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畜率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空间格局的影响
[Abstract]:Taking Stipa breviflora desert stepp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content of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the spatial pattern of soil organic carbon under different stocking rates were analyzed by using semi-variance function and Crick interpol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data of sample plo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il organic carbon was the highest in control area, followed by light and moderate grazing area, and the lowest in heavy grazing area, and the maximum spatial variation degree of organic carbon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livestock loading rate. There was a moderat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ontrol and light grazing areas, and a strong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between moderate and severe herding areas, and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organic carbon under different stocking rates was mild, moderate and severe. In the control area, the patch mosaic was obvious in the light grazing area, and had a small scale spatial pattern.
【作者单位】: 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60110,31170046) 内蒙古农业大学教育部草地资源重点实验室资助
【分类号】:S81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文英;张科利;杨勤科;;退耕还林对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有机碳影响预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年03期
2 王海燕;雷相东;张会儒;杨平;;近天然落叶松云冷杉林土壤有机碳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3 李忠,孙波,赵其国;我国东部土壤有机碳的密度和储量[J];农业环境保护;2001年06期
4 李正才,傅懋毅,杨校生;经营干扰对森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研究概述[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陈亮中;肖文发;唐万鹏;潘磊;史玉虎;;三峡库区几种退耕还林模式下土壤有机碳研究[J];林业科学;2007年04期
6 陈步峰;潘永军;史欣;肖以华;徐猛;;广州市典型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生态特征[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7 胡慧蓉;马焕成;罗承德;胡庭兴;;森林土壤有机碳分组及其测定方法[J];土壤通报;2010年04期
8 张苏峻;黎艳明;周毅;苏志尧;;粤西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其影响因素[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9 于东升;史学正;孙维侠;王洪杰;刘庆花;赵永存;;基于1∶100万土壤数据库的中国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5年12期
10 李晓阳;任丽华;刘亚东;;旱地小麦土壤有机碳变化及最佳取样方法试验研究[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吴庆标;王效科;郭然;;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研究进展[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2 周莉;周广胜;;中国东北样带土壤有机碳对环境变化响应的研究[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3 任华东;吴昌广;李生;姚小华;;植被恢复过程的土壤有机碳 库动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中国西部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与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许信旺;潘根兴;;安徽省土壤有机碳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田玉强;欧阳华;宋明华;周才平;胡启武;;青藏高原样带高寒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及氮素分布特征研究[A];2005青藏高原环境与变化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余林;熊彩云;肖复明;徐海宁;曾伟;熊振宇;;江西安福不同类型毛竹林土壤有机碳特征[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中国西部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与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周卫军;王凯荣;刘鑫;;有机物料循环对红壤稻田系统土壤有机碳转化的影响[A];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8 姜发艳;孙辉;林波;刘庆;;川西亚高山不同阶段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矿化初步研究[A];第五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崔鸿侠;神农架巴山冷杉林土壤有机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2 王百群;黄土区侵蚀与干旱环境中土壤有机碳氮的变化与迁移[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3 王淑平;土壤有机碳和氮的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3年
4 郭胜利;黄土旱塬农田土壤有机碳、氮的演变与模拟[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5 窦晓琳;森林恢复对土壤有机碳氮循环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植物园);2014年
6 瞿嵘;基于空间数据分析技术的流行病空间格局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7 杨怀;海南热带山地雨林土壤碳氮空间格局及其影响机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琳琦;森林土壤有机碳氮分布及矿化特征[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张洋;浙江凤阳山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矿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3 王棣;秦岭典型林分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其分布特征[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张立勇;药乡小流域林地土壤有机碳和氮磷空间分布特征[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5 黄灵玉;广东红树林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5年
6 刘浩宇;新疆阿尔泰山冷杉林下土壤有机碳及矿化组分特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7 王春燕;中国东部森林土壤有机碳组分的纬度格局及其影响因素[D];西南大学;2016年
8 姜泽宇;长白山森林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及其矿化特征研究[D];延边大学;2016年
9 高婕;云浮地区林地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碳储量估算[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10 贾荔;川南竹林表层土壤有机碳氮组成特征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1359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135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