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新城疫重组病毒rmNA-1弱毒疫苗候选株免疫效果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5 12:03

  本文选题:新城疫 + 重组病毒 ; 参考:《吉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新城疫是危害我国养禽业最严重的疫病之一,世界各国对新城疫的防控和研究一直十分重视。有研究表明,基因Ⅶ型已成为我国新城疫病毒流行的主要优势基因型,而目前广泛使用的新城疫弱毒疫苗(如La Sota)均属于基因Ⅱ型,虽然在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上能够提供保护,但免疫鸡的组织器官在强毒感染下仍会产生病变。使用与流行毒株相同基因型的疫苗,不仅能有效降低攻毒后免疫鸡群的排毒时间,而且能显著减少喉气管和泄殖腔中的病毒含量。因此,使用与流行基因型一致的疫苗株来防控新城疫,对于有效控制疫情的发展具有绝对优势,所以研制新城疫基因Ⅶ型弱毒疫苗迫在眉睫。本研究是以新城疫重组突变株rm NA-1为研究对象,评价其在鸡胚内继代以及鸡体内继代的遗传稳定性、免疫安全性及免疫效力,并与当前最常使用的商品疫苗La Sota作免疫效果的比较,为研制与当前流行株相匹配的疫苗候选株奠定基础。同时,该研究也是为了完成农业部“新城疫诊断与防控及示范”专项并为申报新兽药证书提供实验依据。主要内容如下:Ⅰ.重组病毒rm NA-1株遗传稳定性试验为了确定新城疫突变致弱重组病毒rm NA-1的遗传稳定性,本部分研究进行鸡胚内继代遗传稳定性试验和鸡体内继代遗传稳定性试验。重组病毒在鸡胚传至10代保持遗传稳定性,在此基础上继续传至24代,突变位点依旧保持稳定遗传,未发生回复突变,表明突变致弱株rm NA-1至少能在鸡胚内稳定遗传24代。此外,为了更好确定重组病毒的稳定性,本研究进行了动物回归实验。重组病毒在鸡体内连续传至6代,重组病毒依旧保持遗传稳定性,表明突变致弱株rm NA-1至少能在鸡体内稳定遗传6代。因此,遗传稳定性良好的基因Ⅶ型重组致弱株rm NA-1具有成为新一代新城疫疫苗种毒的前景。Ⅱ.重组病毒rm NA-1株实验室安全性试验为了确保rm NA-1株病毒的安全性,本部分研究使用rm NA-1鸡胚尿囊液(约为使用剂量的100倍)以滴鼻的方式接种3日龄SPF雏鸡10只。两周后,所有雏鸡均未出现新城疫临床症状,剖检也未出现组织病变,表明此疫苗候选株安全性良好。Ⅲ.重组病毒rm NA-1株实验室免疫效力试验为了测定重组病毒rm NA-1疫苗候选株的最小免疫剂量,本部分研究按不同病毒含量接种7日龄SPF雏鸡,三周后攻毒,统计各组鸡群存活率,测得重组病毒rm NA-1弱毒株的最小免疫剂量为5×104EID50。为了判断rm NA-1疫苗候选株对鸡群的免疫效力,以2×106EID50接种剂量免疫7日龄SPF雏鸡40只,免疫后持续监测HI抗体水平,并分别于免疫后3周、6周、7周、8周、9周、10周六个时间点,随机抽取5只免疫后SPF雏鸡,以105ELD50攻毒剂量接种新城疫NA-1强毒株,统计结果表明各时间点鸡只的存活率均为100%,确定重组病毒rm NA-1疫苗候选株的免疫持续期至少为8周。Ⅳ.与商品疫苗La Sota株进行免疫效果比较通过比较商品疫苗和重组疫苗免疫后以及攻毒后鸡群的HI抗体水平,重组病毒组HI抗体水平在攻毒后迅速大幅度下降后上升,随即恢复平稳;而商品疫苗组的HI抗体水平未见波动而直接上升。结果能够体现出当流行毒株和疫苗株的基因型与抗原性相匹配时,疫苗所产生的抗体会中和一定量的病毒,后迅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商品疫苗组虽在临床表现和存活率上和重组疫苗组结果一致,但攻毒后商品疫苗组鸡只的体重增长情况远远低于重组疫苗组,且口咽和泄殖腔排毒的时间更长;商品疫苗组病理组织切片也显示出有一定的病变,表明商品疫苗免疫鸡群在受到新城疫NA-1强毒株感染后,对动物本身的损伤无法避免。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85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锦霞;张守峰;郭学军;扈荣良;;抗菌肽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重组病毒的包装及其在牛奶中的稳定表达[J];中国兽医学报;2008年12期

2 金明兰;侯继波;鲁会军;马鸣潇;郑敏;计越;金宁一;;重组病毒环境安全试验[J];江苏农业科学;2012年11期

3 钞安军;郭晓庆;顾阳;朱前磊;付朋飞;崔保安;陈红英;;PCV2 ORF2蛋白重组PRV病毒PGO株的生物学特性[J];中国兽医学报;2014年06期

4 曹永长,毕英佐,刘丽;一种获得重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新方法[J];中国兽医学报;2002年01期

5 张传明,刘玉云,顾炳生,张秀兰;鸡马立克氏病基因工程二价苗重组病毒分子生物学特性鉴定[J];中国兽药杂志;2003年10期

6 刘金明,傅志强,林矫矫,蔡幼民,桂仲争,庄大桓,吴祥甫;影响家蚕表达外源基因效率的几个重要因子的比较研究[J];中国兽医寄生虫病;2005年01期

7 熊光明;重组病毒C731的蛋白质和核酸分析及免疫原性的初步测定[J];兽医大学学报;1987年04期

8 井波;李呈军;陈化兰;;利用反向遗传技术拯救H9N2重组病毒[J];中国兽医学报;2011年06期

9 徐志文,郭万柱,朱玲,王晓玉;猪瘟伪狂犬病重组病毒SA215(A)疫苗株的构建(初报)[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10 颜艳;杨鹏辉;罗德炎;崔萍;王希良;何维明;;用反向遗传8质粒系统构建流感H1N1重组病毒[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杨松涛;夏咸柱;乔军;常爽;谢之景;鞠会艳;邹啸环;;表达猫细小病毒VP2蛋白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研究[A];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学暨第11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2 杨松涛;夏咸柱;乔军;常爽;谢之景;鞠会艳;邹啸环;;表达猫细小病毒VP2蛋白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1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郑海红;孙志;王金勇;朱兴全;袁世山;;PRRSV-PCV重组病毒遗传不稳定性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肖化忠;刘德立;齐义鹏;;双拷贝V-CATH基因重组病毒的杀虫活性及昆虫的液化死亡机制[A];全国生物防治暨第八届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5 陈晶;刘晓慧;艾军;孙招金;孙京臣;郭霄峰;;糖蛋白基因重排至第二位对狂犬病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影响[A];2010全国狂犬病防控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陈晶;刘晓慧;艾军;孙招金;孙京臣;郭霄峰;;糖蛋白基因重排至第二位对狂犬病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生物制品学分会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第三届中国兽药大会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纪素坤;邓明亮;费文涛;胡长敏;陈颖钰;郭爱珍;陈焕春;;BHV-1gG~-/tk~-/GM-CSF~+重组病毒的构建及其免疫效果评价[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姚敏;戴梦红;陈冬梅;黄玲俐;袁宗辉;;猪细胞色素CYP3A29异源表达及其功能活性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吴乐;李辉;李云庆;;大鼠延髓背角Ⅲ层深部内GFP基因重组病毒标记神经元的形态学特点[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虞凌雪;表达猪GM-CSF重组PRRSV弱毒疫苗株的构建及其免疫特性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2 焦洋;HIV-1耐药相关特征性突变位点及复制适应性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5年

3 宋玲玲;牛副流感病毒3型HN基因—牛传染性鼻气管炎重组病毒的构建与鉴定[D];石河子大学;2016年

4 孙学强;马疱疹病毒1型感染性克隆及表达猪链球菌2型亚单位重组病毒的构建[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5 李治军;表达猪源GM-CSF或IL-4的重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构建及其免疫效率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周井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GP5、M蛋白基因核酸疫苗和重组犬2型腺病毒疫苗构建及免疫原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邱薇;犬2型腺病毒基因重组活疫苗的基础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玉龙;表达IBV主要结构蛋白重组DEV的构建及其免疫保护性评价[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2 许建;HearNPV三种重组病毒对宿主幼虫生理指标的影响及Ha83中CBD突变体的构建[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3 纪素坤;BHV-1gG~-/tk~-/GM-CSF~+重组病毒的构建及其免疫效果的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4 钞安军;表达PCV2 CAP蛋白的重组猪伪狂犬病病毒的构建及小鼠免疫效力观察[D];河南农业大学;2013年

5 白伟杰;PRRSV/GSWW/2015株病毒特征分析与重组病毒拯救技术体系建立[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6 江恺骏;含有pdmH1N1/09内部基因的H9N2重组病毒在豚鼠间传播特性和小鼠致病性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6年

7 孙鹏;马立克氏病毒SC9-2株生物学活性的比较研究及表达NDV-F基因重组病毒的构建[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8 杨明曦;新城疫重组病毒rmNA-1弱毒疫苗候选株免疫效果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9 周明哲;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的传播动态及含SOD重组病毒的构建[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4年

10 李海超;PCV2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及PCV2嵌合重组病毒的制备[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540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17540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4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