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新疆部分地区马属动物常见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发布时间:2018-01-06 03:09

  本文关键词:新疆部分地区马属动物常见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出处:《新疆农业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马属动物 常见寄生虫 粪检 分子免疫学 调查


【摘要】:马属动物常见寄生虫病包括体内的蠕虫病、原虫病及外寄生虫病,主要临床症状为贫血、消瘦、黄疸、发育受阻、发生各种炎症或导致死亡。近几年来新疆马属动物养殖业发展迅速,随之马属动物寄生虫病的发病率趋于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新疆部分地区马属动物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人类健康。因此,了解新疆部分地区马属动物常见寄生虫种类、感染情况,及时诊断和检测、监控,从而针对性地提出综合防治办法、降低体内外常见寄生虫的发病率、感染率是本试验研究的意义所在。(I)通过常规寄生虫病原学的检查方法,对采自富蕴县、昭苏县2个试验点的190份马粪样及250血样,对采自温宿县、阿克苏市、阿克陶县、莎车县、泽普县5个试验点的371份驴粪样、393份血样,20份内脏进行了消化道寄生虫和梨形虫的检查。经虫卵漂浮法,对马、驴粪样进行粪检和虫卵的鉴定,结果显示,马粪样中检测出马圆线虫、毛细线虫、细颈线虫、马副蛔虫、球虫等5种虫卵,其感染率分别为87.89%、85.26%、27.89%、9.47%、9.47%;大多数为混合感染为57.89%;经EPG(虫卵计数)计算,马匹每克粪便中所含的虫卵数分别为马圆线虫3600个/g、毛细线虫3200个/g、细颈线虫2000个/g、马副蛔虫1200个/g、和球虫800个/g,其中马圆形线虫的感染率相对较强。在371份驴粪样中检出了马圆线虫、毛细线虫、细颈线虫、马副蛔虫、球虫等5种虫卵,感染率分别为79.24%、66.30%、26.41%、16.71%、18.33%,大多数为混合感染为43.93%;经EPG计算驴每克粪便中所含的虫卵数分别为马圆线虫900个/g、毛细线虫850个/g、细颈线虫100个/g、马副蛔虫150个/g、球虫350个/g。经蠕虫学剖检术(N=20),发现驴感染马圆线虫、普通圆线虫、无齿圆线虫、马副蛔虫、红尾胃蝇、肠胃蝇、兽胃蝇等7种,其感染率分别为25%、15%,、10%、20%、10%、5%、5%,隶属于3科3属。经血液膜片染色镜检检测出了马泰勒虫和马驽巴贝斯虫,马、驴红细胞染虫率分别为3.61%及1.78%。(II)通过显微和超微形态学观察、PCR法及cELISA方法,对马、驴体表寄生的硬蜱(N=825只)、蜱传血液原虫(N=643份血样)进行了检查、鉴定,鉴定出了革蜱属的森林革蜱和草原革蜱,血蜱属的刻点血蜱;对643血样经PCR扩增结果显示,马泰勒虫和马驽巴贝斯虫的感染率分别为36%及28%,混合感染率为16%;驴泰勒虫感染率为20.11%,未检出驴驽巴贝斯虫;测序结果与Gen Bank登录的序列比对,马泰勒虫和马驽巴贝斯虫同源性达到了99%;经cELIS检测结果显示马、驴泰勒虫阳性率分别为34%和18.82%,而驽巴贝斯虫阳性率为23.60%和6.60%。通过本研究,为该地区马属动物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Abstract]:The main clinical symptoms are anemia , wasting , jaundice , obstruction of development , occurrence of various inflammations or death . In recent years , the incidence of parasitic diseases of horses in Xinjiang has tended to increase ,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health development and human health of the equine species in some parts of Xinjiang . The infection rates were 87.89 % , 85.26 % , 27.89 % , 9.47 % and 9.47 % , respectively . The infection rates were 25 % , 15 % , 10 % , 20 % , 10 % , 5 % , 5 % respectively . The results of PCR showed that the positive rates were 36 % and 28 % , respectively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sitive rates of the species were 36 % and 28 % , respectively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sitive rates of the species were 34 % and 18 . 82 % , respectively , 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the disease was 23.60 % and 6.60 % respectively .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858.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瑛,马化彪;以安乃近为主治疗马属动物破伤风[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0年01期

2 陈芳正;治疗马属动物消化不良的新方法[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0年05期

3 王凯;马属动物气喘病研究[J];中国兽医杂志;2001年02期

4 黄修奇;中西医结合治疗马属动物的破伤风[J];河南畜牧兽医;2001年05期

5 张仕洋,杨占梅;黄硝通芦汤治疗马属动物顽固性结症[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1年03期

6 黄修奇,刘万平;马属动物破伤风综合治疗[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1年05期

7 张鹏飞;马属动物胃状膨大部阻塞的治验[J];中兽医学杂志;2001年02期

8 陈忠;对马属动物肺气肿的辨证论治[J];中国兽医杂志;2002年06期

9 牛永新;马属动物中暑的抢救[J];中国兽医杂志;2002年09期

10 谭正锋;马属动物肠道阻塞的诊治体会[J];甘肃畜牧兽医;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耿永鑫;赵立红;王俊杰;耿光瑞;;马属动物急性失血时的心电图变化[A];2003全国家畜内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2 许道庆;张俊阁;令爱霞;;输液救治马属动物虚脱症[A];全国兽医外科学第13次学术研讨会、小动物医学第1次学术研讨会暨奶牛疾病第3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3 崔玉玲;;电针疗法治疗马属动物面神经麻痹的体会[A];“科技支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畜牧业”论文集[C];2012年

4 李蓓;芒来;;中国马属动物遗传多样性与起源进化研究进展[A];全国生物遗传多样性高峰论坛会刊[C];2012年

5 菅复春;齐萌;史亚东;宁长申;张龙现;;中国部分地区马属动物肠道寄生虫流行情况调查及隐孢子虫流行种类初步鉴定[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刘家国;张帆;王德云;;3例马结症的诊治[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内科学分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7 谢家声;严作廷;;马属动物感冒的辨证施治[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内科学分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8 龚真莉;刘光远;谢俊仁;张丽艳;柴慧萍;李知新;田占成;王路;刘建刚;张林;;马属动物梨形虫病的PCR鉴别诊断技术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杨莲茹;杨晓野;刘珍莲;黄金旭;刘海成;;家畜粪便中捕食线虫性真菌分布情况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安国市北段村乡中照养殖协会(071200)吕志旺;马属动物破伤风能治好吗[N];河北科技报;2001年

2 唐忠碧 曲靖市罗平县长底乡畜牧兽医站;敌百虫在马属动物肠阻塞治疗的体会[N];云南经济日报;2011年

3 苏增华;我国马病防治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N];中国畜牧水产报;2000年

4 当智;马属动物皮蝇蛆的治疗[N];农民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广州无马病区建设得到欧盟专家高度评价[N];农民日报;2010年

6 云南农业大学动科院 刘天余教授;硒营养紊乱性疾病[N];云南科技报;2004年

7 黎利;春季严防牲畜炭疽[N];中国畜牧报;2003年

8 佚名;春季粗细饲料巧搭配[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9 青华;春季 粗细饲料巧搭配[N];农民日报;2004年

10 ;巧法配制饲料[N];中国特产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菅复春;中国部分地区马属动物隐孢子虫、贾第虫第虫分子流行病学[D];河南农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图尔荪·萨迪尔;新疆部分地区马属动物常见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D];新疆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3860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13860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1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