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源致病大肠杆菌耐药性及质粒介导ESBLs耐药基因检测
发布时间:2018-03-15 09:01
本文选题: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 切入点:多重耐药性 出处:《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人和动物肠道的正常菌群中大肠杆菌占有一席之地,但有些大肠杆菌却是人畜共患病原菌。大肠杆菌病在动物种群中的流行及爆发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常见猪流行病有断奶仔猪水肿病、仔猪黄痢以及仔猪白痢等,这类疾病在猪业养殖中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为高效治疗大肠杆菌引起的猪类疾病,抗菌药物常常在猪业养殖中被广泛且不规范使用,导致细菌的耐药现象尤其是多重耐药现象日益严重。因此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现象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科学研究的热点及重点。近些年来,随着β-内酰胺类药物的广泛使用使得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其耐药性有增强的趋势,故本次试验检测了江西省临床分离的猪源致病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同时对质粒介导的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进行分析讨论,以进一步对其耐药性产生机制和传播方式进行分析,为日后高效及合理使用药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试验所采用的纸片扩散法主要依据CLSI的标准,按此法检测67株分离自规模化养猪场致病大肠杆菌对14种抗生素类药物的耐药性强弱,分析比较多重耐药致病大肠杆菌对14种抗生素类药物的耐药率及耐药情况。试验结果显示:由规模化养猪场分离的67株致病大肠杆菌均表现出多重耐药表象;其中4-11耐为多重耐药菌株的主要表现形式,多重耐药菌株对药物庆大霉素、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阿米卡星及链霉素的耐药率高达83%以上,对氯霉素、氟苯尼考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三种药物的耐药率都超过了50%,对头孢噻呋、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磷霉素、多西环素及多粘菌素B相对比较敏感,其中对磷霉素、多西环素和多粘菌素B的耐药率更低,耐药率依次为2.98%、0和0。本试验同时采用微量稀释法对67株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进行试验,微量稀释法所得结果与纸片扩散法所得结果一致,67株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主要耐药表型及耐药率进一步得到证实。对67株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标准抗单因子血清型进行鉴定,结果显示除4株菌株未定型外,共鉴定出63株菌株,占耐药菌株的94.03%(63/67)。结果表明这些菌株中共涵盖了19种血清型,其中O4及O9为江西地区主要流行的血清型。本试验对67株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ESBLs耐药基因进行检查,通过PCR凝胶电泳图观察到有三种耐药基因CTX-M、TEM及OXA检出,而SHV耐药性基因在这67株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中未见检出。结果表明江西地区主要流行的ESBLs耐药基因为CTX-M、TEM及OXA。本试验得到接合子菌株共30株,菌株的接合率为44.78%。通过药敏试验可以看出,分离出来的受试菌存在多重耐药的问题,所得接合菌株与其相对应的亲本菌株相比也显现出多重耐药状态,受试菌均有不同程度获得外源耐药基因的能力。通过PCR凝胶电泳图可观察到接合子菌株也携带耐药基因,说明耐药基因可以通过接合性质粒水平传播。本次实验分析了耐药基因通过质粒接合水平传播后耐药性表达的变化。由于耐药菌株的耐药基因在水平传播过程中可能发生改变,故需加大力度研究猪源致病大肠杆菌接合性质粒水平传播方式,同时加大对接合性质粒水平传播监控力度,这样可以有效控制大肠杆菌耐药性增长情况。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852.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杜本华,杨正时;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89年02期
2 徐引弟;王治方;朱文豪;梁跃;郭成留;;猪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J];河南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本文编号:16153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1615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