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3株H9亚型禽流感毒株的分离鉴定和交叉攻毒保护试验比较

发布时间:2018-08-01 10:42
【摘要】:为了解山东部分地区H9亚型禽流感病毒变异情况,将2015年采自潍坊、聊城、烟台的H9N2禽流感疑似病料,进行RT-PCR扩增、测序、遗传进化分析,并将3株分离株纯化后进行了血清学和交叉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3株分离株之间的HA和NA基因同源性很高,分别为97%~97.6%和93.5%~94.4%,而与早期分离株和疫苗株的同源性较低,分别为74.9%~90.3%和86.3%~92.3%;遗传进化分析显示3株分离株与GenBank中近年的H9N2分离株亲缘关系近,同属Y280-like分支,而与早期分离株的亲缘关系较远。交叉攻毒保护实验结果证明,不同地点分离的H9N2禽流感流行毒株间有较好的交叉保护力。本研究为指导禽流感疫情防控以及疫苗研制提供了依据。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variation of H9 subtype avian influenza virus in parts of Shandong, the H9N2 avian influenza suspected materials from Weifang, Liaocheng and Yantai were collected in 2015, and RT-PCR amplification, sequencing, genetic evolution analysis were carried out. The serology and cross attack protection tests were carried out after purification of the 3 isolat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A and NA genes between the 3 isolates were the same. The origin was very high, 97%~97.6% and 93.5%~94.4% respectively, and the homology of the early isolates and vaccine strains was lower, 74.9%~90.3% and 86.3%~92.3% respectively. The genetic evolu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3 isolates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H9N2 isolates in GenBank in recent years, and they belong to the Y280-like branch, but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early isolates was far from that of the early isolat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good cross protection among the isolates of H9N2 avian influenza pandemic isolates from different locations. This study provides a basis for guiding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vian influenza epidemic and vaccine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青岛蔚蓝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2014DFA31830)
【分类号】:S852.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健屏;禽流感病毒[J];中国临床医生;2000年04期

2 周鸿飞;禽流感病毒真面目[J];光明中医;2004年01期

3 ;禽流感病毒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相关[J];山东家禽;2004年03期

4 徐瑛;珍爱生命、关注社会、抗击禽流感——7年级生物学课堂实录[J];生物学通报;2004年04期

5 ;低温下的禽流感病毒能存活更长时间[J];饲料与畜牧;2004年06期

6 魏秀俭,李晓鹏;禽流感病毒概述[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7 ;我国禽流感病毒研究新发现[J];中国牧业通讯;2005年19期

8 ;我国禽流感病毒研究获重要成果[J];中国家禽;2005年17期

9 ;H5N1型禽流感病毒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异[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5年23期

10 ;我国科学家“禽流感病毒”研究获重要成果[J];当代畜牧;2005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洁丽;段明星;俞初一;江龙;;聚联乙炔有序组装体在识别禽流感病毒方面的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孙恩泽;谢敏;赵海粟;黄碧海;刘书琳;张万坡;张志凌;王汉中;庞代文;;量子点标记禽流感病毒[A];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王志宇;张议文;刘桂林;;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4 刘迎芳;饶子和;;禽流感病毒(H5N1)RNA聚合酶PA亚基相关三维晶体结构与功能分析[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5 黄瑜;彭春香;傅光华;程龙飞;李文杨;施少华;;禽流感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A];福建省科协第四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动物疫病防治与人类健康”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周雪媚;李永清;章振华;霍惠玲;张培君;佘锐萍;;禽流感病毒HA1基因在原核系统中表达[A];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学暨第11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7 付有荣;;禽流感病毒及其实验室检测[A];湖北省微生物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分析微生物专业委员会第四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刘月焕;周蛟;韩春华;林健;马明;姚炜光;步卫东;潘洁;舒跃龙;梁倩;;鸽对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感染性及机制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吴艳云;王承民;何宏轩;;环境病毒对传播禽流感的作用[A];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第四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戈胜强;许雁;王志亮;;禽流感病毒样颗粒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十二次人兽共患病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第十四次教学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付东红;禽流感病毒可以母婴传播[N];健康报;2007年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办副主任 余宏杰;禽流感病毒不怕冷[N];健康报;2008年

3 邵阳市疾病控制中心 伍新华;禽流感病毒怕热不怕冷[N];大众卫生报;2009年

4 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 蔡fg东;禽流感病毒为何不断闯入[N];北京日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齐芳;我国科学家禽流感病毒研究取得重要成果[N];光明日报;2013年

6 姜礼燔;禽流感病毒与复合高氯酸锰锌研发[N];中国渔业报;2013年

7 李秀秀 记者 李鹏 王夕;禽流感病毒家族[N];北京科技报;2013年

8 记者 王淑军;中国不存在新变异的禽流感“福建病毒”[N];人民日报;2006年

9 葛秋芳;禽流感病毒研究新发现[N];人民日报;2008年

10 ;美科学家发现禽流感攻击人类机制[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剑;HA蛋白糖基化修饰对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复制、致病性和抗原性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4年

2 王敏;H10及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受体结合特性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3 崔鹏飞;2009-2013年中国H3N8亚型禽流感病毒生物学特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

4 王军政;鸭源禽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聚合酶活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5 肖陈城;新发H10N8亚型禽流感病毒适应哺乳动物分子机制的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6 阴银燕;CpGs对消化道黏膜树突状细胞跨上皮摄取灭活禽流感病毒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7 周川华;基于免疫磁分离和酶催化放大的禽流感病毒快速检测方法[D];武汉大学;2014年

8 关立峥;中国H3N2(2009-2014年)和H5(2015-2016年)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7年

9 朱云;东洞庭湖地区野禽、家禽和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调查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年

10 李志萍;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实验全过程实验室微环境集群监测和评价[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晓龙;2014年度中国东部候鸟禽流感病毒分离与鉴定[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徐晓龙;H5和H7亚型禽流感病毒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王秋珍;H9N2禽流感病毒NS1蛋白诱导的氧化应激促进DF-1细胞凋亡[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梁威;5株H9N2亚型AIV血凝素结构分析及感染A549细胞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5 刘媛媛;MDCK细胞表达鸡ST3GAL I基因对H9亚型禽流感病毒增殖情况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13年

6 孟芳;H9N2亚型禽流感HA基因演化及其内部基因在H5N2亚型流感病毒演化中的作用[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7 刘婷婷;广西H3亚型禽流感病毒生态进化及检测技术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徐静;H5、H7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D];扬州大学;2015年

9 张治业;NA/NS1基因部分缺失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对干扰素的拮抗作用及与宿主的相互作用[D];扬州大学;2015年

10 孙婷婷;禽流感病毒NS1蛋白与宿主蛋白NOLC1相互作用的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573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1573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7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