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脂多糖对奶牛健康及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本文选题:脂多糖 + 奶牛 ; 参考:《动物营养学报》2017年08期
【摘要】:脂多糖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外膜的主要组成成分,奶牛饲粮中精料比例过高或有效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过低均会显著增加胃肠道脂多糖含量。脂多糖可与pH等胃肠道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损伤胃肠道上皮,一旦胃肠道上皮受损,脂多糖便会易位进入机体外周循环系统,导致奶牛机体发生一系列免疫代谢反应,进而影响奶牛健康及生产性能。本文从脂多糖的结构及来源、胃肠道脂多糖对奶牛健康及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其缓解方法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现代化奶牛生产中保障奶牛健康、提高奶牛生产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Abstract]:Lipopolysaccharide (LPS) is the main component of the extracellular membrane of Gram-negative bacteria (Gram-negative bacteria). The high proportion of concentrate or the low content of effective neutral detergent fiber in the diet of dairy cows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content of lipopolysaccharide in gastrointestinal tract. Lipopolysaccharide can act together with pH and other gastrointesti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to damage gastrointestinal epithelium. Once the gastrointestinal epithelium is damaged, lipopolysaccharide will be translocated into the peripheral circulatory system of the body, resulting in a series of immune metabolic reactions. And then affect dairy cow health and production performance. In this paper, the structure and source of lipopolysaccharide, the effect of lipopolysaccharide in gastrointestinal tract on the health and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dairy cattle and the methods to alleviate it are reviewed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health of dairy cattle in modern dairy production. To improve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dairy cattle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农学院奶牛营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课题(2016YFD0700205,2016YFD0700201)
【分类号】:S82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原利荣;董国忠;史自涛;张翥;;内毒素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及其机制[J];动物营养学报;201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养东;脂多糖对泌乳奶牛乳脂肪和乳蛋白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唐志文;蒋林树;杨亮;王坤;熊本海;;胃肠道脂多糖对奶牛健康及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J];动物营养学报;2017年08期
2 王林枫;杨树;杨改青;严平;邹军;苗庭;王月影;朱河水;杨国宇;李明;;不同饲养模式对奶牛血液生化指标及激素含量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14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立新;14-3-3γ调控脂多糖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反应和泌乳[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2 生冉;乙酸参与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内乳脂肪与乳蛋白合成的调控机理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柳絮;屈丽华;;内毒素对睾丸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基层医学论坛;2013年07期
2 章森;董国忠;周俊;;瘤胃异常代谢产物脂多糖对奶牛血浆中代谢产物和激素的影响及其机制[J];动物营养学报;2012年03期
3 周俊;章森;董国忠;;奶牛瘤胃亚急性酸中毒的产生原因和营养学控制方法[J];动物营养学报;2012年03期
4 李桂芝;李飞;刁秀念;胡旭生;马会明;;奶牛发情周期中FSH和LH浓度与卵泡发育的对比分析[J];中国草食动物;2007年02期
5 贾晋斌;谷峰;陈尉华;刘梅;赵元昌;韩德五;陆伦根;;内毒素血症在大鼠实验性肝硬化腹水形成中的作用及其与肿瘤坏死因子-α和一氧化氮的关系[J];胃肠病学;2006年07期
6 郑月慧;戴育成;肖秋香;高凤兰;郑莉萍;吴磊;;内毒素对小鼠卵泡发育、成熟及排卵功能的影响及雌性激素的保护作用[J];生殖医学杂志;2006年03期
7 侯衍猛;曹洪防;徐云华;钟为;王树迎;;莱芜黑山羊发情周期中FSH、LH、E_2和P的分泌规律[J];中国兽医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哈斯额尔敦;十二指肠灌注游离十八碳脂肪酸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和乳脂肪酸组成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忠琛,苗增德,张翠华;夏养奶牛巧管理[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0年09期
2 廖厚祥;影响奶牛泌乳量的因素及高产措施[J];当代畜牧;2001年02期
3 廖厚祥,李中利,石传林;影响奶牛泌乳量的因素及高产措施[J];河南畜牧兽医;2001年02期
4 李文,崔福敏,张蕾,金霞;诱导奶牛泌乳的几种方法及体会[J];河南畜牧兽医;2001年03期
5 孙凤发,赵龙江;提高奶牛产奶量新方法[J];内蒙古畜牧科学;2001年01期
6 刘忠琛,远继国,韩秀丽;农户养奶牛应当端正认识和提高技术[J];中国草食动物;2003年02期
7 秦仁;促使奶牛多产奶妙招[J];中国供销商情(乳业导刊);2004年11期
8 何英俊;张昌明;金和勇;;普利酶素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J];畜牧与兽医;2009年08期
9 吴智年;;提高奶牛泌乳量的技术措施[J];新疆畜牧业;2010年04期
10 张洁;;浅谈如何提高奶牛的产奶量[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荣昌;李英;孙凤莉;;奶牛泌乳前期日粮几个关键指标的探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2 王铭华;;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原因及对策[A];齐齐哈尔市畜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张瑞华;薛俊欣;张峥臻;张克春;;我国南方都市型奶牛临床疾病特点与对策[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内科学分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4 吕忠海;刘宏波;王桂玲;颜培实;;季节对奶牛生产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家畜环境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高振江;方小明;高雪;;智能化奶牛饲喂设备及试验研究[A];中国奶业协会年会论文集2008(上册)[C];2008年
6 张瑞华;薛俊欣;张峥臻;张克春;;我国南方都市型奶牛养殖临床疾病特点与对策[A];第三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上册)[C];2012年
7 姚勤;黄章根;李凤刚;颜培实;;季节对奶牛生产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家畜环境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8 贾磊;王加启;卜登攀;张辉;张思维;曹荣;;干奶后期饲喂阴离子盐添加剂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A];中国奶牛协会2007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9 杨智君;;独一无二的专利——韦斯伐利亚刺激按摩技术[A];中国奶牛协会2007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10 亓美玉;孙金艳;刘娣;;硒与奶牛生产[A];第三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大刚;夏养奶牛重在防暑降温[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5年
2 郝德权;奶牛增产十二招[N];山东科技报;2001年
3 林雪 王金宝;冬把六关 提高奶牛产奶量[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6年
4 万思敬邋宋颖;奶牛养殖草料供应也需技巧[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7年
5 韦桥送;冬季奶牛高产的有效饲喂措施[N];湖北科技报;2006年
6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农业局 翟洪民;夏养奶牛10要点[N];河北农民报;2006年
7 林雪 王金宝;强化冬季管理 提高奶牛产奶量[N];陕西科技报;2006年
8 连欣邋李悦 王兰;北辰畜牧发展“主攻奶牛”[N];天津日报;2007年
9 刘斌忠;浅谈提高奶牛产奶量的措施[N];锡林郭勒日报;2007年
10 北京德佳牧业发展中心技术部 傅文友;奶牛增产十二招[N];中国畜牧水产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勐;日粮中性洗涤纤维和淀粉比例调控奶牛乳成分合成与瘤胃代谢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院东;添喂陈皮、酸甜剂、丙谷胺对荷斯坦奶牛采食量、产奶量、乳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3 李小明;挤奶机的系统真空和自动脱杯阈值对奶牛乳房健康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
4 李素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奶牛骨代谢病中的作用及机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5 白云峰;智能化奶牛生产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建立[D];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
6 颜志辉;极端温度对奶牛生产与生理影响及其调控措施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7 王林枫;我国奶业主产区奶牛生产效益与牛奶品质的调研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8 张剑;奶牛产后生殖机能恢复与生长抑素基因免疫[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张佳兰;奶牛泌乳性能候选基因的遗传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10 高媛媛;奶牛泌乳启动过程乳腺组织基因和蛋白表达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新宇;宁夏地区荷斯坦奶牛不同群体生产性能对比分析[D];宁夏大学;2015年
2 谷秋莳;河北省奶牛—农田生产体系磷素流动特征与调控途径[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3 唐一波;中国荷斯坦奶牛LOX-1基因多态性及其表达与泌乳性状的关联分析[D];广西大学;2014年
4 王明琼;奶牛脂肪肝综合诊断指标的筛选及氧化应激对犊牛肝脏线粒体OCT活性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李晓翠;凬草提取物对奶牛免疫功能和生产性能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12年
6 赵明轩;运用综合饲养管理技术提高奶牛生产水平与效益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7 郭静;奶牛POTs的表达及小肽对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合成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5年
8 朱怡慧;奶牛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型临床乳腺炎的病理特征及初步免疫组化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9 宋良荣;热应激奶牛代谢葡萄糖需要量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10 陈子宁;围产前期日粮能量水平对荷斯坦奶牛产后生产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204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020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