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坦布苏病毒的分离与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本文选题:鸭坦布苏病毒 + 麻鸭雏鸭 ; 参考:《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2010年4月以来,中国南部城市爆发了一种以产蛋鸭产蛋量急剧下降为特征的流行病,并迅速漫延到山东,河南等中部城市。2011年,该病被命名为“鸭坦布苏病毒病”,该病感染率高,死亡率低,主要以产蛋量急剧下降为主要特征,肉鸭,雏鸭主要症状为站立困难,步态不稳,给养禽业带来了巨大损失。鸭坦布苏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同种属病毒有登革热病毒,黄热病毒,西尼罗河病毒等危害人体健康的病毒,不排除鸭坦布苏病毒感染哺乳动物并引发疾病的可能性。鸭坦布苏病毒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防治,并且其致病机理也尚不明确。因此,对鸭坦布苏病毒基因结构分析及致病性研究是十分必要的。1.鸭坦布苏病毒的分离与鉴定本实验病料来自于湖北省麻城某发病鸭场。自然感染病鸭出现匍匐不能站立,划水状姿势,产蛋量由50%下降至0。病鸭脑组织出现“血管袖套”“噬神经元”等典型的非化脓性脑炎症状,脾组织淋巴细胞减少,卵泡粒膜与内膜分离。将自然感染病鸭脑组织匀浆,经RT-PCR初步鉴定为鸭坦布苏病毒。病鸭脑组织匀浆液经尿囊腔接种10日龄鸭胚,发现病毒可导致鸭胚胚体出血,胚体变小,肝有黄色斑块。收获的病毒尿囊液感染DEF细胞,经增殖后收集含病毒的细胞液。将收获的病毒细胞液感染BHK细胞,感染后48h开始出现细胞病变,BHK细胞出现圆缩,72h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病毒的鸭胚半数致死量和蚀斑单位分别为10-4.42ELD50/0.3mL和4.72×107pfu/m L,BHK细胞的间接荧光试验发现病毒出现在BHK细胞的细胞质中,血凝试验发现病毒不凝集鸡红细胞。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病毒粒子为圆形,直径为40~60nm,有囊膜。综上可确定实验室分离的毒株为鸭坦布苏病毒,并将其命名为MC株。2.鸭坦布苏病毒全序列的测定RT-PCR测定病毒全序列,拼接后进行分析。测得的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上传GenBank并将其命名为MC株。鸭坦布苏病毒MC株全基因组序列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代表毒株做遗传进化分析,发现其与Sitiawan virus处于同一分支,亲缘性最近。同源性比对发现,其与Sitiawan virus的同源性较高,为87.1%,与Yellow fever virus的同源性最低,为53.1%。MC株全基因组序列长10990bp,仅含有一个开放性阅读框,大小为10278bp,共编码3425个氨基酸。蛋白裂解位点与其他黄病毒相似,阅读框由3个结构蛋白(PrM,C,E)和7个非结构蛋白组成(NS1,NS2A,NS2B,NS3,NS4A,NS4B,NS5)。糖基化位点预测发现MC株在非结构蛋白NS5的数量与其他坦布苏病毒有差异。RNAfold预测基因组非编码区二级结构发现,MC株与其他黄病毒相似,在5’端非编码序列有大茎环结构SLA,小茎环结构SLB。3’非编码区有茎环结构3’SL。MC株在3’端非编码区的保守序列与其他坦布苏病毒相似性极高。蛋白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与其他鸭坦布苏病毒的同源性均在97%以上。3.MC株鸭坦布苏病毒对麻鸭雏鸭的致病性MC株鸭坦布苏病毒接种7日龄的雏鸭,攻毒后7天,全部剖杀,将心,肝,脾,肺,肾,脑等组织用10%福尔马林固定;同时取脑组织匀浆,RT-PCR检测,结果发现人工感染组3个鸭坦布苏病毒阳性。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3只检测到病毒的鸭脑组织出现“血管袖套”“噬神经元”等典型的非化脓性脑炎症状,脾组织白细胞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其阳性信号出现在脑组织神经元细胞的细胞质中以及脾等其他组织内红细胞的细胞质中。
[Abstract]:Since April 2010 , the southern city of southern China has exploded into an epidemic characterized by a dramatic decline in egg production from egg laying ducks and has spread rapidly to central cities such as Shandong , Henan , etc . In 2011 , the disease was designated as " duck tansovirus disease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irus could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duck embryo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irus could be isolated from duck embryo . Three structural proteins ( PrM , NS2A , NS2B , NS3 , NS4A , NS4A , NS2B , NS3 , NS4A , NS4A , NS2B , NS3 , NS4A , NS4B , NS5 ) were identified in the reading frame .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852.6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解瑞钦;李宁;刘思当;张清林;;鸭坦布苏病毒对7周龄鸭的致病性研究[J];山东畜牧兽医;2015年07期
2 李宁;石迎;吕传位;岳瑞超;刘思当;;鸭坦布苏病毒对雏鸭的致病性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2015年03期
3 谢星星;李银;李祥瑞;赵冬敏;黄欣梅;韩凯凯;刘玉卓;;检测坦布苏病毒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建立及初步应用[J];畜牧与兽医;2014年05期
4 陈雷;傅光华;黄瑜;祁保民;傅秋玲;施少华;程龙飞;万春和;陈红梅;陈翠腾;林芳;林建生;;鸭坦布苏病毒在雏麻鸭体内的分布及排毒[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3年02期
5 王友令;袁小远;杨金兴;于可响;徐怀英;张玉霞;艾武;秦卓明;李玉峰;;1株鸭坦布苏病毒人工感染雏鸭的病理学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2013年01期
6 施少华;傅光华;程龙飞;王建;陈红梅;万春和;胡思科;宋秀梅;黄瑜;;检测鸡黄病毒血清抗体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2年06期
7 赵冬敏;黄欣梅;刘宇卓;张敬峰;李银;;新型黄病毒在种鹅中垂直传播的研究[J];南方农业学报;2012年01期
8 王林川;李庆阳;陈瑞爱;陈芳艳;刘平;张秀;冯金牛;;鸭出血性卵巢炎广东病例报道及其RT-PCR方法的建立[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11年06期
9 马秀丽;于可响;高凤;李玉峰;黄兵;吴静;秦卓明;;鸭黄病毒BZ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中国家禽;2011年21期
10 姬希文;闫丽萍;颜丕熙;李国新;张七斤;李泽君;;鸭坦布苏病毒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秋英;陆新浩;刘鸿;黄建勇;任祖伊;吴勇;;鸭黄病毒病研究现状及仍需探讨的问题[A];第四届中国水禽发展大会会刊[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于可响;鸭坦布苏病毒生物学特性、基因组特征、诊断方法以及感染性克隆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龙;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关键毒力位点的发现与鉴定[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2 朱克森;鸭坦布苏病毒的分离、鉴定[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3 赵立媛;雏鸭感染坦布苏病毒后的排毒规律及病毒在血液、组织中含量变化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4 李光东;鸭坦布苏病毒对1周龄雏鸭的致病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5 陈雷;鸭坦布苏病毒对麻鸭致病性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120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1912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