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感染激活炎症小体的分子机制
本文选题:病毒 + 细胞焦亡 ; 参考:《畜牧兽医学报》2016年11期
【摘要】:炎症小体是宿主细胞应对外界刺激、特殊病原或细胞损伤相关分子产生的一类多聚蛋白复合物,可以直接导致宿主细胞发生炎性坏死,即细胞焦亡。炎症小体复合物主要由炎症信号识别受体、凋亡相关点样蛋白(ASC)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水解酶1(caspase-1)组成。炎症信号识别受体识别刺激信号后,自身发生寡聚化,并募集ASC和caspase-1,活化的caspase-1切割促炎症因子前体(pro-IL)-1β和IL-18,产生成熟的促炎细胞因子IL-1β和IL-18。根据炎症信号识别受体的种类,炎症小体主要分为两类,即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NLR)炎症小体和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样受体(ALR)炎症小体。宿主细胞可以识别病毒的不同结构,如离子通道蛋白、非结构蛋白和病毒核酸等,并产生相应的炎症小体,进而激活后续炎症和免疫相关反应导致细胞焦亡。作者从病毒结构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宿主细胞是如何应对病毒不同结构的刺激并产生相应的炎症小体。
[Abstract]:Inflammatory corpuscles are a kind of polymeric protein complexes produced by host cells in response to external stimuli, special pathogens or molecules associated with cell injury, which can directly lead to inflammatory necrosis of host cells, that is, cell pyrolysis. The inflammatory body complex is mainly composed of inflammatory signal recognition receptor, apoptosis-associated protein aspartate hydrolase (caspase-1) and aspartate hydrolase 1 (caspase-1). After the inflammatory signal recognition receptor recognizes the stimulus signal, it oligomerizes itself and raises ASC and caspase-1. The activated caspase-1 cleavage proinflammatory factor pro-IL-1 尾 and IL-18 to produce mature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IL-1 尾 and IL-18. According to the types of receptors recognized by inflammatory signals, inflammatory corpuscles are mainly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nucleotide binding oligodeoxyribonucleotide domain like receptor (NLRR) inflammatory corpuscles and melanoma lacking factor 2-like receptor (ALR) inflammatory corpuscles. Host cells can recognize different structures of viruses, such as ion channel proteins, non-structural proteins and viral nucleic acids, and produce corresponding inflammatory bodies, which in turn activate subsequent inflammation and immune-related reactions leading to cell pyrolysi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virus structure, this paper describes how host cells respond to the stimulation of different virus structures and produce corresponding inflammatory corpuscles.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基金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059)
【分类号】:R3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理云;;猪链球菌2型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8年08期
2 李公启;张晓杰;韩俊;;小RNA病毒对宿主细胞蛋白翻译的影响[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3年04期
3 王福生;王宏霞;李予川;胥照平;汪民;;斑点热群新疆立克次体对宿主细胞感染过程的形态学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1990年03期
4 陈颖盈;侯连生;;盘基网柄菌——研究致病机制的宿主模型[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7年01期
5 杨倩;;病原菌入侵宿主细胞的机制研究进展[J];免疫学杂志;2010年02期
6 谢兆辉;;病毒RNA如何逃避宿主细胞的降解[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3年02期
7 王瑞卿;;H和N是什么意思[J];科技术语研究;2006年02期
8 杨倩;;病原菌与宿主细胞中的微丝装配[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0年01期
9 田博,丁志芬;Vero细胞疫苗生产过程中宿主细胞蛋白含量分析[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5年05期
10 张士猛;王升启;;乙型肝炎病毒与宿主细胞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黎;纪蕾;苏文莉;王菡;梁克为;胡小华;;磷脂酶D影响李斯特菌感染宿主细胞效率的初步研究[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黄碧海;林毅;张志凌;专芳芳;刘安安;田智全;张振锋;王汉中;庞代文;;借助宿主细胞对包膜病毒的表面包膜进行标记[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答亮;唐红;毛怡;雷垠瑞;杨佳丽;赵慕钧;;HBV X蛋白增强宿主细胞自吞噬的机制研究[A];北方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贾伟;Catalin Doneanu;Keith Fadgen;陈熙;宋兰坤;StJohn Skilton;Martha Stapels;;液质联用法鉴定、定量蛋白药物中宿主细胞蛋白[A];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2年
5 常维山;翟静;宋文刚;刘永庆;;宿主细胞内SARS-CoV N蛋白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与鉴定[A];第六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陈艾媛;魏海霞;彭鸿娟;;弓形虫利用宿主细胞资源合成磷酸化蛋白的研究[A];2013年全国寄生虫学与热带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方彩云;易志刚;刘锋;刘清平;陆豪杰;袁正宏;杨們原;;HCV亚基因组复制细胞中脂筏蛋白质组研究[A];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三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C];2005年
8 张峰;仲飞;李秀锦;王幸兴;张考;陈慧慧;李振;李文艳;潘红丽;韩冬梅;;重组猪肺表面活性蛋白A在体外可抑制PRRSV感染宿主细胞[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二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9 荣成博;高福;;G-细菌粘附的分子机制—假结核耶尔森氏菌粘附的分子基础[A];2010年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博士后学术年会暨第二届博谊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饶进军;徐伟;吴曙光;;导入外源性P53基因对DL1520复制的影响[A];中国药理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何屹;科学家揭秘病毒如何感染宿主细胞[N];科技日报;2010年
2 岳阳;宿主细胞可限制艾滋病病毒复制[N];中国医药报;2012年
3 记者 毛黎;病毒能欺骗宿主细胞实现自我复制[N];科技日报;2007年
4 编译 文执;科学家追寻致病微生物的足迹[N];科技日报;2002年
5 赵永新 赵颖t,
本文编号:19716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1971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