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酶制剂和绿汁发酵液对巨菌草青贮品质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2-03 17:16

  本文关键词: 添加剂 巨菌草 乳酸菌 发酵 青贮品质 品质评定 出处:《草业科学》2017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大规模开发利用巨菌草(Pennisetum sp.),设置6个青贮处理,分别为无添加(对照)组、添加纤维素酶组、添加绿汁发酵液组、添加纤维素酶+绿汁发酵液(复合1)组、添加木聚糖酶组以及添加木聚糖酶+绿汁发酵液(复合2)组。室温条件下贮存60d后开封,对青贮品质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纤维素酶组的半纤维素含量降低、干物质回收率升高;木聚糖酶组的乳酸、乙酸、丙酸、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绿汁发酵液组的pH、气体损失率、氨态氮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乳酸、干物质回收率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均增加;复合1组的乳酸和乙酸含量增加,pH、半纤维素、干物质回收率和氨态氮含量降低;复合2组的pH、干物质回收率、乙酸、丙酸、氨态氮含量降低,乳酸增加。较纤维素酶组和绿汁发酵液组,复合1组的青贮效果更优。较木聚糖酶组和绿汁发酵液组,复合2组的青贮效果更优。同时,证实巨菌草是适于作青贮原料。
[Abstract]:In order to develop and utilize Penisetum sp. sp. on a large scale, six silage treatments were set up, namely, no adding (control) group, adding cellulase group and adding green juice fermentation broth group. The cellulase green juice fermentation broth (compound 1), xylanase group and xylanase green juice fermentation broth (compound 2) were add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hemicellulose content of the cellulase group was lower and the dry matter recovery rat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tents of lactic acid, acetic acid, propionic acid and soluble carbohydrate in xylanase group were decreased. The pH, gas loss rate, ammonia nitrogen content, lactic acid, dry matter recovery and soluble carbohydrat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green juice fermentation liquor group. The contents of lactic acid and acetic acid in compound 1 group increased pH, hemicellulose, dry matter recovery and ammonia nitrogen content decreased. The pH, dry matter recovery, acetic acid, propionic acid, ammonia nitrogen content decreased, lactic acid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cellulase group and green juice fermentation broth group. The silage effect of compound 1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xylanase group and green juice fermentation liquid group, and the silage effect of compound 2 groups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xylanase group and green juice fermentation broth group.
【作者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基金课题(JCJJ13017) 福建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11zc3067)
【分类号】:S816.53
【正文快照】: 巨菌草(Pennisetum sp.)是一种多年生狼尾草属植物,在生长速度和产量以及光合作用效率上均比其它禾本科植物有优势,根系发达,对各种环境都有较强的适应性,种植管理要求不高,可以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生长[1-4]。其用途广泛,可作为畜禽的优质饲料,可用于栽培食用菌或制浆作为造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冰,文亦芾;不同氮素施肥水平和青贮时期玉米青贮品质的研究[J];饲料广角;2003年22期

2 白冰,文亦芾;不同氮素施肥水平和青贮时期玉米青贮品质的研究[J];四川草原;2004年04期

3 杨杰;顾洪如;翟频;沈益新;康鲁风;;凋萎程度与复合添加剂处理对多花黑麦草青贮品质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08年02期

4 李昌茂;杨正德;叶方;;不同切割长度与揉丝加工对玉米青贮品质的影响[J];中国奶牛;2008年11期

5 郭天龙;侯先志;韩吉雨;赵子夫;;不同添加剂对甜菜茎叶青贮品质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09年05期

6 赵子夫;侯先志;韩吉雨;郭天龙;;添加乳酸菌对玉米青贮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9年13期

7 华金玲;郭亮;;绿汁发酵液对水稻秸青贮品质的影响[J];中国奶牛;2011年24期

8 刘金素;В.И.Беленчук;;提高半干青贮品质的方法[J];国外畜牧科技;1982年06期

9 Г.В.Епифанов ,郭芳彬;提高青贮品质的若干途径[J];国外畜牧学(草食家畜);1987年04期

10 刘伟,王淑华,,谷建楠,张艳华;影响牧草青贮品质的因素及品质评定[J];黑龙江畜牧科技;199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冀旋;邵新庆;娜日苏;玉柱;;甲酸添加剂对鹅观草青贮品质的影响[A];中国草学会饲料生产专业委员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祯;刘光磊;陈吉文;周岩;;影响青贮品质的因素[A];第四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C];2013年

3 汪水平;王文娟;于洋;左福元;;不同添加物对啤酒糟青贮品质的影响[A];第六次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明霞;刘秦华;张建国;;饲料稻新材料的特性及添加物对其青贮品质的影响[A];中国草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李改英;高腾云;傅彤;蒋士传;;不同糖蜜添加量对紫花苜蓿青贮品质和发酵进程的影响[A];第三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秦华;范传广;张建国;董朝霞;陈勇;;切短与添加物对臂形草青贮品质的影响[A];农区草业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华金玲;郭亮;;绿汁发酵液对水稻秸青贮品质影响的研究[A];第二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8 李静;沈益新;;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对稻草青贮品质的影响[A];中国草学会饲料生产委员会2007年会暨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罗登;梁欢;曾兵;王胤晨;;大力士甜高粱和拉巴豆混合青贮对青贮品质的影响[A];《第八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张晨辉;孙丽娜;陈建伟;王永新;佟莉蓉;朱慧森;高文俊;许庆方;;不同添加剂对大叶速生槐青贮品质的影响[A];2012第二届中国草业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庆;饲草青贮用乳酸菌的筛选及作用机理[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2 庄苏;纤维水解酶对牧草青贮品质及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张佩华;饲料稻全株青贮及其品质评定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明超;苜蓿与玉米秸秆混贮的青贮品质及对延边黄牛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D];延边大学;2016年

2 王目森;植物乳杆菌与布氏乳杆菌对多花黑麦草青贮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3 李君临;乳酸菌和水稻秸秆对多花黑麦草青贮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4 王金娥;不同添加剂对紫花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5 唐维新;绿汁发酵液改善紫花苜蓿青贮品质机理初探[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6 杨杰;复合青贮剂处理对多花黑麦草青贮品质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7 邹长连;酶制剂及其添加水平对稻草青贮品质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8 师希雄;不同添加剂对苜蓿草渣青贮品质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05年

9 覃方锉;添加剂对燕麦捆裹青贮品质的影响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4年

10 焉石;碳水化合物添加剂和不同收获期对青贮玉米青贮品质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879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14879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1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