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苜蓿草地翻耕后茬作物产量和土壤质量变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 草田轮作 地膜覆盖 施肥 土壤水分 水分利用效率 粮食产量 有机碳 全氮 矿化氮 全磷 速效磷 出处:《兰州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草田轮作被认为是推动农草畜结合、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由于紫花苜蓿草地带来的深层土壤干燥化及其可能造成后茬作物生产力持续低下的担忧,以苜蓿为主体的草田轮作体系一直未能得到广泛的认可与推行。因此,为了缓解苜蓿草地深层土壤干燥化,并促进后茬作物维持较高的产量水平,我们将生长30年,但由于管理较好未出现退化现象的苜蓿草地翻耕后农田,同邻近的常规农田相比较,分析土壤水分恢复、产量水平演变,以及土壤碳、氮、磷变化趋势。试验设4个处理:苜蓿草地翻耕后农田施肥(MF)、苜蓿草地翻耕后农田未施肥(MO)、常规农田施肥(NF)、常规农田未施肥(NO),所有处理均采用沟垄覆膜栽培方式。获取的主要结果如下:(1)立地30年的苜蓿草地产生了严重的土壤干燥化现象。0-500cm土壤剖面平均土壤含水量只有9.2%,最低可低至7.6%(该地区土壤永久萎蔫点:苜蓿草地约为6.5%,玉米农田约为9.0%)。虽然苜蓿草地翻耕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常规农田,但是土壤全磷、速效磷和矿化氮含量都显著低于常规农田。特别是速效磷和矿化氮,其含量分别只有常规农田的39%和25%。(2)在不施肥情况下,苜蓿翻耕后农田在试验第三年就能达到常规农田产量水平(3401 Kg/ha),并且之后每年产量均与常规农田相当。在施肥条件下,苜蓿翻耕后农田在试验第四年也达到了常规农田产量水平(5115 Kg/ha),同样,之后每年产量也均与常规农田相当。试验7年间,常规农田施肥处理比不施肥处理平均提高产量35%,平均从5367 Kg/ha增加到7258 Kg/ha,净增产量为756-3022Kg/ha。苜蓿翻耕后农田施肥可平均提高作物产量32%,平均从4605 Kg/ha增加到6068 Kg/ha,净增产量为1117-2222Kg/ha。后者快于前者,具有明显增产优势。苜蓿翻耕后农田施肥显著提高作物产量主要是由于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每年的水分消耗总量基本未变,因此,并不影响水分恢复。(3)苜蓿翻耕后农田土壤水分随着作物种植年限的增加逐渐恢复。前两年(2010.4-2012.4),恢复主要发生在0-100cm,该层土壤蓄水量在这两年内由106mm增加至170mm,增加量相当于常规农田同层土壤需水量的36%;在第二个两年(2012.4-2014.4),恢复主要发生在100-200cm,该层土壤蓄水量在这两年内由113mm增加至188mm,增加量相当于常规农田同层土壤需水量的41%;第三个两年(2014.4-2016.4),土壤水分恢复主要发生在200-360cm,该层土壤蓄水量在这两年内由155mm增加至247mm,增加量相当于常规农田同层土壤需水量的26%。试验6年后苜蓿翻耕农田施肥和不施肥处理0-500cm土壤蓄水量分别占常规农田施肥和不施肥处理的74%和72%,施肥完全没有影响土壤水分恢复进程。(4)土壤水分的恢复不仅发生在具有较多降水的生长季,也发生在降水稀少的农田休闲月份。在0-200cm土壤剖面水分快速恢复的前4年期间(2010至2014年),4个生长季的恢复总量为92mm(各个生长季结束与开始时蓄水量差值的总和),而4个非生长季(每年收获至来年播种的间期)的恢复总量则有143mm(各个农田休闲间期结束与开始时蓄水量差值的总和)。4年试验间,生长季和非生长季的平均降水储蓄效率分别为9.6%和65%,后者显著高于前者(降水储蓄效率=蓄水量增量与同期降水量的比值)。但是,2米以下的土壤层次并没有出现非生长季恢复总量大于生长季恢复总量的现象,该层土壤蓄水量在非生长季基本处于稳定状态。(5)苜蓿草地翻耕后农田0-15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随着作物种植年限的延长而持续下降(施肥和不施肥),7年间共降低了5.6%,从0.9 g/Kg降低到了0.85g/Kg,但在7年试验期间全氮含量仍然一直都显著高于常规农田,而土壤矿化氮并没有因此而高于常规农田。施加氮肥能够显著提高苜蓿翻耕后农田和常规农田0-15cm土层土壤全氮和矿化氮含量。苜蓿翻耕后农田0-15cm土层土壤矿化氮含量在施肥处理中有上升趋势,且在试验第三年达到常规农田的水平,有时甚至显著高于常规农田施肥水平,但是苜蓿翻耕后农田不施肥处理和常规农田施肥与不施肥处理0-15cm土层土壤矿化氮含量均处于稳定状态。苜蓿翻耕后农田15-60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常规农田,但是随着作物种植年限的推移,该层土壤全氮含量逐渐下降并逐渐趋同于常规农田。(6)苜蓿翻耕后农田土壤全磷含量随时间推移逐渐升高,但是在7年试验期间全磷含量仍然一直都显著低于常规农田,而且,土壤速效磷含量也一直显著低于常规农田,并随时间推移呈现下降趋势。但是,由于常规农田土壤速效磷下降的更快,所以苜蓿翻耕后农田与常规农田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差值在不断减小,至2015年,两种土壤在施肥情况下速效磷含量已无显著差异。施肥处理在试验3年后均会显著提高苜蓿翻耕后农田和常规农田土壤的速效磷含量,同时会缓和土壤速效磷降低的速率和碳磷比增加的速率。(7)苜蓿翻耕农田0-15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呈现先增加(2010.4-2012.10)后降低(2013.4-2016.10)的趋势,试验7年后有机碳含量与试验开始时相比降低了4.5%(约0.4g/Kg),但整体上仍显著高于常规农田。施肥能够显著提高苜蓿翻耕后农田0-15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但是不会提高常规农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同土壤全氮一致,苜蓿翻耕农田15-6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也显著高于常规农田。随着作物种植年限的推移,该层土壤有机碳呈下降趋势,逐渐趋同于常规农田。综上所述,在沟垄覆膜栽培条件下,施加氮磷化肥可显著促进苜蓿翻耕后农田迅速获得与常规农田相当的作物产量,并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碳、氮、磷状态,从而具有维持和提高土壤质量的作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54;S15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哈斯,白美兰,郭文;内蒙古地区降水和土壤水分对苜蓿草地的影响及采取的相应措施[J];内蒙古气象;2003年02期
2 朱猛蒙;刘艳;张蓉;黄文广;;苜蓿套种与单种对昆虫种群动态及群落结构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13年06期
3 ;加拿大苜蓿灌溉[J];科技致富向导;2004年08期
4 李军;陈兵;李小芳;邵明安;程积民;;黄土高原不同类型旱区苜蓿草地水分生产潜力与土壤干燥化效应模拟[J];应用生态学报;2007年11期
5 彭继慧;吕琳琳;;关于种植苜蓿草改良沙化土壤的探讨[J];内蒙古环境科学;2008年03期
6 任晶晶;李军;王学春;方新宇;;宁南半干旱与半干旱偏旱区苜蓿草地土壤水分与养分特征[J];生态学报;2011年13期
7 赵功强,赵萍,王秉龙,何俊彦;影响干旱、半干旱地区苜蓿播种出苗及生长发育的不利因素[J];宁夏科技;2002年06期
8 秦嘉海,赵芸晨;苜蓿草对河西走廊荒漠化土壤改土培肥效应的研究[J];土壤通报;2004年06期
9 金兰淑;贾成楠;高湘骐;刘洋;;乙酸-乙酸钾缓冲溶液对苜蓿草吸收土壤中铬离子的影响研究[J];北方园艺;2012年17期
10 李军;陈兵;李小芳;程积民;郝明德;;黄土高原不同干旱类型区苜蓿草地深层土壤干燥化效应[J];生态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仁杰;毕云霞;;苜蓿高产栽培管理与加工调制[A];首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1年
2 卢英林;;快速干燥—苜蓿草增值的重要措施[A];第二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暨牧草种子、机械、产品展示会论文集[C];2003年
3 原崇德;王树兵;王进平;周永香;;苜蓿草种植利用的体会与建议[A];第二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暨牧草种子、机械、产品展示会论文集[C];2003年
4 高振生;马其东;洪绂曾;王培;;苜蓿草产业化发展模式的探讨[A];中国草地科学进展:第四届第二次年会暨学术讨论会文集[C];1996年
5 邓先德;温希斌;李树本;阎文斌;马海军;魏刚;;苜蓿草块不同添加量对奶牛产奶性能影响研究[A];第二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S03苜蓿栽培、加工与利用[C];2003年
6 邓先德;郭庆河;马海军;;饲喂苜蓿草块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研究[A];第二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S03苜蓿栽培、加工与利用[C];2003年
7 侯敏;于林清;;影响苜蓿草产量和品质的诸因素研究进展[A];2009中国草原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贺春贵;曹致中;吴劲锋;王森山;;中国苜蓿害虫研究的历史、成就及展望[A];第二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S02苜蓿基础研究[C];2003年
9 卢欣石;王铁梅;;中国苜蓿92个地方品种资源秋眠性评定[A];第二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S02苜蓿基础研究[C];2003年
10 卢英林;;快速干燥-苜蓿草增值的重要措施[A];第二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S03苜蓿栽培、加工与利用[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苜蓿草业迎来发展机遇[N];山西科技报;2001年
2 记者 王朝霞;我省高产优质苜蓿建设项目进展良好[N];甘肃日报;2013年
3 记者 李震宇 田鹏程 梁粝元;第五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在阿旗召开[N];赤峰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张力澎;离不开的苜蓿[N];新农村商报;2014年
5 中国农业大学 刘少伯 石有龙 葛翔 刘诺;世界粮食与中国饲料业[N];中国畜牧报;2005年
6 江忠;苜蓿草产品价格上扬[N];中国绿色时报;2004年
7 吕羡林邋吴天奎;八十七团苜蓿草产销两旺[N];中国特产报;2008年
8 连小芳;苜蓿病虫害影响宁夏草产业健康发展 建立草产业全面支撑体系势在必行[N];中国畜牧报;2004年
9 美国辛普劳草业公司中国代表处技术总监 李保军博士;苜蓿给美国种植业带来高产值[N];中国畜牧报;2004年
10 晓江;苜蓿草产品价格上扬已成定局[N];中国畜牧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振南;黄土高原雨养农区不同时间尺度苜蓿草地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2 权文利;苜蓿应答干旱和盐胁迫的机理及MtPHD6基因的功能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植物园);2016年
3 邬备;苜蓿刈割压扁收获机械系统的优化和试验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
4 占今舜;苜蓿黄酮对奶牛生产性能、瘤胃代谢和免疫性能影响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7年
5 钱珊珠;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苜蓿固定深层太阳能干燥过程仿真[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6 武自念;多叶苜蓿种质特性及其花药培养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7 李伟民;淮阴苜蓿耐热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8 刘玉良;抗蓟马苜蓿新品系抗性机理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9 仝宗永;苜蓿含硫氨基酸、木质素代谢调节和分子育种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10 王庆锁;中国苜蓿产业化发展战略和主要栽培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199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旭龙;长期苜蓿草地翻耕后茬作物产量和土壤质量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7年
2 王冰如;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苜蓿草地产量及土壤质量对氮磷肥施加的响应[D];兰州大学;2015年
3 高文娟;苜蓿草地还田后土壤水肥及生物产量的动态特征[D];兰州大学;2015年
4 杜芹;河北康保县苜蓿害虫及其天敌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5 李洪建;陕西省苜蓿茎点霉叶斑病和黑斑病病原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景媛媛;不同覆膜种植方式对天祝高寒区土壤水热、杂草和甘农1号杂花苜蓿生长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7 刘莎莎;植物根际促生菌互作提高苜蓿抗盐碱能力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8 赵靖静;黄土高原西部土壤有机碳组分对苜蓿种植年限和轮作模式的响应[D];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
9 蔡鹏元;不同除草剂对苜蓿田杂草的防效及苜蓿苗期安全性和生理指标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
10 魏双霞;3个抗寒苜蓿新品系在甘南高寒地区的适应性及生产性能评价[D];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4702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1470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