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蜱药物的筛选及其复方制剂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15 09:55
【摘要】:蜱是一类具有复杂生活史且对恶劣环境有顽强抵抗力的节肢动物,作为生物媒介能传播多种动物和人的疫病,给动物养殖业和人们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化学药物防治是目前最常用的灭蜱方法之一。然而,随着化学药物的长期使用,蜱的耐药性不断增强,药物残留对人畜和环境的危害也不断加重。为了降低蜱的耐药性,减少药物的使用量,提高药效,寻找更为有效环保的灭蜱药物,本项目开展了灭蜱药物的筛选及其复方制剂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30种不同药物杀蜱活性的测定及有效药物初步筛选选定亚洲璃眼蜱和血红扇头蜱的饱血若蜱作为测定药物药效的实验对象。30种药物在1/2推荐浓度、推荐浓度和2×推荐浓度条件下,通过体外浸渍法处理蜱,以饱血若蜱的蜕皮率作为药物杀蜱活性的评价指标,对30种不同药物进行初步筛选。研究结果表明:(1)毒死蜱、哒螨灵、乙螨唑、灭幼脲、λ-氯氟氰菊酯、甲维盐、苦参碱、氯氰菊酯、螺虫乙酯等9种药物对血红扇头蜱饱血若蜱有杀灭作用,蜕皮率分别为毒死蜱组:0、0、0;哒螨灵组:33.33%和0、0;乙螨唑组:40、31.11和22.22%;灭幼脲组:46.67、22.22和11.11%;λ-氯氟氰菊酯组:51.11、31.11和17.77%;甲维盐组:51.11、40和33.33%;苦参碱组:68.89、48.8和28.89%;氯氰菊酯组:80、55.56和37.78%;螺虫乙酯组:84.44、62.22和37.78%。其它21种药物对血红扇头蜱饱血若蜱没有杀伤作用。(2)毒死蜱、乙基多杀菌素、乙螨唑、灭幼脲、λ-氯氟氰菊酯、苦参碱、氯氰菊酯、螺虫乙酯等8种药物对亚洲璃眼蜱饱血若蜱有作用,蜕皮率分别为毒死蜱组:0、0、0;乙基多杀菌素组35.56、24.44和8.89%;乙螨唑组:46.67、35.56和26.67%;灭幼脲组:80、66.6和42.22%;λ-氯氟氰菊酯组:57.78、44.4和31.11%;苦参碱组:60、33.3和20%;氯氰菊酯组:80、55.5和48.89%;螺虫乙酯组:91.11、51.11和44.44%;其它22种药物对亚洲璃眼蜱饱血若蜱没有效果。在上述的3个工作浓度下,毒死蜱对2种饱血若蜱的杀灭效果最好,乙螨唑次之;苦参碱、λ-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螺虫乙酯在2×推荐浓度时对两种饱血若蜱有效。哒螨灵、灭幼脲、甲维盐对血红扇头蜱饱血若蜱有杀灭作用,但对亚洲璃眼蜱饱血若蜱杀伤力很弱甚至没有作用,相反乙基多杀菌素对亚洲璃眼蜱饱血若蜱效果较好,对血红扇头蜱饱血若蜱没有效果。因此,筛选出乙螨唑、苦参碱、λ-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哒螨灵、乙基多杀菌素等6种杀虫剂供下一步实验筛选。2、6种药物杀蜱活性测定及高效广谱灭蜱药物的筛选选择乙螨唑、苦参碱、λ-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哒螨灵、乙基多杀菌素等6种药物作用于亚洲璃眼蜱、血红扇头蜱和长角血蜱的不同发育阶段。结果表明:(1)乙螨唑仅对亚洲璃眼蜱、血红扇头蜱饱血若蜱阶段有效,其中对亚洲璃眼蜱和血红扇头蜱饱血若蜱的LD50分别为18.291 mg/L和7.98 mg/L;对亚洲璃眼蜱和长角血蜱的饱血雌蜱的产卵没有任何影响,用乙螨唑处理亚洲璃眼蜱饥饿成蜱,结果在7天内没有蜱死亡,因此可以判定乙螨唑只对蜱的饱血若蜱阶段有杀伤力。(2)苦参碱对亚洲璃眼蜱、血红扇头蜱饱血若蜱有致死作用,其LD50分别为7.403 mg/L和32.691 mg/L;对亚洲璃眼蜱饥饿幼蜱和饥饿成蜱也有杀伤作用,其LD50分别为9.227 mg/L和221.204 mg/L;50mg/L的苦参碱对亚洲璃眼蜱、血红扇头蜱、长角血蜱的三种饱血雌蜱产卵抑制率达到85%以上。(3)λ-氯氟氰菊酯对亚洲璃眼蜱、血红扇头蜱饱血若蜱的LD50分别为22.045 mg/L和11.696 mg/L;它对亚洲璃眼蜱饥饿幼蜱和饥饿成蜱的杀伤力较强,其LD50分别为7.557 mg/L和100.69 mg/L,在50mg/L时可以完全抑制三种蜱产卵。因此λ-氯氟氰菊酯灭蜱效果比乙螨唑、苦参碱更高效、抗虫谱更广。(4)氯氰菊酯对蜱的杀伤力较弱,对饱血若蜱的杀伤效果没有乙螨唑、苦参碱及λ-氯氟氰菊酯好;在50 mg/L时对亚洲璃眼蜱和长角血蜱的饱血雌蜱的产卵抑制率分别为78.83%、65.02%,效果不如苦参碱和λ-氯氟氰菊酯。(5)哒螨灵对亚洲璃眼蜱饱血若蜱无效,但对长角血蜱效果好,其对长角血蜱饥饿幼蜱和饥饿成蜱LD50分别为42.604 mg/L和124.533 mg/L;在250 mg/L时对长角血蜱饱血雌蜱的产卵抑制率达到99.6%。(6)乙基多杀菌素对亚洲璃眼蜱饱血若蜱效果较好,对饱血雌蜱产卵也有抑制作用,在75 mg/L时其产卵抑制率为83.50%。通过上述试验,进一步筛选出苦参碱和λ-氯氟氰菊酯作为研发高效、低毒、广谱的复方制剂的备选药物。3、灭蜱药物复方制剂初步研制及杀蜱效力评价以苦参碱与λ-氯氟氰菊酯为原料,初步研制了以水为流动相的绿色微乳剂型,溶剂的选择和用量均遵循对环境的污染降至最低的原则。配方为:λ-氯氟氰菊酯,苦参碱,二甲基甲酰胺,乙酸丁酯,复配乳化剂B,复配乳化剂H,乙二醇,正丁醇,去离子水,其质量分数分别为6.6%,4.4%,4.4%,4.4%,13.3%,11%,4.4%,6.6%和44%。通过物理性能的稳定性试验测定,研制的复方灭蜱制剂稳定。复方制剂对血红扇头蜱和亚洲璃眼蜱饱血若蜱的LD50分别为5.346 mg/L、14.819 mg/L;对亚洲璃眼蜱饥饿幼蜱和饥饿成蜱的杀伤力较强,其LD50分别为3.324 mg/L和47.832 mg/L,复方制剂在5 mg/L时对亚洲璃眼蜱、血红扇头蜱、长角血蜱的三种饱血雌蜱产卵抑制率达到90%以上。可见复方对血红扇头蜱饱血若蜱、亚洲璃眼蜱的饱血若蜱、饥饿幼蜱以及饥饿成蜱的致死浓度低于苦参碱和λ-氯氟氰菊酯,对饱血雌蜱的产卵抑制作用浓度仅为单方浓度的一半。灭蜱效果评价表明复方制剂的灭蜱效果比单方制剂的好。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859.79
本文编号:2272168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859.7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包华理;周小毛;陈焕瑜;冯夏;黄少华;;13种杀虫剂对烟粉虱实验种群的控制效果评价[J];广东农业科学;2013年04期
2 阶;《中国经济昆虫志》第三十九册,蜱螨亚纲:硬蜱科[J];昆虫知识;1992年01期
3 李文杰,邬承先,柴承佑,王翠莲,周佳淼,孙友学,郑荣保;应用灭幼脲防治杨树天牛等害虫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2年06期
4 田芹,周志强,江树人,任丽萍,张春荣,王金利;毒死蜱在环境水体中降解的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5 程霞;张一宾;;哒嗪酮类杀虫剂的研究开发概况[J];上海化工;2002年05期
6 李鹏,安学勤,沈伟国;AOT/H_2O/油微乳液体系的浊度、密度和微观结构[J];物理化学学报;2001年02期
7 贺锡雯,殷若元,陈寅红,吕京,谢佐平,何凤生;拟除虫菊酯对神经细胞膜Na~+、Ca~(2+)离子通道的影响[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1997年05期
8 陈建明;左景行;俞晓平;郑许松;陈列忠;张珏锋;;新型微生物杀虫剂—Spinosad(多杀菌素)的毒理学研究进展[J];浙江农业学报;2006年05期
,本文编号:22721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272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