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乳杆菌对大肠杆菌致猪肠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本文选题:植物乳杆菌 切入点:大肠杆菌 出处:《甘肃农业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乳酸菌作为一种重要的益生菌,可发挥其益生作用改善仔猪肠道健康,缓解大肠杆菌等致病菌引起的腹泻,但其作用机理仍在探究当中。本试验以猪肠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IPEC-J2细胞)为体外培养模型,研究了植物乳杆菌在外源致病菌大肠杆菌存在时,对IPEC-J2细胞的黏附、存活及免疫应答的影响。试验一研究了植物乳杆菌对IPEC-J2细胞的黏附以及对大肠杆菌黏附IPEC-J2细胞的抑制作用;试验二研究了植物乳杆菌对大肠杆菌感染IPEC-J2细胞形态和存活的影响;试验三研究了植物乳杆菌对大肠杆菌感染IPEC-J2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一植物乳杆菌对大肠杆菌黏附IPEC-J2细胞的影响:107、108、109CFU/mL浓度的植物乳杆菌均能黏附于IPEC-J2细胞,能够通过竞争、排阻和置换方式抑制大肠杆菌对IPEC-J2细胞的黏附,且具有浓度效应。不同浓度植物乳杆菌对大肠杆菌的黏附抑制均表现为活菌数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P0.05)。从总体抑制方式看,竞争和置换抑制效果优于排阻抑制。试验二植物乳杆菌对大肠杆菌感染IPEC-J2细胞形态及存活的影响:107、108 CFU/mL浓度的植物乳杆菌在处理细胞1、2、3 h后,均不影响细胞的形态和存活,而109 CFU/mL浓度植物乳杆菌处理细胞较长时间后,对细胞形态及存活有一定影响;植物乳杆菌和大肠杆菌共培养发现,植物乳杆菌能够缓解大肠杆菌引起的细胞形态损伤及死亡,其中108 CFU/m L浓度的植物乳杆菌作用效果最优。试验三植物乳杆菌对大肠杆菌感染IPEC-J2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植物乳杆菌处理细胞后,可促进细胞NOD1(2 h,P0.01)和NOD2(1 h,P0.01)mRNA的表达;植物乳杆菌可以显著抑制大肠杆菌引起的IPEC-J2细胞TLR2、TLR6、NOD2及炎症因子IL6、IL8、TNFαmRNA的过表达(P0.05)。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robiotic bacteria, lactic acid bacteria can improve the intestinal health of piglets and relieve diarrhea caused by E. coli, but its mechanism is still being explored.The effects of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on the adhesion, survival and immune response of IPEC-J2 cells in the presence of Escherichia coli were studied.In experiment 1, the adhesion of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to IPEC-J2 cells and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on the adhesion of IPEC-J2 cells to Escherichia coli were studied, and the effects of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on the morphology and survival of IPEC-J2 cells infected with E. coli were studied in experiment 2.The effect of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on the immune response of IPEC-J2 cells infected with Escherichia coli was studied in experiment 3.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 of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on the adhesion of Escherichia coli to IPEC-J2 cells was observed.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10: 10108109 CFU / mL could adhere to IPEC-J2 cells and inhibit the adhesion of E. coli to IPEC-J2 cells by competition, exclusion and replacement.And has the concentration effect.The adhesion inhibition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to Escherichia coli showed that the higher the number of live bacteria, the more obvious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P0.05.From the overall inhibition mode, the effect of competition and displacement inhibition is better than that of exclusion inhibition.Effect of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on morphology and survival of IPEC-J2 cells infected with Escherichia coliAfter treatment with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for a long time, the cell morphology and survival were affected, and the co-culture of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and Escherichia coli showed that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ould alleviate the morphological damage and death induced by E. coli.The effect of 108 CFU/m / L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was the best.The effect of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on the immune response of IPEC-J2 cells infected by E. coli: after treated with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it could promote the expression of NOD1(2 hmAb P0.01 and NOD2(1 HG P0.01mRNA.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ould significantly inhibit the overexpression of TLR2TLR6NOD2 and IL-8TNF- 伪 mRNA in IPEC-J2 cells induced by Escherichia coli.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8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海月;刘芳;王道营;许晓曦;徐为民;;传统肉制品中一株植物乳杆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J];江苏农业科学;2012年11期
2 隋鸿园;侯成立;周雨霞;;适合作青贮接种剂植物乳杆菌的筛选[J];饲料研究;2012年12期
3 范丽平;王丽娟;张海松;;植物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长特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35期
4 陈臣;周方方;任婧;刘振民;陈卫;;特异性检测植物乳杆菌的多重PCR方法[J];南方农业学报;2013年07期
5 吕利军;季海峰;张董燕;黄建国;格日乐;;菊粉对植物乳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生长的影响[J];饲料研究;2008年04期
6 徐莹;米恒振;冯金晓;孙邈;;植物乳杆菌发酵对牡蛎成分的影响[J];水产科学;2008年05期
7 王英;周剑忠;黄开红;朱丹宇;李剑;李莹;;泡菜中一株植物乳杆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J];江苏农业学报;2010年01期
8 王水泉;包艳;董喜梅;苏芳;姚国强;张和平;;植物乳杆菌的生理功能及应用[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0年04期
9 关秀艳;胡梦坤;曹阳;;植物乳杆菌生长条件的优化[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年01期
10 辛国芹;辛国民;徐海燕;武香玉;张志焱;谢全喜;;一株植物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肖仔君;钟瑞敏;陈惠音;杨汝德;;植物乳杆菌的研究进展[A];第三届“益生菌、益生元与健康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广敏;王炜;崔卫东;龙萱杞;常伟;包慧芳;詹发强;林瑞峰;杨蓉;;植物乳杆菌高密度增殖发酵条件的研究[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徐为民;徐幸莲;周光宏;;肉用发酵剂对肠道菌生长影响的研究[A];2001年肉类科技交流会暨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第三届肉类科技大会论文集[C];2001年
4 杨锡洪;吴海燕;解万翠;杨磊;李思东;陈建娣;;咸鱼风味快速形成技术[A];“亚运食品安全与广东食品产业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暨2009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黄怡;王士长;刘金萍;;一株植物乳杆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A];第三届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动物微生态企业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赵运星;肖萍;王菁蕊;王金菊;王艳萍;;植物乳杆菌KF5产抑菌物质发酵条件的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何志刚;梁璋成;陆东和;任香芸;李维新;林晓姿;;枇杷酒植物乳杆菌R23苹果酸乳酸发酵动力学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8 王海宽;陈冲;王应东;;酸粥中抗真菌活性乳酸菌的筛选以及在酸奶中的应用[A];第五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植物乳杆菌[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川;植物乳杆菌NCU116的益生功能及其作用机制[D];南昌大学;2015年
2 王坤;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结构鉴定、化学修饰及生物活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3 张莉;植物乳杆菌的黏附特性研究及其在益生菌干酪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3年
4 于志会;益生性降胆固醇植物乳杆菌的筛选、发酵特性及体内功效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王辑;产胞外多糖植物乳杆菌的分离筛选、分子表征及其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6 冯美琴;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发酵、结构鉴定及其功能特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7 田丰伟;缓解氧化应激乳酸菌的筛选、表征和功能评价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8 赵山山;植物乳杆菌ST-Ⅲ盐应激反应及其协同保护作用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4年
9 于雷雷;植物乳杆菌CCFM639缓解铝毒性作用及机制研究[D];江南大学;2017年
10 陈臣;植物乳杆菌ST-Ⅲ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及其对低聚果糖代谢通路的解析[D];江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爱茹;豆渣固定化植物乳杆菌的特性研究及其干粉制备[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2 费永涛;一株植物乳杆菌的分子鉴定及其亚硝酸盐降解相关基因敲除[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王盼;植物乳杆菌DMDL9010中亚硝酸盐还原酶的克隆表达、纯化及酶学性质[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梁丛丛;富硒益生菌的筛选及饲喂对蛋硒含量的影响[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5 朱敏;乙醇胁迫对乳酸杆菌代谢活力及膜结构的影响[D];石河子大学;2015年
6 姜雄韬;植物乳杆菌ZJ316产细菌素遗传性状改造的初探[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7 辛跃强;低聚半乳糖对肠道益生菌作用机理的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5年
8 王晓慧;人参多糖联合植物乳杆菌抗氧化及免疫调节活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9 栾畅;植物乳杆菌Sc52联合牛蒡低聚果糖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10 王明慧;降解亚硝酸盐的高效植物乳杆菌的电子束诱变育种[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263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1726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