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虫Ⅰ型蛋白磷酸酶基因的原核表达及蛋白的定位研究
本文选题:刚地弓形虫 + Ⅰ型蛋白磷酸酶 ; 参考:《中国兽医科学》2017年08期
【摘要】:为表达刚地弓形虫Ⅰ型蛋白磷酸酶(Toxoplasma gondii protein phosphatase 1,Tg PP1)基因、确定Tg PP1在弓形虫速殖子上的定位,将全基因合成的Tg PP1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 ET-30a(+)中,构建重组载体p ET30a-Tg PP1,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经IPTG诱导,利用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重组蛋白表达情况及其免疫学活性。通过亲和层析获得Tg PP1重组蛋白,制备抗血清,采用间接ELISA检测血清效价、免疫荧光法检测Tg PP1蛋白在弓形虫中的定位。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 ET30a-Tg PP1并实现了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表达产物的分子质量约为36 ku。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蛋白能与弓形虫感染小鼠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Tg PP1主要定位于弓形虫速殖子顶端。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Tg PP1在弓形虫入侵和繁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打下了基础。
[Abstract]:In order to express the Toxoplasma gondii type I protein phosphatase (Toxoplasma gondii protein phosphatase 1G PP1) gene and to determine the location of TgPP1 in Toxoplasma gondii Tachyzoites, the TgPP1 gene synthesized by the whole gene was cloned into the expression vector pET-30a (). The recombinant vector pET30a-TgPP1 was constructed and transformed into E. coli BL21DE3) competent cells. The expression and immunological activity of the recombinant protein were detected by SDS-PAGE and Western blot induced by IPTG. The recombinant protein TgPP1 was obtained by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and the antiserum was prepared. The titer of TgPP1 protein was detected by indirect Elisa and the localization of TgPP1 protein in Toxoplasma gondii was detect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combinant expression vector pET30a-TgPP1 was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and expressed in Escherichia coli.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expressed product was about 36 ku.Western-blot. The recombinant protein can react specifically with the positive serum of Toxoplasma gondii infected mice. Immunofluoresce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TgPP1 was mainly located at the top of Toxoplasma gondii tachyzoites. These results provide a basis for further study on the role and mechanism of TG PP1 in the invasion and reproduction of Toxoplasma gondii.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农业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生物性危害因子风险评估实验室(上海)农业部动物寄生虫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动物重要疫病与人兽共患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0208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500400)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重大专项(GJFP201700703) 上海市科委技术标准专项(16DZ0501900)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6JB13,2017JB03)
【分类号】:S85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立红,张甬元,陈国胜,徐盈,,原田健一;鱼肝中蛋白磷酸酶的分离纯化[J];水生生物学报;1995年04期
2 陈加平,徐立红,张甬元;微囊藻毒素对鱼组织匀浆液蛋白磷酸酶活性抑制作用的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1998年01期
3 陈金焕;夏新莉;尹伟伦;;植物2C类蛋白磷酸酶及其在逆境信号转导中的作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4 栾升;高等植物中的蛋白磷酸酶与信号传递途径[J];植物学报;1998年10期
5 于晓云;李金积;宋学雄;徐晓静;刘占利;;蛋白磷酸酶1γ2及其与精子功能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0年05期
6 谭燕财;林洁;马光旭;敖冯虎;胡志刚;周荣琼;;寄生虫丝/苏氨酸蛋白磷酸酶研究进展[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4年01期
7 刘文彬;王道;周洁;肖亚梅;刘少军;刘筠;李万程;;蛋白磷酸酶-2Ac在不同倍性鱼6种组织中的分化表达模式[J];水生生物学报;2009年06期
8 姚利晓;孙安国;傅志强;刘金明;苑纯秀;蔡幼民;林矫矫;;日本血吸虫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基因的表达及其免疫保护试验[J];中国兽医科学;2006年02期
9 阮海华;;植物PP2C蛋白磷酸酶负调控ABA信号转导途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10 刘文彬;刘姣;马海立;郑春兵;付虎;袁丹;肖亚梅;刘少军;刘筠;李万程;;蛋白磷酸酶PP-1c在不同倍性鱼6种组织中的分化表达模式[J];水产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滕铁山;谢建平;;结核分枝杆菌中蛋白磷酸酶的研究进展[A];重庆微生物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陈丽萍;朱小年;赖延东;陈雯;;蛋白磷酸酶2A调控DNA损伤修复[A];全国生化/工业与卫生毒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胡晓丽;刘丽霞;萧蓓蕾;宗晓娟;李德全;;玉米蛋白磷酸酶ZmPP2C2基因的分离及抗逆性功能研究[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4 刘宏涛;李国良;常辉;周人纲;李冰;;拟南芥蛋白磷酸酶PP7参与热激信号转导[A];2006年中国植物逆境生理生态与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孙玲玲;张慧;陈洁;桑建利;;蛋白磷酸酶4在细胞DNA损伤修复中的功能分析[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青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王柏婧;谢秀杰;张鹏;魏群;;Ⅰ型蛋白磷酸酶(PP1)非保守N端的重要作用[A];第九届全国酶学学术讨论会暨邹承鲁诞辰85周年纪念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邱荣国;孔日祥;马春燕;唐莉;;蛋白磷酸酶特异性抑制剂的生物合成研究[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文锋;邢达;;蛋白磷酸酶在蓝光诱导叶绿体运动中的调控作用[A];第七届全国光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杨艺红;王春明;袁敏;王志勇;孙颖;;蛋白磷酸酶PP2A与BZR1互做参与BR信号转导[A];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细胞生物学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王艳红;酶可控制遗忘率[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潘畅;镉对蛋白磷酸酶2C和内皮细胞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2 刘文彬;蛋白磷酸酶PP1和PP2A在脊椎动物体内分化表达模式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姚利晓;日本血吸虫丝/苏氨酸蛋白磷酸酶新基因SjPP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4 戴建锋;人类蛋白磷酸酶基因PP2Ck和类固醇脱氢酶基因HSDL2的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5 肖玲;蛋白磷酸酶PP1去磷酸化Akt1的苏氨酸450号位点并调节其功能[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丽霞;玉米根系蛋白磷酸酶基因ZmPP2C功能分析及遗传转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7 王传旭;蛋白磷酸酶6(PP6)和u樗厥芴宓幼嫉鞍祝↙epROT)在棉铃虫变态和发育中的功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势震;蛋白磷酸酶2A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马光旭;犬弓首蛔虫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1的表达、分布及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3 向尉文;蛋白磷酸酶PPM1A调控胞质RNA检测通路的功能与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4 王蓓蕾;微囊藻毒素-LR对人喉癌细胞Hep2蛋白磷酸酶2A的抑制作用及产生的细胞学影响[D];浙江大学;2016年
5 王君;蛋白磷酸酶5(PP5)对小鼠脂肪代谢及骨发育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16年
6 杨猛;基于全基因组水稻蛋白磷酸酶的鉴定、进化和表达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7 卢冬静;基于活性的丝/苏氨酸蛋白磷酸酶探针的设计与合成[D];西南大学;2009年
8 惠珊珊;蛋白磷酸酶-2Acβ调控鱼类胚胎发育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9 蒋岚;蛋白磷酸酶活性测定及其凝胶电泳检测方法的改进[D];重庆大学;2007年
10 方夏;马来酸酐类化合物对蛋白磷酸酶的抑制动力学及抑制机制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032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003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