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硒缺乏对雏鸡肠道菌群及肠上皮细胞黏附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5-17 03:04

  本文选题:硒缺乏 + 肠道菌群 ; 参考:《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年07期


【摘要】:为了研究硒缺乏对雏鸡肠道菌群和细菌对肠上皮细胞黏附性的影响,为揭示硒与肠道微生态之间的关系以及临床有效防治雏鸡硒缺乏病提供试验依据,试验选取160只1日龄SPF三黄肉仔鸡,平均分为对照组(饲喂全价饲料)和试验组(饲喂低硒饲料),记录雏鸡生长性能及疾病情况,分别于试验期第10,20,25,30天测定血液和肠黏膜硒含量;采集肠内容物,检测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双歧杆菌等肠道菌群的密集度;制备肠黏膜上皮细胞悬液,检测大肠杆菌和双歧杆菌对肠道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雏鸡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中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肠球菌、葡萄球菌及酵母菌数量增高,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降低;大肠杆菌对肠道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率增高,双歧杆菌的黏附率降低。说明雏鸡硒缺乏后肠道菌群失调,有益菌对肠道细胞的黏附性降低,肠道微生态平衡被破坏。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elenium deficiency on intestinal flora and adhesion of bacteria to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in chick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enium and intestinal microecology and clinical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elenium deficiency in chicks were studied. One hundred and sixty 1-day-old SPF tri-yellow broiler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fed with full price feed)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fed with low selenium diet). The growth performance and disease of the chicks were recorded. The selenium content in blood and intestinal mucosa was determined on the 10th day of the trial period, and the intestinal mucosal selenium was collected to detect the concentration of intestinal flora, such as Escherichia coli, Staphylococcus and Bifidobacterium, and to prepare the intestinal mucosal epithelial cell suspension. The adhesion rate of Escherichia coli and Bifidobacterium to intestinal mucosal epithelial cells was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Escherichia coli, Salmonella, Enterococcus, Staphylococcus and yeast in duodenum, jejunum, ileum and cecum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but the number of Bifidobacterium and Lactobacillus was decreased. The adhesion rate of Escherichia coli to intestinal mucosal epithelial cell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Bifidobacteriu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estinal flora of chicks was disordered after selenium deficiency, the adhesion of beneficial bacteria to intestinal cells was decreased, and the intestinal microecological balance was destroyed.
【作者单位】: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2624) 大庆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zd-2016-094)
【分类号】:S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春龙;董国忠;;肠道菌群对动物肠黏膜免疫的调控作用[J];动物营养学报;2012年03期

2 赵春苗;徐春厚;;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及其在动物肠道菌群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畜牧兽医;2012年07期

3 李勤健;猪肠道菌群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J];吉林畜牧兽医;2000年02期

4 熊德鑫;人体肠道菌群正常值研究的近况[J];江西省科学院院刊;1983年02期

5 李勤建;猪肠道菌群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J];畜禽业;1999年10期

6 李菊;张日俊;;动物肠道菌群结构与代谢化学成分的相互关系[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8年02期

7 崔赢佩;;猪肠道菌群对其发育的影响[J];吉林农业;2008年10期

8 马晓迪;Gino Lorenzoni;;肠道菌群和营养需求需完美的平衡[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1年03期

9 孙笑非;潘宝海;孙冬岩;;动物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稳定性和弹性[J];饲料研究;2013年10期

10 J.D.Richards;J.Gong;C.F.M.deLange;孙得发;边四辈;;胃肠道菌群及其在单胃动物主要在猪的营养和健康中的作用:目前的认识,可能的调节方法及对菌群生态学新的研究方法[J];畜牧与兽医;2012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J.D.Richards;J.Gong;C.F.M.deLange;孙得发;边四辈;;胃肠道菌群及其在单胃动物主要在猪的营养和健康中的作用:目前的认识,可能的调节方法及对菌群生态学新的研究方法[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二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2 周小娟;张日俊;;不同品种、日龄和饲养方式对肉鸡肠道菌群的影响[A];第四届第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动物微生态企业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姚琨;张日俊;;肉仔鸡后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其演替规律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白子金;孙有昌;海洋;何凤燕;;微生态制剂金倍素对肉仔鸡肠道菌群的影响[A];第四届第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动物微生态企业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李菊;张日俊;;动物肠道菌群结构与代谢化学成分的相互关系[A];第四届第九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饲料和动物源食品安全战略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张萌;赵国先;刘艳慈;蔺冬冬;赵慧秋;;喷浆麸皮对蛋鸡肠道菌群及畜舍环境的影响[A];生态环境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和第七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T03环境与动物健康专题[C];2012年

7 张七斤;任贵强;阿木尔吉日嘎拉;张和平;;L.casei Zhang体内抑菌作用及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A];第四届第九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饲料和动物源食品安全战略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吴晓盼;朱年华;张日俊;;日粮添加益生菌和抗生素对肉鸡不同肠道菌群多样性的研究[A];第四届第九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饲料和动物源食品安全战略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8年

9 张董燕;季海峰;王四新;刘辉;王雅民;;乳酸菌对猪肠道菌群的调控作用及其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养猪业创新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潘康成;张亚兰;吴敏峰;赵爽;古从伟;;两种芽孢杆菌制剂对肉鸡肠道菌群的影响[A];第四届第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动物微生态企业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山东龙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调节肠道菌群[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丽凤;益生菌L.plantarum P-8对肉鸡肠道菌群、肠道免疫和生长性能影响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丽娟;不同年龄段神农架金丝猴肠道菌群组成和差异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2 郭宫德;僵狐肠道菌群的检测及乳酸菌对其消化代谢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3 任传帅;寒地獭兔肠道菌群定植的初步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4 陈如愿;复合益生菌对断奶幼犬生长和肠道菌群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5 周毅;布氏乳杆菌对断奶獭兔肠道菌群、TLR2和TLR4基因表达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6 陈章捷;利用高效离子交换色谱分离分析动物肠道菌群方法初探[D];福州大学;2005年

7 马治宇;乳酸菌及其培养液对肉鸡生产性能、肠道菌群及肠道结构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8 翁洋;微生物发酵法酶解蛋白及其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9 冯兴;益生芽孢杆菌PAS38在肉鸡肠道中的消长规律及对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10 兰青;仔猪主要肠道菌群分布的研究和益生菌对仔猪生长发育及免疫功能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996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18996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c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