病的主要毒素。SW可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山羊胎盘滋养层细胞(goat placental trophoblast cells,GTC)凋亡,但是SW诱导GTC凋亡的过程中是否有miRNA参与调控,miRNA在SW诱导GTC凋亡的过程中又有怎样的作用尚需进一步探究。本论文首先用SW诱导GTC凋亡,提取细胞总RNA进行miRNA测序,然后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差异表达较大的miRNA,研究其对SW诱导GTC凋亡的作用。研究取得如下结果。1.分别用0.8μg/mL、1.6μg/mL、2.4μg/mL、3.2μg/mL SW处理GTC 24 h,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不同浓度SW处理24 h后GTC的存活率分别为74.8%、61.8%、39.1%和25.2%;排除存活率过高和过低的0.8μg/mL与3.2μg/mL浓度,选用1.6μg/mL和2.4μg/mL的SW处理GTC 24 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发现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5.46%和78%,表明2.4μg/mL的SW处理后GTC凋亡率更高;用2.4μg/mL的SW分别处理GTC 0 h、12 h、24 h、36 h、48 h,AO/EB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SW处理24 h后的细胞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凋亡。因此,决定用2.4μg/mL的SW处理GTC 24 h后进行microRNA测序。2.microRNA测序后,用去除污染的clean reads进行后续数据的分析,统计结果表明,miRNA的长度主要分布在22nt,说明样品质量合格。分析SW处理前后GTC miRNA表达谱的变化,共筛选出25个差异表达显著的miRNA(fold change2,p0.05,表达量大于0.1),其中上调的miRNA有16个,下调的miRNA有9个。再根据表达量大于1的原则从25个差异表达显著的miRNA中选出3个上调的miRNA,4个下调的miRNA,用real-time PCR检验其表达量的变化,其变化趋势与miRNA测序结果一致,选取其中与凋亡相关的miR-122进行深入研究。使用Mireap、Miranda和TargetScan三个软件对25个差异表达显著的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取预测得到的交集作为miRNA靶基因预测的结果,共得到4777个靶基因。对预测到的靶基因进行GO和KEGG注释和聚类分析,得到51条富集显著(p0.05)的KEGG通路。3.根据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筛选差异表达显著且与凋亡相关的miR-122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SW诱导GTC凋亡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将miR-122 mimics或inhibitors及其相对应的control分别转染GTC,再用SW处理细胞,检测细胞活性、caspase-3活性以及细胞凋亡率。发现过表达miR-122导致GTC的细胞活性降低、caspase-3的活性增加,并促进SW诱导的GTC凋亡;抑制miR-122表达则增加GTC的活性、降低caspase-3的活性,并抑制SW诱导的GTC凋亡,表明miR-122在SW诱导GTC凋亡的过程中起到促进凋亡的作用。根据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筛选与细胞凋亡相关的靶基因,用双荧光素酶和western blotting验证miR-122的靶基因。将靶基因的3′UTR克隆至双荧光素酶质粒psiCHECK-2,构建含靶基因3′UTR结合位点的重组双荧光素酶质粒。将miR-122mimics与重组双荧光素酶质粒共转染至GTC,检测miR-122与靶基因3′UTR的结合活性,发现过表达miR-122后含有Bcl-w 3′UTR重组质粒的细胞双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将miR-122 mimics或mimics control转染至GTC,western blotting检测Bcl-w蛋白水平,发现过表达miR-122后Bcl-w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以上结果表明Bcl-w是miR-122的靶基因。本研究发现SW处理会引起GTCmiRNA表达谱发生变化且miR-122的表达量显著下调,证明了miR-122可以促进SW诱导的GTC凋亡并验证了miR-122的靶基因为Bcl-w,阐明了miR-122在W诱导的GTC凋亡过程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SW的致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85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学攀;赵宝玉;王建军;郭玺;霍星华;;苦马豆素对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J];畜牧与兽医;2007年10期

2 刘忠艳;赵宝玉;孙莉莎;万学攀;霍星华;;苦马豆素来源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科学;2008年02期

3 王银朝,赵宝玉,樊月圆,樊泽峰,谭承建,董强,曹华;甘肃棘豆中苦马豆素的分离与鉴定[J];动物医学进展;2005年01期

4 于珊;秦宝福;;苦马豆素国内外研究进展[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6年06期

5 赵宝玉;王建军;谭承建;樊泽峰;王银朝;;变异黄芪毒性成分苦马豆素的分离与鉴定[J];中国草地学报;2006年05期

6 马尧;路浩;赵宝玉;来航线;李蓉;王占新;陈基萍;卢围;荣杰;;产苦马豆素真菌的筛选与鉴定[J];畜牧兽医学报;2010年05期

7 赵兴华;何欣;王建华;;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苦马豆素的含量[J];西北农业学报;2011年06期

8 郝宝成;梁剑平;杨贤鹏;刘宇;王保海;王学红;刘建枝;赵美荣;张铎;;“疯草”中苦马豆素解毒制剂及抗肿瘤应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9 王帅;张玲;陈根元;吴书奇;马春晖;;苦马豆素对小鼠肝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J];新疆农业科学;2012年12期

10 赵清梅;余永涛;何生虎;王建华;;苦马豆素的来源及其生物合成研究进展[J];农业科学研究;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尧;路浩;赵宝玉;王占新;;产苦马豆素真菌的分离鉴定[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毒物学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赵宝玉;陈绍淑;莫重辉;童德文;王凯;曹光荣;;苦马豆素的提取分离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A];中国毒理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李锡杰;杨鸣琦;张伟;郭伟华;戴卉敏;;金龟子绿僵菌菌丝体及发酵液中苦马豆素的提取与分离[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忠艳;王占新;赵宝玉;路浩;马尧;孙莉莎;王吉荣;;我国主要疯草苦马豆素动态规律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内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陈基萍;路浩;赵宝玉;徐创明;马尧;周启武;;产苦马豆素菌株Aspergillus ustus发酵工艺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内科学分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6 郝宝成;杨贤鹏;王学红;刘宇;李雪虎;辛志军;梁剑平;;茎直黄芪中苦马豆素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优化[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7 童德文;李立;赵俊;刘文明;税圆圆;;苦马豆素单克隆抗体及单链抗体基因的研究[A];中国毒理学会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张黎;杨鸣琦;周宏超;蒲鹏;曹光荣;;豆类丝核菌发酵代谢产物中苦马豆素的测定[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第12次暨中国动物病理生理学专业委员会第11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9 余永涛;王建华;;产苦马豆素疯草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遗传多态性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毒物学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杨鸣琦;张黎;路宏朝;黄增荣;;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的抗肿瘤效应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第12次暨中国动物病理生理学专业委员会第11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峰 通讯员 白浩然;苦马豆素制备技术通过鉴定[N];甘肃日报;2010年

2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我国成功提取苦马豆素晶体[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3 毛海峰;科研发现苦马豆素能够抗癌[N];经济参考报;2003年

4 记者 毛海峰;苦马豆素能抗癌[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5 记者魏公铭;棘豆提取苦马豆素新技术开发成功[N];中国食品报;2010年

6 徐峰;疯草毒性成分苦马豆素的研究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1年

7 孙文生 张少文;我国抗癌药物研发取得新突破[N];科技日报;2003年

8 武永明;中科院兰州化物所 两项抗癌技术获专利[N];中国医药报;2010年

9 记者 孙文生;杨凌研发出抗癌新药[N];陕西日报;2004年

10 徐铮奎;植物来源抗癌药或将成为主力[N];中国医药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兴华;苦马豆素降解菌分离、鉴定与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2 余永涛;产苦马豆素疯草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遗传多态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3 杨国栋;疯草内生真菌合成苦马豆素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4 张志敏;苦马豆素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5 卢萍;内蒙古三种棘豆属植物中苦马豆素相关因子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6 王妍;苦马豆素降解菌HW 08的分离及其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7 童德文;苦马豆素—BSA的合成及其免疫原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0年

8 孙纪元;苦马豆素的提取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9 王爱华;苦马豆素人工抗原的合成及其免疫原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10 李勤凡;冰川棘豆毒素的毒性及细菌降解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烽;苦马豆素诱导大鼠BRL-3A细胞凋亡机理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武雷;苦马豆素对孕小鼠Th1/Th2平衡及相关细胞因子调控作用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3 费乃佼;miR-122在苦马豆素诱导山羊胎盘滋养层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4 马尧;产苦马豆素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5 崔忠华;酶法和气相色谱法测定苦马豆素含量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6 戴卉敏;豆类丝核菌培养液成分分析及苦马豆素分离[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7 郭良;豆类丝核菌的分离鉴定及苦马豆素的提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8 王帅;新疆小花棘豆中苦马豆素提取方法研究[D];塔里木大学;2010年

9 刘志滨;疯草中苦马豆素提取方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10 赵俊;苦马豆素单链抗体基因的初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518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13518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b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