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USLE模型的三江源高寒草地土壤侵蚀评价
[Abstract]: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discuss the problem of soil erosion in alpine grassland ecosystem in the source region of the three Rivers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ecological and productive functions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even the whole world. Based on ~ (137) Cs tracer method, combined with RUSLE (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model and GIS invers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erosio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erosion in the source region of the three Rivers from 2001 to 2012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soil erosion factors showed spatial heterogeneity, rainfall erosivity factors fluctuated greatly among different years, but the overall trend was ris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erodibility factor were patch distribution, the higher erodibility class accounted for 95.66% of the total area,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law of slope length factor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altitude. Vegetation cover and management factors showed spatial heterogeneity from northwest to southeast in the study area. Overgrazing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serious erosion of the underlying surface. 2)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the mean root mean square deviation of the RUSLE model are 0.49 and 75.29 respectively, and the estimation of the RUSLE model is overestimated to some extent. Before the formation of the soil erosion mechanism model of alpine grassland in the source region of the three rivers, the application of RUSLE model is still one of the better practical choices. 3) the average erosion amount of the three rivers in 2001-2012 estimated by RUSLE model is 3.1 脳 10 ~ 9 t / year. The analysis of gradation gravity center transfer of erosion intensity shows that the center of gravity of moderate erosion, intensity and extreme intensity erosion is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and the three areas with the highest erosion degree are Tanggula Township of Golmud City.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soil loss and market value, the average economic loss of organic matter in the study area from 2001 to 2012 was estimated to be 114354 yuan / km2, and 39.9 billion yuan per year. The economic loss caused by soil erosion in the whole study area is huge. 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develop the soil erosion control measures of classification, division and division of alpine grassland in the source area of the three rivers.
【作者单位】: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草牧业创新重点实验室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5019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172250)资助
【分类号】:S812.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斌;邹俊;扶名福;熊进刚;;混凝土ITZ性能及其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研究[J];混凝土;2017年05期
2 赵敏;刘元珍;姜鲁;李康;;不同状态再生细骨料对再生保温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年10期
3 廖晓;季涛;李伟华;;海工混凝土结构钢筋锈蚀防护研究进展[J];混凝土;2017年03期
4 王忠星;李秋义;曹瑜斌;刘海宝;;硫酸盐侵蚀对再生混凝土多重界面显微结构的影响[J];硅酸盐通报;2017年02期
5 李秋义;王忠星;岳公冰;曹瑜斌;;氯盐侵蚀对再生混凝土多重界面显微结构的影响[J];硅酸盐通报;2017年01期
6 郭远新;李秋义;李倩倩;岳公冰;;高品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配合比优化[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1期
7 袁东辉;牛寅龙;李聪;;基于绿色施工的建筑垃圾干湿分离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施工技术;2016年S2期
8 李滢;代大虎;余红发;;再生细骨料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的影响研究[J];混凝土;2016年12期
9 彭成;肖茁良;叶恒达;陈露辉;李一鸣;蒲华乔;;再生混凝土耐久性研究进展[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6年06期
10 李永靖;曹爽;邢洋;雷长春;;煤矸石骨料混凝土的干燥收缩性能试验研究[J];混凝土;2016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胡延燕;矿物掺合料对PHC管桩混凝土性能的影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2 董作超;煤矸石集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与抗碳化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3 张学兵;再生混凝土改性及配合比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4 张晓华;辅助性材料修复的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5 段晓牧;煤矸石集料混凝土的微观结构与物理力学性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6 黄莹;再生粗骨料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影响机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7 杨海峰;再生混凝土受压本构关系及其与钢筋间粘结滑移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8 古松;汶川地震区灾后重建中再生混凝土基本性能及结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曹瑜斌;再生混凝土多重界面显微结构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6年
2 芦静夫;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及微观机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3 何立坤;氯离子侵蚀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桥梁耐久性退化全过程数值模拟[D];天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波;冯玮;文波;;高温下混凝土轴压柱的截面极限承载力随机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2 寇世聪;潘智生;;不同强度混凝土制造的再生骨料对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英文)[J];硅酸盐学报;2012年01期
3 张剑波;吴勇生;孙可伟;郭远臣;;再生骨料混凝土孔隙结构的试验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1年01期
4 田芳;叶青;章天刚;;废弃混凝土磨细粉作水泥混合材的试验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5 胡琼;陈伟伟;邹超英;;再生混凝土粘结性能试验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6 崔正龙;庄宇;汪振双;;再生骨料混凝土干燥收缩裂缝试验[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0年05期
7 方志;杨钻;苏捷;;混凝土受压性能的非均质细观数值模拟[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8 魏应乐;;再生混凝土的耐久性及控制措施研究[J];混凝土;2010年01期
9 梅迎军;郑建华;;再生混凝土集料研究进展[J];混凝土;2010年01期
10 刘昕;张雄;李雯霞;张永娟;沈中林;;国内外再生粗骨料研究新进展[J];建筑技术;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凤,吴长文;RUSLE侵蚀模型及其应用(综述)[J];水土保持研究;1997年01期
2 潘建平;;RUSLE及其影响因子的快速计算分析[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8年01期
3 吴昌广;李生;任华东;姚小华;黄子杰;;USLE/RUSLE模型中植被覆盖管理因子的遥感定量估算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12年06期
4 邓辉;何政伟;陈晔;许辉熙;蔡宏;;基于GIS和RUSLE模型的山地环境水土流失空间特征定量分析——以四川泸定县为例[J];地球与环境;2013年06期
5 于洋;王晓燕;欧洋;;基于GIS的RUSLE模型在密云水库流域的应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6 王晓峰;常俊杰;余正军;张晖;王晓欢;;基于RUSLE的土壤侵蚀量研究——以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7 ;A MULTISCALE SOIL LOSS EVALUATION INDEX[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6年04期
8 杨冉冉;徐涵秋;林娜;何慧;曾宏达;;基于RUSLE的福建省长汀县河田盆地区土壤侵蚀定量研究[J];生态学报;2013年10期
9 罗红;马友鑫;刘文俊;李红梅;;采用最大溯源径流路径法估算RUSLE模型中地形因子探讨[J];应用生态学报;2010年05期
10 曾凌云;汪美华;李春梅;;基于RUSLE的贵州省红枫湖流域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Adapting RUSLE and GIS to Model Soil Loss in Yishusi River Catchment,China[A];Proceedings of Symposium from Cross-strait Environment & Resources and 2nd Representative Conference of Chinese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Society[C];2010年
2 高光耀;傅伯杰;刘宇;王帅;;基于改进SCS-CN和RUSLE模型的黄土丘陵坡面径流-侵蚀模拟[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杨琴;周忠发;熊康宁;;基于RUSLE与GIS的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定量评价——以贵州省毕节市鸭池示范区为例[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朝锋;基于RS/GIS和RUSLE的宁化县水土流失时空变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2 江莉佳;基于RUSLE模型的湘西石漠化地区土壤侵蚀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3 姚妤;基于RUSLE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水土流失格局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4 王磊;基于RUSLE模型遥感分析的纸坊沟流域土壤侵蚀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5 戴礼飞;基于GIS和RUSLE的乌拉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6 李奎;基于聚湫泥沙沉积分析与RUSLE模拟的黄土洼小流域土壤侵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7 陈正发;基于RUSLE模型的重庆市土壤流失方程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王海旺;基于遥感和RUSLE的植被指数对小流域输沙影响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9 乌玲瑛;基于GIS和RUSLE模型的道路对土壤侵蚀格局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10 李欣欣;基于GIS与RUSLE模型岔口小流域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定量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3720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372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