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角膜移植方法的建立及联合用药对角膜移植愈合效果影响的研究
本文选题:犬 + 角膜移植 ; 参考:《扬州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全层角膜移植术,是用健康透明的供体角膜替代病变的宿主角膜,最常适用于圆锥形角膜、重复角膜移植、角膜营养不良,各种原因所致的角膜白斑、角膜损伤和角膜血染等,也适用于角膜溶解的患者,例如严重的角膜感染后引起角膜穿孔的患者。为了探索临床上预防犬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方法以及促进术后角膜愈合的方法,本实验联合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DEX)、环孢素A(CsA)、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点眼治疗,通过对犬角膜水肿、浑浊度、新生血管、荧光素钠染色的临床评分,眼内压、泪液量、外周血白细胞数目的检测和角膜病理切片的观察,评价联合用药对犬穿透性角膜移植的治疗效果,为临床上犬角膜移植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选取健康实验犬54只,年龄1岁左右,体重4-8kg,36只为受体犬,18只为供体犬。将36只受体犬平均分为四组,每组9只:A组为妥布霉素滴眼组;B组为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组;C组为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环孢素滴眼组;D组为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环孢素+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组。A、B、C、D组每种药间隔30min点眼一次,1-2滴/次,4次/天。术后每日观察术眼的分泌物情况,分别在术后3、7、14、21、35d时根据眼裂隙灯观察情况对角膜的浑浊度、新生血管、水肿情况以及荧光素钠染色情况评分,同时进行血常规检查、眼压测量和泪液量的测量,分别在术后第14d和35d摘取眼球做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结果如下:(1)犬角膜移植方法的探索:本实验对所有犬术前3d剃毛,避免了手术当天的污染和刺激;采用呼吸麻醉的方式,保证动物在手术过程中处于安静的状态;为了充分暴露眼球,所有手术都实行了外眼角切开;手术均在眼科显微镜下操作,保证了缝合深度的一致;术后所有犬佩戴伊丽莎白项圈单独饲养,这些都提高了手术的效率和成功率。(2)犬角膜浑浊度比较:第3d时,各组角膜均有轻微混浊度,差异不显著(p0.05);第7d时,A组、B组混浊度稍有增加,与第Od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d时,四组实验犬角膜混浊度均有增加,A组混浊度最高,D组与A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第21d时,A、B两组角膜混浊度继续增加,D组混浊度降低,与A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第35d时,A组角膜混浊度达到峰值,其余三组均有下降,D组完全透明,与A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3)犬角膜新生血管比较:第3d时,所有角膜均未见新生血管出现;第7d时,A组角膜开始出现新生血管,D组与A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第14d时,B组角膜也有新生血管出现,但少于A组,D组与A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第21d时,A、B两组新生血管长度增加,C、D两组有少量新生血管出现,D组与A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第35d时,A、B两组角膜新生血管达到最大值,D组与A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4)犬角膜水肿对比:第3d时,所有实验犬角膜均有轻度水肿;第7d时,A组角膜水肿最重,D组与A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第14d时,A、B两组角膜水肿加重;第21d时B、D两组角膜水肿程度开始减轻,与A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第35d时A组角膜水肿程度达到最高,其余三组均有下降,D组水肿完全消除,与A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5)荧光素钠染色对比:第3d时,四组犬角膜均有着色,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第7d以后,D组角膜着色面积明显少于前三组,与A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6)眼内压对比:术后3d时,所有实验犬眼压较低,在术后7d开始时眼压全部在正常值范围内,D组眼压恢复最快,与A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7)泪液量对比:第3d时,所有组实验犬泪液量分泌均有增加,第7d时,B、C、D三组犬泪液量开始有下降趋势,D组泪液量恢复速度最快,到21d时C、D两组泪液量基本恢复至正常值范围,D组与A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8)组织切片观察:A组犬角膜基质层纤维排列最混乱,上皮恢复速度较慢,并且在术后第35d时有上皮与基质层分裂现象;B、C两组较A组,角膜基质层纤维排列相对较规则,上皮细胞恢复较完整;D组角膜上皮细胞层恢复速度最快,角膜表面平滑,角膜基质层纤维排列整齐。由上述结果得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环孢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滴眼,可以明显减轻犬角膜移植术后的炎症反应,防止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有利于促进角膜上皮和基质的尽快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Abstract]: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 ( 1 )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 ( 1 ) The clinical scores of corneal edema , corneal injury and corneal staining were observed . Compared with group A ,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orneal opacity between group A and group A ( p < 0.05 ) . At the 14th day , the corneal opacity of group A and group B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 P < 0.01 ) . ( 4 ) Compared with group A , the corneal edema in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A ( p < 0.01 ) . The corneal edema degree in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A ( p < 0.01 ) . ( 7 ) Compared with group A , there was an increase in tear volume of cornea stroma layer in group A and group A . The recovery rate of corneal stroma layer in group D was the fastest , the corneal surface was smooth , and the corneal stroma layer fibers were orderly arranged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obramycin , dexamethasone , cyclosporin and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were more complete .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858.2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立兰;;不同麻醉方式对犬角膜移植眼压及术中并发症的影响[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1年11期
2 叶丽锦;灻庆敏;;犬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角膜性状的观察分析[J];北京农业;2012年18期
3 周庆国,李建军,邝丽环,杨建允;犬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实验[J];中国兽医杂志;200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一飞;;角膜移植排斥的预防和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杨朝忠;;复合角膜移植免疫学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王琳;刘盛春;;610例角膜移植流行病学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张燕;;异种角膜移植的伦理考量[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陈钰;接应;潘志强;徐亮;;超抗原SEB诱导高危角膜移植的抗排斥作用和作用机制的研究[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6 陈峰;张菊红;江安平;;一例自体角膜移植的观察与护理[A];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2006继续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蔡剑秋;徐栩;陈长曦;施明光;;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动物模型建立的评价和显微手术技巧[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8 蔡剑秋;徐栩;陈长曦;施明光;;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动物模型建立的评价和显微手术技巧[A];2007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洪朝阳;徐海铭;;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临床疗效观察[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10 陈蔚;瞿佳;;阻断迟发性抗原-1(VLA-1)显著提高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的成功率[A];2005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华山医院中美眼科中心 徐建江;哪些人能做角膜移植术[N];解放日报;2000年
2 陶海;角膜移植最怕组织排斥[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3 记者杨力勇 通讯员魏妍平;角膜移植新技术可治重症角膜盲[N];健康报;2009年
4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主任医师 杨燕宁;角膜移植成功率多大[N];健康报;2010年
5 见习记者 毛文婷;新疆高危角膜移植成功率达八成[N];新疆科技报(汉);2009年
6 张凯;开拓眼角膜移植广阔天地[N];科技日报;2000年
7 王;波兰进行首例近亲角膜移植[N];医药经济报;2000年
8 记者 王京臣;波兰近亲角膜移植成功[N];人民日报;2000年
9 金亮;角膜移植:仅有爱心并不够[N];中国医药报;2005年
10 张凯;开拓眼角膜移植新天地[N];广东科技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婷;虹膜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病理、功能变化及其机制研究[D];青岛大学;2017年
2 胡琦;转化生长因子-β_1诱导角膜移植免疫耐受和抑制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3 陈梅珠;HLA氨基酸残基配型在角膜移植中的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4 邓宏伟;防治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5 朱婧;鞘氨醇-1-磷酸受体调节剂1抑制小鼠异基因角膜移植排斥机制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年
6 王丽强;拮抗CD4/MHC-Ⅱ小分子化合物J2抑制小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机理探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7 周庆国;犬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实验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8 郭惠玲;小分子化合物J2缓释剂型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9 王大江;小分子化合物J2抑制小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10 刘勇;局部应用鞘氨醇-1-磷酸受体调节剂抑制小鼠异基因角膜移植排斥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博;探讨熊果酸对大鼠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2 李凤洁;MicroRNA-122及其靶基因CPEB1在角膜移植排斥中的作用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3 张旺;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局部治疗研究进展[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4 石韵洁;CD25siRNA纳米粒抑制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5 梁伟怡;慢病毒介导TLR2基因沉默抑制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6 王菡;ResolvinE1对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D];重庆医科大学;2017年
7 姜雪来;220例角膜移植的流行病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8 薛晓燕;再次角膜移植临床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9 王菲;高危角膜移植临床观察[D];吉林大学;2006年
10 贾U,
本文编号:20985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098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