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膜蛋白OmpC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分泌表达及重组活菌制剂在肉鸡上的应用
本文选题:沙门菌 + 外膜蛋白 ; 参考:《畜牧与兽医》2017年08期
【摘要】:为了研究携带鸡白痢沙门菌主要外膜蛋白OmpC基因的重组枯草芽孢杆菌活菌制剂在肉鸡上的免疫原性,以具有益生菌属性的枯草芽孢杆菌作为基因疫苗表达宿主,构建表达鸡白痢沙门菌主要外膜蛋白的枯草芽孢杆菌重组菌(pHT43/WB800n-OmpC)。将重组菌饮水饲喂12日龄艾维茵肉鸡,同时设空白、空转菌及非诱导菌对照组,分别于免疫后27和42日龄测定特异性抗体效价,同时45日龄后采用沙门菌C79-13株腹腔注射攻毒。结果:SDS-PAGE分析显示该重组蛋白大小为37 ku;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表达蛋白具有很好的反应原性;肉鸡饲喂结果显示,42日龄时血清中检测到特异性抗体,且抗体效价为1∶32;攻毒试验显示重组菌诱导组免疫保护率为76.92%,而对照组、空转菌组、非诱导组保护率分别为23.08%、38.46%和30.77%。结果表明:此重组菌对鸡沙门菌具有免疫保护作用,为沙门菌的免疫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实现了饲用疫苗的双重作用。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immunogenicity of recombinant Bacillus subtilis OmpC gene carrying the main outer membrane protein of Salmonella pullorum on broiler chickens, Bacillus subtilis with probiotic properties was used as the expression host of the gene vaccine. The recombinant Bacillus subtilis strain expressing the main outer membrane protein of Salmonella pullorum (Salmonella pullorum) was constructed. The recombinant bacteria were fed to 12 day old Avian broilers in drinking water. The control group wa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specific antibody titers were determined at 27 days and 42 days after immunization respectively. After 45 days of age, Salmonella C79-13 strains were injected intraperitoneally to attack the virus. Results the specific antibody was detected in the serum of broiler chickens at 42 days of age by the analysis of the recombinant protein with the size of 37 Ku blot, and the results of broiler feeding showed that the expressed protein had a good reactiveness, and the specific antibody was detected in the serum of broiler chickens at the age of 42 days. The antibody titer was 1: 32, and the protective rate of recombinant bacteria was 76.92, while that of control group, idle group and non-induction group was 23.088.46% and 30.77%,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combinant strain had immune protection against Salmonella chickens. it laid a foundation for the study of immune mechanism of Salmonella and realized the double function of feed vaccine.
【作者单位】: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畜牧兽医分院;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分类号】:S85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霞;;枯草芽孢杆菌在养猪生产上的应用[J];广东饲料;2010年02期
2 王晓阁;;枯草芽孢杆菌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2012年03期
3 刘晔;王斌;王龙祥;王维才;张付云;;枯草芽孢杆菌的生物活性及其应用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14期
4 仇丽;枯草芽孢杆菌在养殖中的应用[J];渔业现代化;2002年04期
5 姚震声,陈中义,陈志谊,郑小波,张杰,黄大f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野生型生防枯草芽孢杆菌的研究[J];生物工程学报;2003年05期
6 陈蕾,申丽,陈官营,常维山;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J];山东畜牧兽医;2003年06期
7 崔京春,吴俊罡,刘吉华,王梅雪;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过程的优化[J];饲料工业;2004年07期
8 王振华;潘康成;;不同浓度中药对枯草芽孢杆菌体外生长的影响[J];中国兽医杂志;2007年10期
9 尹敬芳;周向阳;李健强;李永红;侯红利;张文华;;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检测枯草芽孢杆菌在水体中的存活动态[J];分析化学;2007年10期
10 秦艳;李卫芬;黄琴;;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条件的优化[J];饲料研究;200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亓雪晨;齐俊生;王琦;梅汝鸿;;枯草芽孢杆菌启动子片段的克隆及其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中的应用[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徐琳琳;高洁;;生防菌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和抑菌谱测定[A];公共植保与绿色防控[C];2010年
3 张丽霞;李荣禧;王琦;梅汝鸿;;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贾宇;张树斌;王立安;;一株具广谱抗植物病原真菌效果的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A];2009’环保农药新技术、新产品暨生物农药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晓华;王肆玖;钱云国;金尔光;程蕾;夏瑜;杜小华;陈江荣;肖金庭;;一起饲喂枯草芽孢杆菌产品引起鲜奶不能发酵的原因分析[A];中国奶业协会第24次繁殖学术年会暨国家奶牛/肉牛产业技术体系第一届全国牛病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刘桂君;孟佑婷;杨素玲;尚宏忠;;生防菌枯草芽孢杆菌的辐射诱变研究[A];公共植保与绿色防控[C];2010年
7 张丽霞;李荣禧;王琦;梅汝鸿;;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丽霞;李荣禧;齐俊生;王琦;梅汝鸿;;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2005年
9 刘辉;魏祥法;井庆川;刘雪兰;刘瑞亭;石天虹;;一株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A];第三届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动物微生态企业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任建军;高美娟;胡旭松;刘柳;师光禄;王有年;;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RN-61)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的优化[A];中国园艺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一种枯草芽孢杆菌制剂的发酵生产方法将有效降低成本[N];中国渔业报;2014年
2 ;浅谈枯草芽孢杆菌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N];中国海洋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姬生跃;新型抗菌糖肽-sublancin的增量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章博;枯草芽孢杆菌戊糖与半纤维素的高效利用及乙偶姻的生产[D];天津大学;2014年
3 周平兰;春兰炭疽病致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其生防菌抑菌活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4 韩斌斌;枯草芽孢杆菌基因组尺度代谢网络重构[D];天津大学;2013年
5 李晶;黄瓜枯萎病高效拮抗枯草芽孢杆菌的筛选及生防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任建军;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RN-61)抗菌蛋白的纯化及鉴定[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7 陈晓月;禽流感重组枯草芽孢杆菌的构建及实验免疫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刘永锋;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916胞外抗菌蛋白质的纯化及其鉴定[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9 张清霞;甘露寡糖诱导抗病反应初步研究及枯草芽孢杆菌甘露聚糖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10 朱英波;产核黄素枯草芽孢杆菌中心碳代谢的代谢工程[D];天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小连;醋糟发酵生产饲用微生物产品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郑U,
本文编号:18035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1803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