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水牛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基因转染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17 04:47

  本文关键词: 水牛胎儿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低氧 转染效率 出处:《广西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本研究以水牛胎儿四肢长骨骨髓为分离对象,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水牛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首先比较了不同胎儿大小和不同血清浓度对水牛胎儿BMSCs增殖效果和分化情况的影响,并对所分离得到的细胞进行生物学特性鉴定;同时探讨了水牛胎儿BMSCs分别培养在常氧条件(20%02)和低氧条件(5%02)下细胞表面抗原、间质标记基因、应力纤维和核型的变化情况;另外,还比较了水牛胎儿BMSCs和水牛胎儿成纤维细胞(BFFs)用不同转染试剂对其转染效果的影响,以期建立一套稳定的水牛胎儿BMSCs分离培养体系和高效转染外源基因的方法。研究结果如下:(1)随着培养基中血清浓度的增加,细胞增殖速度加快;细胞周期检测试验发现15%血清浓度中处于G0/G1期的细胞比例最小(35.8%vs52.4%,P0.01;35.8%vs51.6%,P0.01),10%血清浓度和20%血清浓度的差异不显著(52.4%vs51.6%,P0.05);但从细胞形态来看随着血清浓度的增加,胞质内出现钙沉积的细胞数量也随之增多。分离自不同大小胎牛的水牛胎儿BMSCs培养在10%血清浓度的培养基中,细胞形态无明显区别均与典型的MSCs细胞形态相似。细胞生长曲线均成“S”型,增殖速率与细胞代数和胎牛大小有关:10cm以下的水牛胎儿不易分离得到其骨髓,10cm~17cm的胎牛来源的BMSCs在3代以内随着代数的增加增殖速度加快,传至4代后,其增殖速度随着代数的增加而下降;17cm以上胎牛来源的BMSCs其增殖速率,第2代高于第1代细胞,第3代开始下降且低于第1代细胞。(2)对所分离得到的水牛胎儿BMSCs进行生物学特性鉴定发现:RT-PCR检测到第3代细胞表达oct4、sox2、nanog等多能因子和CD73、CD90、CD105等细胞表面抗原。免疫荧光分析发现第3代细胞表达OCT4、Nanog和CD73。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第3代、第5代、第10代、第15代和第20代细胞的CD29和CD44的阳性率均大于95%,造血干细胞表面抗原CD45和内皮细胞表面抗原CD31的阳性率均小于2%。体外诱导分化试验表明第3代细胞可以被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和成脂细胞。(3)在常氧培养条件下,水牛胎儿BMSCs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CD29+阳性细胞比例逐渐下降;细胞内应力纤维合成受阻,细胞形态由梭形逐渐转变成多边型;培养至10代后,间质细胞标记(mesenchymal marker)基因:snail、slug、fn1、N-Cadhering mRNA的表达水平下降。然而,在低氧培养条件下,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细胞内的低氧诱导因子1、2(HIF-1、HIF-2)的表达被激活,其下游基因twist的表达量亦随之升高,与此同时间质标记基因snail、slug、fn1、N-Cadhering、coll a的表达量亦随之升高;细胞黏附试验表明,低氧条件下细胞的黏附性较于常氧条件下更小,更具有间质细胞特性;细胞免疫荧光染色亦表明:在低氧条件下,水牛胎儿BMSCs的应力纤维较在常氧下合成更稳定,表达量更高。培养于低氧条件下的P3、P10和P20水牛胎儿BMSCs核型分析统计结果表明随着细胞代数的增加,核型正常率下降,培养于低氧条件下的P10、P20细胞核型正常率高于常氧条件下的(4)在转染试剂相同的情况下,相同代数的水牛胎儿BMSCs转染效率显著高于BFFs(15.6%±0.1713.3%±0.13,P0.05;23.9%±0.2119.1%±0.2 2,P0.05);转染同一种细胞的情况下,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TM 3000的转染效率显著高于Roche(?) X-tremegene(19.1%±0.2213.3%±0.13,P0.05 ;23.9%±0.2115.6%±0.17,P0.05)。在此基础上利用LipofectamineTM 3000将带有催乳素(PRL)基因的质粒分别转染了相同代数的水牛胎儿BMSCs和BFFs,水牛胎儿BMSCs转染效率同样显著高于BFFs (18.5%±0.1916.4%士0.14,P0.05);PCR检测结果显示转染的细胞有PRL基因整合。结论:(1)从10-17cm长的水牛胎儿长骨分离的骨髓利用全骨髓贴壁法可以分离得到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特性的BMSCs;(2)水牛胎儿BMSCs在10%的血清浓度和低氧(5%O2)条件下体外培养,细胞中HIF-Twist轴被激活,其下游靶基因snail、slug、N-Cadherin、fn1和colla1表达量升高,从而有助于BMSCs维持其间质干细胞的特性和更稳定的核型;(3)在质粒和转染试剂相同的情况下,水牛胎儿BMSCs的转染效率显著高于BFFs。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823.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齐桂凤,陆超华,罗子起,王度林;某些霉菌的分离培养及其毒性试验[J];兽医大学学报;1985年03期

2 刘学敏,,陈双林,康佳琳,李玉;集胞菌采集分离培养技术初探[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3 赖璇;;野外采集分离培养植物真菌简易方法[J];云南畜牧兽医;1973年Z1期

4 庄淑珍;吕芳;潘巍;张富春;;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分离培养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5 王庆华;王富民;李前勇;张德志;桂小燕;潘耀宗;汤继顺;;常用分离培养肾细胞方法的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5期

6 高健;梁桂金;朴英姬;李方正;张文平;宋学雄;;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J];中国兽医学报;2013年05期

7 方佳;杨卫涛;郭江辉;张翊华;;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年15期

8 R.S.Merkal;A.B.Larson;周齐;;付结核菌初次培养方法的改进[J];中国兽药杂志;1982年03期

9 张翊华;窦忠英;沈文正;杨春荣;高志敏;;人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与生物学特性[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8年03期

10 张芙蓉;屠慧渭;钱波;孙何;金立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肝内示踪[J];动物医学进展;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薛强;唐清;侯敏;唐勤;张继芬;陈伟海;陈刚;徐晓玉;;一种简易、稳定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培养新方法[A];'2012第五届全国临床中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李爽;肖能坎;朱旭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烧创伤中的应用前景[A];第八届全国烧伤外科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王衍彬;刘本同;于金慧;钱华;;天台乌药内生菌的分离培养与分子鉴定[A];第十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徐国兴;谢茂松;李琼;肖紫云;;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梁雪;粟永萍;孔佩艳;陈幸华;彭贤贵;徐辉;常诚;艾国平;;人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表型分析[A];第10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黄月琴;王松波;王丽娜;朱晓彤;高萍;束刚;江青艳;;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成脂诱导分化[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7 郭亚楠;陆合;张德纯;沈学成;;钙化胎盘中纳米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巨容;杜江;王斌;封志纯;;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分化鉴定[A];全国围产医学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王敏;时永全;周新民;韩英;;一种同时分离培养大鼠肝细胞及肝枯否细胞技术的建立[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10 张娟;刘珍清;宋柳江;栗炳南;谭孟群;;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A];湖南省首届生理—药理科学青年论坛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谢家敏;人牙乳头间充质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生长分化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郭亚楠;胎盘钙化组织中纳米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及其相关蛋白的初步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钏;水牛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基因转染的初步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2 马俊勋;肝脏干细胞分离培养及体外细胞因子调控的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3 王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脑脊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9年

4 姜鹏;嗅鞘细胞(OECs)的分离培养及其应用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方佳;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生物学特性鉴定及标记[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6 黄家志;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诱导多向分化的实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7 谢冰;小鼠原始生殖细胞在生殖嵴的定位及其与猪原始生殖细胞的分离培养[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8 钟隆飞;大鼠阴茎海绵体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D];苏州大学;2010年

9 吴盼盼;幼猪肺泡上皮和血管内皮祖细胞分离培养技术探讨[D];复旦大学;2009年

10 苏娟;小鼠肝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5172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15172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e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