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祁连山区不同尺寸双环入渗仪对比试验

发布时间:2018-05-18 03:39

  本文选题:双环入渗仪 + 入渗率 ; 参考:《水土保持学报》2017年01期


【摘要】:设计7组不同内外径的双环入渗仪,在位于祁连山区的黑河上游平坦草地开展多次野外土壤入渗试验,对比分析双环入渗仪内外环尺寸对土壤入渗率和饱和导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双环入渗仪内径相同时,外径越大则稳定入渗率和饱和导水率越小;外径相同时,内径越小则稳定入渗率和饱和导水率越小。初始入渗率与双环入渗仪尺寸关系不显著,但稳定入渗率和饱和导水率与入渗仪缓冲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综合考虑安装简便,用水条件,试验可靠等多方面因素,推荐山区使用内径20cm,外径40cm的双环入渗仪。
[Abstract]:Seven groups of double-ring infiltration instruments with different internal and external diameters were designed. Field soil infiltration tests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flat grassland of the upper reaches of Heihe River in Qilian Mountains. The effects of the size of the inner and outer rings of the double-ring infiltration apparatus on the soil infiltration rate and saturated water conductivity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rger the external diameter, the smaller the steady infiltration rate and saturated water conductivity, and the smaller the internal diameter and saturated water conductivity are. The initial infiltration rate had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the size of the double ring infiltration meter, but the stable infiltration rate and saturated water conductivity ha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buffer index of the infiltration meter. Considering many factors, such as simple installation, water use condition and reliable test, it is recommended that a double-ring infiltration instrument with 20 cm inner diameter and 40cm outer diameter be used in mountainous area.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黑河上游生态—水文试验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1041)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3CBA01806)
【分类号】:S81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丹,李占斌,洪小康,蔡明;浑水入渗规律试验研究[J];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9年01期

2 费良军;浑水间歇入渗特性研究[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3 侯秀丽;付登高;阎凯;李博;段昌群;;滇中不同植被恢复策略下土壤入渗性能及其影响因素[J];山地学报;2013年03期

4 梁定伟;对入渗补给模型的一些看法[J];地球科学;1985年01期

5 樊贵盛;党志良;;土壤间歇入渗特性的大田试验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1992年04期

6 刘贤赵,康绍忠;连续与间歇积水入渗对比试验研究[J];水科学进展;1999年01期

7 杨永辉;赵世伟;雷廷武;吴金水;刘汗;赵军;赵勇钢;;耕作对土壤入渗性能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6年05期

8 孙西欢;王文焰;;多参数沟灌入渗模型的试验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1993年03期

9 罗朋;;入渗水头对盐碱土水分运移影响数值模拟研究[J];山西水利;2010年08期

10 吕华芳;丛振涛;;土壤入渗测定教学实验装置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军虎;;周期供水时间对肥液间歇入渗水氮运移特性影响[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邹翔;崔鹏;张平仓;;小江流域的土壤入渗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3 李治军;薛彦东;;土壤入渗试验研究进展[A];寒区水资源研究[C];2008年

4 任运刚;;两种入渗研究方法对比分析[A];重庆市水利学会2009年年会优秀论文汇编[C];2009年

5 史晓楠;王全九;叶海燕;苏莹;;微咸水水质对土壤入渗特征影响分析[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分册[C];2005年

6 费良军;朱兴华;;不同施肥方式的单膜孔点源入渗水肥运移特性研究[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分册[C];2005年

7 周宏飞;汤英;周宝佳;;荒漠灌木及冻融影响下的风沙土入渗特征[A];土壤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李建文;孙西欢;;黄河床面入渗窗口的统计分析[A];第二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7年

9 王辉;王全九;姚帮忪;;PAM用量及施加方式对积水垂直入渗特征影响[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杨宾;李方;白星广;李国杰;王廷涛;张海秀;林云青;伍斌;李慧颖;杜晓明;李发生;韩清洁;陈有志;;多孔介质中溶质类污染物的入渗与淋洗实验研究[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章)[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龙山;黄土坡地地表糙度特征及其对入渗、产流产沙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方书敏;陇中黄土高原典型人工林土壤水文过程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3 李红星;基于点入渗参数计算土渠床渗漏损失的方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建丰;黄土区层状土入渗特性及其指流的实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5 王建新;降雨非饱和入渗过程的水势描述及理论模型研究与应用[D];清华大学;2010年

6 董玉云;膜孔入渗土壤水氮运移特性试验与数值模拟[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7 原林虎;PHILIP入渗模型参数预报模型研究与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8 李援农;不同灌溉方式入渗条件下的土壤空气阻渗特性试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9 马世国;强降雨条件下基于Green-Ampt入渗模型的无限边坡稳定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10 脱云飞;膜孔灌土壤氮素运移转化特性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远;基于HYDRUS模型的一维及三维入渗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2 梁树;不同降雨条件下成都粘土基坑边坡入渗深度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杨霄;关中地区城市下垫面雨水入渗性能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莫斌;紫色土区不同入渗测定方法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5 安倩;吕梁方山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入渗性能对比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6 吉爱丽;掺土铝渣入渗规律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7 吕志备;不同坡度、容重和覆盖对坡面水土流失及入渗的影响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8 汪聪;不同防护形式对于土质边坡雨水入渗的试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9 李爱平;改良材料对土壤入渗和水分特征影响的试验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10 李宁宁;季节性河道非饱和入渗室内试验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042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19042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e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