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口蹄疫病毒多基因及猪α干扰素共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免疫豚鼠效果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7 15:24

  本文选题:猪IFN-α + 口蹄疫病毒 ; 参考:《中国畜牧兽医》2017年05期


【摘要】:为探讨口蹄疫病毒多基因及猪α干扰素(IFN-α)基因共表达真核质粒进入临床试验的可行性,本试验用PCR方法扩增了口蹄疫病毒P12A3C及部分2B基因(P12X3C)和猪IFN-α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BudCE4.1中,经双酶切鉴定后,将重组质粒pBudCE4.1-P12X3C-IFN-α转染BHK-21细胞中,观察目的基因的表达,并将重组质粒免疫豚鼠,检测豚鼠的血清抗体水平、中和抗体滴度及T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显示,经酶切鉴定及DNA序列分析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BudCE4.1-P12X3C-IFN-α,转染BHK-21细胞后,通过Western blotting、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鉴定证实重组质粒能有效表达。ELISA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BudCE4.1-P12X3C-IFN-α比重组质粒pBudCE4.1-P12X3C能诱导机体产生更高水平的抗口蹄疫病毒的血清抗体,且中和抗体滴度也高于重组质粒pBudCE4.1-P12X3C组。MTT法检测结果表明,重组质粒pBudCE4.1-P12X3C-IFN-α组淋巴细胞增殖可达15%,而重组质粒pBudCE4.1-P12X3C组则为11%。攻毒后重组质粒pBudCE4.1-P12X3C-IFN-α组和灭活疫苗组保护率达100%,高于重组质粒pBudCE4.1-P12X3C组的80%。本试验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BudCE4.1-P12X3CIFN-α,猪IFN-α作为佐剂可有效辅助口蹄疫DNA疫苗提高动物体内的免疫反应。
[Abstract]: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co-expressing eukaryotic plasmids of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FMDV) polygene and porcine interferon 伪 (IFN- 伪) gene into clinical trials, the P12A3C and some 2B genes of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FMDV) P12X3C) and porcine IFN- 伪 gene were amplified by PCR.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BudCE4.1-P12X3C-IFN- 伪 was transfected into BHK-21 cells to observe the expression of the target gene, and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was immunized to guinea pigs. Neutralizing antibody titer and T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BudCE4.1-P12X3C-IFN- 伪 was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by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digestion and DNA sequence analysis. After transfection of pBudCE4.1-P12X3C-IFN- 伪,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was confirmed by Western blotting and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Compared with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BudCE4.1-P12X3C,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BudCE4.1-P12X3C-IFN- 伪 could induce a higher level of serum antibody against FMDV, and the titer of neutralizing antibody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pBudCE4.1-P12X3C group. The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of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BudCE4.1-P12X3C-IFN- 伪 was 15%, while that of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BudCE4.1-P12X3C group was 11%. The protective rate of recombinant plasmid pBudCE4.1-P12X3C-IFN- 伪 and inactivated vaccine group was 100, higher than that of recombinant plasmid pBudCE4.1-P12X3C group. In this experiment,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BudCE4.1-P12X3CIFN- 伪 was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Pig IFN- 伪 as adjuvant can effectively assist DNA vaccine of foot-and-mouth disease to improve the immune response in vivo.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江苏省动物重要疫病与人兽共患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501503) 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1604NKCA045-2) 国家生猪现代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36-06B)
【分类号】:S852.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阿莲;口蹄疫及其预防[J];中国农垦;2001年06期

2 何冬梅;我国成功构建感染性口蹄疫病毒粒子[J];当代畜禽养殖业;2004年08期

3 凌连军;张培君;李永清;龚玉梅;;O型口蹄疫病毒VP1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载体构建[J];动物医学进展;2006年08期

4 刘萍;丛国正;杨孝朴;沈小燕;邵军军;独军政;林彤;王光华;易华山;常惠芸;谢庆阁;;O型口蹄疫病毒OA58株3C基因的克隆与真核表达[J];中国兽医科学;2007年01期

5 ;全球O型口蹄疫病毒流行逐年递减[J];北方牧业;2012年15期

6 ;口蹄疫新病毒系正威胁近东和欧洲[J];国外畜牧科技;1999年03期

7 胡骑;信爱国;李华春;;O型口蹄疫病毒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动物医学进展;2014年01期

8 卢曾军,刘在新;口蹄疫病毒研究概况[J];中国兽医科技;2003年02期

9 张灿,韩春来,柏亚铎,汪明;O型口蹄疫病毒VP1基因和牛集落刺激因子基因的融合表达[J];中国兽医科技;2005年07期

10 张晓凤;;口蹄疫病毒的基因分型[J];畜牧与饲料科学(奶牛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全英;祝秀梅;刘萍;吕志慧;王凡;刘学荣;黄银君;牟克斌;;口蹄疫病毒感染机制的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生物制品学分会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第三届中国兽药大会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黄红亮;陈焕春;金梅林;覃雅丽;;用抗O型口蹄疫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建立双抗夹心ELISA方法[A];猪的重要传染病防治研究新成果——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暨防检疫专业委员会第7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3 刘棋;金宁一;郑敏;郭建刚;李华明;兰彬;邹联斌;邓朝阳;;两株不同基因型的O型口蹄疫病毒VP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A];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研究新成果汇编[C];2004年

4 段舒怡;姜平;李玉峰;马苏;杜以军;杨晓伟;;O型口蹄疫病毒VP1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生物学特性鉴定[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5 邹兴启;范运峰;张怀宇;郑明举;卢受f;张爱民;马爱荣;赵启祖;;O型口蹄疫病毒嵌合体的构建及病毒拯救[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6 王雯慧;常惠芸;黄立军;马军武;林彤;邵军军;马金玲;刘在新;刘湘涛;陈怀涛;谢庆阁;;O型口蹄疫病毒Akesu/58在牛体内的定位及其致病机理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鲁会军;金宁一;郑敏;韩松;张洪勇;李昌;金扩世;;A型口蹄疫病毒多表位基因的表达[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8 泰鹏;谢雪岑;孙艳琪;;一种简便的澄清口蹄疫病毒悬液的方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暨第六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袁淑珍;高艳华;张燕红;王丽君;;口蹄疫病毒的克隆[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暨第六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郑敏;金宁一;鲁会军;韩松;金扩世;李昌;;O型口蹄疫病毒VP1嵌合基因的构建及原核表达[A];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研究新成果汇编[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任林柱;口蹄疫病毒反向遗传技术体系及分子标记疫苗株的构建[D];吉林大学;2007年

2 赫冬梅;猪瘟和口蹄疫病毒抗原基因在植物内的重组与表达[D];浙江大学;2005年

3 陈豪泰;口蹄疫基因工程病毒拯救及其舌下免疫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2年

4 李勇;口蹄疫病毒3C(D)蛋白与宿主细胞因子Fascin-1相互作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王鹏雁;口蹄疫病毒干扰RNA转基因小鼠模型的构建[D];石河子大学;2008年

6 王冬梅;口蹄疫病毒VP1及多抗原表位基因在植物表达的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7年

7 王媛媛;口蹄疫病毒P1基因和乙型脑炎病毒E基因在转基因水稻中的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8 陈维灶;RNAi抑制口蹄疫病毒复制与感染的相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云鹏;实验条件下山羊绒洗净因素对口蹄疫病毒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2 尚延丽;口蹄疫病毒A/GDMMCHA2013株VP1H-2d限制性CTL表位预测与鉴定[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张伟;稳定表达αvβ3细胞系的建立及其对口蹄疫病毒易感性的评价[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4 姜韶东;浅析口蹄疫病毒O/GSLX/CHN/2010株特征性S片段对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5 曹丽娟;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2B、3A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干扰3D基因对病毒抑制的观察[D];石河子大学;2015年

6 王国庆;口蹄疫病毒2B蛋白拮抗RIG-I抗病毒作用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7 朱志坚;口蹄疫病毒利用未知受体入侵宿主细胞的内吞路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

8 范许许;自噬复合体ATG5-ATG12促进Ⅰ型干扰素信号转导对口蹄疫病毒复制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9 李伟伟;ESD蛋白增强Ⅰ型干扰素信号转导抑制口蹄疫病毒的复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10 刘亚丽;南非型口蹄疫病毒常规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18112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18112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2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