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EC O157:H7 z3276基因缺失株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
本文选题:O + H ; 参考:《微生物学通报》2017年12期
【摘要】:【目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动物源性致病菌之一,可感染人。I型菌毛是多种致病性大肠杆菌(如肾盂肾炎型大肠杆菌等)可表达的一种黏附结构,与细菌吸附黏膜表面密切相关。然而,O157:H7 fim操纵子上几个核苷酸的缺失却导致其不能表达I型菌毛。BLAST比对结果表明O157:H7独有的开放阅读框z3276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大肠杆菌I型菌毛高度同源,这可能是对O157:H7不能表达I型菌毛的补偿机制,但确切功能尚不清楚。本文探究z3276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O157:H7 86-24参考菌株构建z3276基因缺失株(?z3276),并构建其互补株(C?z3276),进而比较亲本株、?z3276与C?z3276的生物学特性及对小鼠致病性差异。【结果】与亲本株相比,?z3276进入对数生长期的时间延后,在半固体琼脂平板上的迁移直径明显缩小,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显著减弱。?z3276对HEp-2细胞的黏附和侵袭能力并无明显变化,但对IPEC-J2细胞的侵袭能力明显减弱。在小鼠攻毒试验中,?z3276组排菌数量减少、排菌持续时间缩短。C?z3276各项特性均能回复到与亲本株一致的水平。【结论】z3276基因可能是O157:H7重要的毒力相关因子。
[Abstract]:[objective] 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imal pathogenic bacteria in the world. The infection of human type I fimbriae is an adhesive structure that can be expressed in many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such as pyelonephritis.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urface of mucous membrane adsorbed by bacteria. However, the deletion of several nucleotides on the O157: H7 fim operon resulted in its inability to express type I fimbria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mino acid sequence encoded by O157:H7 unique open reading frame z3276 was highly homologous to other Escherichia coli type I pili. This may be a compensatory mechanism for the inability of O157:H7 to express type I fimbriae, but the exact function remains unclear. In this paper, the biological function of Z3276 gene was studied. [methods] using O157:H7 86-24 reference strain to construct Z3276 gene deletion strain, and to construct its complementary strain Cnz3276, and then to compare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athogenicity to mice between the parent strain of Z3276 and C?z3276. [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parent strain, the time of entering logarithmic growth period of Z3276 was delayed. The migration diameter on the semi-solid Agar plate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the ability of biofilm formation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adhesion and invasion of HEp-2 cell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changed by .z3276, but the invasion ability of IPEC-J2 cells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strain attack test of mice, the number of bacteria excreted in Z3276 group was decreased, and the duration of excretion was shortened. Al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nz3276 could return to the same level as the parent strain. [conclusion] Z3276 gene may be an important virulence related factor of O157:H7.
【作者单位】: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农业部兽用生物制品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兽用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江苏省食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动物重要疫病与人兽共患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1572503) 江苏省自主创新基金项目(No.CX(15)1060)~~
【分类号】:S852.6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东,王永贤;致病性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与鉴定[J];云南畜牧兽医;2000年02期
2 匡存林,陈宏军,肖文华;鸡源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致病性及抗生素敏感性试验[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4年12期
3 ;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输包装规范[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5年07期
4 ;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输包装规范[J];中国动物检疫;2005年07期
5 ;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输包装规范[J];湖南畜牧兽医;2005年06期
6 刘永宏;林健;赵丽;韩春华;王凤龙;刘月焕;;4株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分离和鉴定[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7 杜银中;葡萄球菌五项致病性指标相关性的研究[J];畜禽业;2000年04期
8 侯丽丽;赵铁柱;遇秀玲;曹振;邓小雨;乔明明;张硕;王斌;陈西钊;田克恭;;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兽医学报;2009年06期
9 罗明典;;质体(质粒)国际会议——细菌质体分子生物学、致病性和生态学[J];遗传工程;1981年02期
10 ;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审批办法[J];河北畜牧兽医;2005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桂军;王汉清;占松鹤;王晓旭;孙裴;何长生;魏建忠;;一株致病性鸭源奈瑟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十二次人兽共患病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第十四次教学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杨明娴;姜学涛;孙文博;黄杰;王俊桦;周继勇;;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分离与鉴定[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三届猪病防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马玉媛;颜奇坡;叶小丽;章金刚;;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的跨种传播机制及其潜在致病性[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俊;王金宝;时建立;孙翠兰;温建新;徐绍建;张秀美;;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分离鉴定及毒力变异机制初探[A];山东畜牧兽医学会养猪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赵驻军;宋勤叶;李曼;;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河北株HB-Xt1的分离鉴定[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张建武;庄金山;袁世山;;中国部分地区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三届猪病防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伟;丁铲;;分支杆菌ESX-1系统的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姜力;刘军;钟雯;吕亚坚;于瑞华;刘延清;;猪致病性大肠菌菌株的分离及毒素型的PCR鉴定[A];吉林省畜牧兽医学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何攀文;章晓联;刘先洲;汪付兵;;新发现的伤寒杆菌IVB型菌毛致病性研究[A];湖北省暨武汉市免疫学会第八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李成忠;王红宁;黄勇;马孟根;吴琦;羊云飞;谢涛;柳萍;;鸡源致病性沙门氏菌的多重耐药及Ⅰ类整合子的检测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任海军;有种细菌能用“毛发”清除铀污染[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龙;PRRSV 感染影响 Th17 细胞应答与 IL-17A 对 PRRSV 复制的抑制效应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2 姜一峰;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强弱毒毒力差异的分子基础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3 何青;PRRSV不同致病性毒株非结构蛋白诱导靶细胞细胞因子差异表达的分子基础[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4 崔红晶;酿酒酵母PMT1基因缺失延长细胞复制寿命的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5 唐田;鸭源鼠伤寒沙门氏菌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免疫评价[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6 刘变芳;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 O157:H7)VT2毒素致病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娟;禽致病性大肠杆菌E058株compT、pompT基因突变株的构建及其致病性评价[D];扬州大学;2016年
2 梅建国;应用生物反应器生产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抗原的技术工艺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李秀云;鸡新城疫吉林强毒株的分离及其致病性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2年
4 张海江;高致病性PRRSV WUH3株分离鉴定及体外传代的遗传变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5 尹恒;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N、M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应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6 袁东波;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湖南株全长感染性cDNA克隆的构建[D];贵州大学;2009年
7 杨绪秋;仔猪肠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菌毛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8 李星月;检测大肠杆菌菌毛的新型凝集技术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9 卢彩景;鸭源鸡杆菌中国分离株F17样菌毛基因的鉴定及其敲除株的构建[D];河南农业大学;2016年
10 王国相;鸡大肠杆菌1型菌毛呈现载体构建及部分功能基因与菌毛表达的相关性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916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1791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