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奶牛流行热的防控技术

发布时间:2018-01-07 07:36

  本文关键词:奶牛流行热的防控技术 出处:《浙江畜牧兽医》2012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牛流行热病毒 流行特点 夏秋季 胃肠炎 传染病 体温 死亡率 病原体 发病率 产奶量


【摘要】:正奶牛流行热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传播迅速,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其特征是体温升高,出血性胃肠炎,气喘,间有瘫痪。以夏秋季多发。1病原该病病原体为牛流行热病毒,属RNA型,存在于病牛血液中。2流行特点2.1季节性本病多流行于8~10月。因降雨量
[Abstract]:Epidemic fever in dairy cows is an acute, feverish infectious disease caused by virus. It spreads rapidly, has high incidence and low mortality. It is characterized by elevated body temperature, hemorrhagic gastroenteritis and asthma. In summer and autumn, the pathogen of this disease is bovine epidemic fever virus, belonging to RNA type, which exists in the blood of infected cattle. 2. 2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2. 1 seasonal disease is prevalent from 8 to October.
【作者单位】: 杭州市萧山区楼塔镇兽医站;杭州市萧山区党湾镇兽医站;杭州市萧山区浦阳镇兽医站;杭州市萧山区畜牧兽医局;
【分类号】:S858.23
【正文快照】: 奶牛流行热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传播迅速,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其特征是体温升高,出血性胃肠炎,气喘,间有瘫痪。以夏秋季多发。1病原该病病原体为牛流行热病毒,属RNA型,存在于病牛血液中。2流行特点2.1季节性本病多流行于8~10月。因降雨量集中,温差较大,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占荣;石志荣;;中西兽医结合防治牛流行热[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0年07期

2 蒋玉雯;;牛流行热[J];广西畜牧兽医;1992年04期

3 王凤和;;牛流行热的诊治[J];农业科技通讯;1984年04期

4 林东祥;;中西医冶疗牛流行热[J];农村科技;2003年07期

5 ;奶牛流行热情况汇报[J];中国奶牛;1984年02期

6 刘俊哲;何军锋;李征教;田红林;;奶牛流行热诊治体会[J];畜牧兽医杂志;1993年01期

7 张淑云;姬书会;任霖惠;李德竹;张松林;;夏季牛流行热的防治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2007年05期

8 包军义;;牛流行热的综合防治体会[J];畜牧兽医杂志;2010年02期

9 白文彬;;我国牛流行热流行病学和防制概况[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1993年04期

10 凡有文;凡华;凡辉;朱琳;刘霞;;对牛流行热防治的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上半月刊);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卫英;潘黎清;张银华;;137例麻疹流行特点及临床分析[A];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胡钧;;21世纪初期我国家禽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发生原因、发展趋向与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会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谢灯养;;当前猪场疫病流行特点及防控之思考[A];河南省畜牧兽医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赵欣;李宝龙;;兔病毒性出血症的防制[A];吉林省畜牧兽医学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崔尚金;王凯波;;猪呼吸与繁殖综合流行特点、危害及防治策略[A];庆祝黑龙江省免疫学会成立十周年(1993—2003)论文集[C];2003年

6 段洪峰;肖兵南;周菊香;李志才;邱立新;曾德年;李芳平;;奶牛流行热的诊断与防治[A];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学暨第11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7 李艳凤;郭红星;;猪瘟的再认识[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6年

8 郑晓丽;倪学勤;曾东;;CP对家禽业的威胁及其预防[A];第四届第九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饲料和动物源食品安全战略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8年

9 杨群;唐艳强;;浅谈引起猪呼吸道综合征的10种病症鉴别诊断[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回盛生物”杯全国养猪技术论文大赛论文集[C];2009年

10 卫秀余;余红梅;李维红;姚龙涛;;规模化猪场主要猪病流行特点及原因分析[A];第四届中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连任;鸡虫媒性传染病的防治[N];河南科技报;2006年

2 省畜牧局高级畜牧师 王学君;猪蓝耳病流行特点及防治[N];河南科技报;2008年

3 山东省东平县畜牧局 梁久梅;牛破伤风病的防治[N];河北科技报;2008年

4 美国《大众科学》邋王金元 译;首张可能暴发传染病的热点图绘出[N];北京科技报;2008年

5 ;珍贵毛皮动物疾病流行特点及防治[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6 唐桂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7 金柯;夏秋季儿童发烧需谨慎照顾[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8 宋常青;地震后流行传染病有六原因[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9 崔尚金 宋木霞 姜艳玲;全球总动员共同备战、抗击禽流感[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5年

10 记者 谢琼邋通讯员 陈伟铭;高温高湿季节须严防传染病[N];中山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红;牛流行热病毒外膜糖蛋白G基因在重组病毒中的表达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2 李继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重组疫苗的基础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3 郑福英;牛流行热病毒糖蛋白G_1抗原表位的表达及重组G_1蛋白抗原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4 丛明;栉孔扇贝免疫致敏(immune priming)现象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5 周晓平;气象环境对温病发病影响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6 陈信忠;石斑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7 袁聪俐;猪嗜血支原体病原特性、流行特点及与宿主互作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8 李玉偿;环境与人:江南传染病史研究(1820-1953)[D];复旦大学;2004年

9 胡勇;传染病与近代上海社会(1910~1949)[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刘爱英;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性传播生殖器溃疡性疾病病原体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媛;牛流行热病毒JB76H株G蛋白及牛白细胞介素-2基因在重组痘苗病毒中的表达[D];东北农业大学;2001年

2 王临平;2002年山西省临汾市居民意外死亡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3 陈明道;十年来澳门地区病毒性传染病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D];暨南大学;2005年

4 李美英;河北省养殖冷水鱼寄生虫病的初步调查和防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杨宁;县、镇(乡)、村三级基层医疗机构消毒卫生现状及干预措施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雷莺;东莞铁路客运口岸“发热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7 陈勇;重点传染病预防控制综合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8 任伟民;手术风险评估软件(骨科部分ORAS1)的研发与应用[D];吉林大学;2006年

9 刘莉;辽宁省城乡居民脑卒中疾病负担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10 李令保;昆山地区国境卫生检疫现状与管理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916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13916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b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