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氨酰胺对脂多糖诱导的断奶仔猪氧化应激的影响
本文选题:谷氨酰胺 + 断奶仔猪 ; 参考:《动物营养学报》2017年04期
【摘要】:本试验以大肠杆菌型脂多糖(LPS)建立氧化应激模型,探讨了谷氨酰胺(GLN)对断奶仔猪氧化应激的影响。选用24头28日龄的健康三元(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成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和应激组饲喂基础饲粮,GLN组饲粮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GLN,试验期为30 d。在试验第22、25、28和30天,应激组和GLN组仔猪分别按每千克体重腹腔注射100μg LPS,对照组仔猪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的灭菌生理盐水,第30天进行前腔静脉采血并屠宰采取所需肠道样品,检测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结果显示:1)LPS攻毒前各组血清抗氧化能力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LPS攻毒后,应激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LN组血清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低于应激组和对照组(P0.05)。2)LPS攻毒后,在十二指肠黏膜中,GLN组过氧化氢酶(CAT)和锌铜超氧化物歧化酶(Cu Zu SOD)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应激组(P0.05)。在空肠黏膜中,GLN组CAT、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应激组(P0.05),对照组GPX4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应激组(P0.05)。在回肠黏膜中,GLN组和应激组CAT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PX4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LN组Mn SOD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应激组(P0.05),Cu Zn SOD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GLN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断奶仔猪因LPS引起的氧化应激,以期为实际生产中减少氧化应激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Abstract]:The effect of GLN on oxidative stress in weaned piglets was studied by using LPS-based lipopolysaccharide (LPS) of E. coli to establish oxidative stress model. Twenty-four 28 day-old healthy pigle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8 replicates in each group, and 1 pig per replica.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tress group were fed with GLN in the basal diet for 30 days. On the 28th and 30th day of the experiment, the piglets in stress group and GLN group were injected 100 渭 g LPSper kg BW intraperitoneally respectively,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injected with the same dose of sterilized saline intraperitoneally. On the 30th day, the blood was collected from the anterior vena cava and slaughtered to take the intestinal sample. The related indexes of oxidative stress were detec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dexes of serum antioxidant capacity between the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LPS attack,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LPS attack. The content of serum malondialdehyde (MDA) in the stress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and the activity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stress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In duodenal mucosa,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of catalase (CAT) and zinc copper superoxide dismutase (Cu Zu SOD) gene in GL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stress group (P 0.05).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of GPX4 gene in GL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and stress group, and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of GPX4 gene in contr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and stress group (P 0.05), and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of Glutathione peroxidase (Glutathione peroxidase 1) and glutathione peroxidase (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 in Glutathione peroxidas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and stress group. I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stress group (P 0.05). In ileal mucosa,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of CAT gene in GLN group and stress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 0.05).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of mn SOD gene in contr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and stress group.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of mn SOD gen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and stress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P0.05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LN could alleviate oxidative stress caused by LPS in weaned piglets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reducing oxidative stress in practical production.
【作者单位】: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湖南省畜禽健康养殖工程技术中心农业部中南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观测实验站;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国家973项目专题(2013CB127301) 中科院“百人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472107)
【分类号】:S828.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雪萍;;氧化应激及其营养对策的研究进展[J];中国猪业;2013年08期
2 胡德宝;张宝修;张也;张日欣;方南洙;李钟淑;;氧化应激与胚胎的氧化还原调节[J];畜牧兽医学报;2014年07期
3 刘芝芳;贾士杰;祝伟;张娜;;氧化应激对精子质量的影响及预防[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年16期
4 王秋举;鞠雪;王清滨;杨翼羽;罗莎;刘洪健;张东鸣;;养殖水体中氧化应激产生机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4年06期
5 王彬;;氧化应激农业动物模型的构建与评价[J];饲料研究;2013年03期
6 黄成竹;于倩楠;陶林林;赵佳强;;氧化应激对断奶仔猪的影响以及氨基酸对氧化应激调控作用的研究[J];养猪;2013年01期
7 吴永霞;董国忠;贾亚伟;;氧化应激对奶牛的危害及其防治[J];中国饲料;2011年04期
8 陈伟;曾勇庆;;猪的氧化应激及其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J];猪业科学;2011年12期
9 王蓓;赵文;梁淑珍;李慧玲;王广娟;;乙烯利对昆明种小鼠的氧化应激作用[J];农药学学报;2010年01期
10 尹杰;;出生诱导了新生仔猪氧化应激并调节抗氧化系统的发育[J];科技导报;2014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莉;姚华;马玲;;尿酸与氧化应激关系的研究进展[A];老年营养研究进展与老年营养供餐规范研讨会暨糖尿病肾病医学营养治疗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1年
2 黄园;陈志庆;邱卓君;丘卫;林燕;;运动对血液氧化应激态的影响[A];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3 王博;李英贤;李莹辉;;航天飞行中氧化应激对细胞骨架的调控作用[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16届空间生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朱红军;江钟立;;运动、氧化应激与细胞信号转导[A];第六次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曲丽娜;陈海龙;毕蕾;黄增明;李莹辉;;微重力下的氧化应激与药物防护[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6 赵晓琴;王瑞元;;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肌病[A];2011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运动与骨骼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先宏;丛建波;郭林超;董国福;王长振;吴可;孙存普;;海藻铁蛋白多糖对氧化应激的作用[A];第十六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张晓启;刘爽;王振国;;烧伤后氧化应激与抗氧化剂治疗[A];全国危重烧伤患者早期复苏对策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苏颖;刘晓民;孙延明;栾颖;王月影;;辛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A];2008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系列研讨会暨中青年英文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10 胡高飞;朱圣华;周筠;马莹;庆宏;邓玉林;;模拟微重力效应导致大鼠脑氧化应激及相关蛋白表达变化[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预防疾病,进入“氧化应激”时代[N];中国医药报;2009年
2 灵诺;身体异常与“氧化应激”有关[N];中国医药报;2009年
3 朱作霖;氧化应激干扰有望成为预防疾病新手段[N];中国医药报;2007年
4 记者 项铮;氧化应激干扰有望成为预防疾病新手段[N];科技日报;2008年
5 ;远离疾病,科学家找到新方法[N];中国医药报;2009年
6 郭枫;知未来 治未病[N];中国医药报;2009年
7 熊昌彪;氧化应激研究与中医治未病“不谋而合”[N];中国医药报;2008年
8 朱作霖;疾病防治新思路——氧化应激窗口期干预假设[N];中国医药报;2007年
9 胜德;治“未”病提高人类主体健康意识[N];科技日报;2008年
10 褚晓明;老年痴呆与氧化应激有关联[N];健康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思颖;Nrf2缺失加剧DOX引起的心脏毒性和心功能障碍[D];山东大学;2015年
2 夏淑芳;高脂诱导的氧化应激对甲状腺激素稳态的影响及槲皮素的调节作用[D];江南大学;2015年
3 张鹏宇;硫化氢在臭氧诱导的小鼠氧化应激模型中的作用机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4 游牧;淮南市土壤砷分布特征及基于胰岛素途径的抗砷胁迫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5年
5 于秀华;开心益智颗粒成药性研究及对认知功能障碍模型动物的影响与机制探讨[D];吉林大学;2015年
6 易旭;茅台酒对二乙基亚硝胺引发小鼠HCC发生的影响及分子机制[D];贵阳医学院;2014年
7 肖军;氧化应激通过亲环蛋白A促进人巨细胞病毒复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8 崔艳军;热应激和氧化应激对肥育猪骨骼肌代谢的影响及硫辛酸的调控作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9 吴志勇;hOGG1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关系及其在mtDNA过表达对高糖诱导的VECs氧化应激修复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10 许明明;肝肠间氧化应激的相关性及食品的调节作用[D];浙江工商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靳艳艳;白藜芦醇对高糖“代谢记忆”介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及氧化应激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武小希;氧化应激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microRNA表达谱的改变及验证[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张文松;Nrf2/HO-1通路在氧化应激致终末期肾病血管钙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5年
4 王倩;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李盼盼;活性羰基化合物诱导的氧化应激致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和毒性的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安美玲;CCK-8对甲基苯丙胺致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氧化应激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7 刘金莲;氧化应激在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中的作用[D];延边大学;2015年
8 王琦;白藜芦醇抑制肥胖相关的脂肪组织炎症与氧化应激及对睾丸内分泌功能的保护[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9 关瑾;体外研究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诱发的氧化应激效应与机理[D];山东大学;2015年
10 张斌;体外实验研究不同粒径纳米银的氧化应激效应[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437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1943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