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内蒙古典型草原区退耕方式对植物群落特征与土壤特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01-01 21:03
【摘要】:退耕后不恰当的植被建设会严重影响植物群落演替及土壤性质。本文以内蒙古太仆寺旗境内典型草原为研究区,以天然草地为对照,研究退耕后自然恢复与人工种草2种退耕方式对植物群落特征及土壤性状的影响,揭示不同退耕方式的生态恢复效应。通过样方法调查不同退耕方式草地的盖度、生物量和多样性特征,并对土壤密度、机械组成及养分含量等进行了室内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植物群落多样性、盖度、地上及地下生物量均表现为人工种草自然恢复天然草地,且相比于人工种草,自然恢复草地的物种组成与天然草地更为相似;2)不同退耕方式影响下土壤性质的差异主要集中在表层0~10 cm;3)在表层0~10 cm,土壤密度及砂粒含量表现为人工种草自然恢复天然草地,而土壤黏粒、有机质(SOM)及全氮(TN)含量则表现为人工种草自然恢复天然草地。以上结果说明,在内蒙太仆寺旗退耕后采用自然恢复方式比人工种草更有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建立稳定的植被系统。经过12年的恢复,退耕草地(人工种草与自然恢复草地)仍未恢复到天然草地的水平。
[Abstract]:Improper vegetation construction will seriously affect plant community succession and soil properties. Taking the typical grassland in Taibusi Banner of Inner Mongolia as the research area and the natural grassland as the control, this paper studied the effects of natural restoration and artificial recommendation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 community and soil characters.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effect of different ways of returning farmland was reveal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verage, biomass and diversity of grassland were investigated by sampling method. The soil density, mechanical 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content were measured and analyzed in laborator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diversity, coverage, aboveground and underground biomass of plant communities were all artificially recommended to restore natural grassland, and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of natural restored grassland was more similar to that of natural grassland. 2) the difference of soil properties wa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surface layer of 010 cm; under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onversion methods. 3) the soil density and sand content in the surface layer of 0 ~ 10 cm, were artificially recommended for natural restoration of natural grassland, while soil clay, organic matter (SOM) and total nitrogen (TN) were artificially recommended for natural restoration of natural grassland. The abov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atural restoration method is more helpful to improve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and to establish a stable vegetation system than the artificial recommendation after the conversion of Taibusi flag in Inner Mongolia. After 12 years of restoration, the return grassland (artificial recommended grassland and natural restoration grassland) has not returned to the level of natural grassland.
【作者单位】: 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半干旱区土壤水文过程与植被响应”(41025001)
【分类号】:S8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琨;吕一河;傅伯杰;;黄土高原典型区植被恢复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7年01期

2 张晓霞;杨宗儒;查同刚;张志强;王高敏;朱聿申;吕志远;;晋西黄土区退耕还林22年后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J];生态学报;2017年02期

3 李永强;焦树英;赵萌莉;韩国栋;;草甸草原撂荒地演替过程中植被多样性指数变化[J];中国草地学报;2016年03期

4 薛超玉;焦峰;张海东;汝海丽;;黄土丘陵区弃耕地恢复过程中土壤与植物恢复特征[J];草业科学;2016年03期

5 刘学彤;魏艳春;杨宪龙;郝明德;魏孝荣;;水蚀风蚀交错带不同退耕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及全氮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6年01期

6 韩福贵;魏林源;王理德;张莹花;王方琳;郭春秀;孙涛;;民勤退耕地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养分及其相关性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5年06期

7 汪疆玮;蒙吉军;;基于DEA的乌审旗退耕政策实施效率的多尺度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4年04期

8 谷长磊;刘琳;邱扬;王军;栗妍;魏玮;;黄土丘陵区生态退耕对草本层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13年05期

9 师阳阳;张光辉;陈云明;王兵;;黄土丘陵区不同退耕模式林下草本变化特征[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2年05期

10 郑子成;王永东;李廷轩;杨玉梅;;退耕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海朋;阎建忠;刘林山;李兰晖;张镱锂;;基于文献计量的草地遥感研究进展[J];中国草地学报;2017年04期

2 张志华;李小雁;蒋志云;桑玉强;;内蒙古典型草原区退耕方式对植物群落特征与土壤特性的影响[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7年03期

3 谭一波;田红灯;郑威;王绍能;;广西猫儿山森林群落土壤物理性质空间变异及其环境影响因素[J];广西林业科学;2017年02期

4 江山;李绍才;孙海龙;;多效唑在植物卷材中的动态及其对紫穗槐生长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7年06期

5 吴芸紫;刘章勇;蒋哲;杨梅;;稻-麦连作和稻-休耕农田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比较[J];草业科学;2017年05期

6 田效琴;田佳乔;李卓;刘永红;;保护性耕作下西南黄壤坡地的土壤结构效应[J];中国农学通报;2017年14期

7 李柏桥;付玉;李光录;张腾;郑腾辉;;退耕年限与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7年03期

8 杜国明;孙晓兵;刘彦随;郑惠玉;马榕徽;;黄土高原生态退耕的时空分异特征[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7年03期

9 蒙吉军;汪疆玮;尤南山;王雅;周朕;;基于DEA的黑河中游灌区水资源配置效率时空分异[J];水土保持研究;2017年01期

10 黄殿男;谭杰;傅金祥;张贺凯;赵玉君;马兴冠;席风祥;;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对沙漠化土壤的改良效果[J];水土保持学报;2017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LIU Bingxia;SHAO Ming'an;;Response of soil water dynamics to precipitation years under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on the northern Loess Plateau, China[J];Journal of Arid Land;2016年01期

2 杨阳;刘秉儒;;宁夏荒漠草原不同群落生物多样性与生物量关系及影响因子分析[J];草业学报;2015年10期

3 薛文杰;陈万杰;古琛;乌力吉;杜宇凡;赵萌莉;;不同刈割方式对大针茅草地群落特征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中国草地学报;2015年05期

4 王高敏;杨宗儒;查同刚;张志强;吕志远;张晓霞;王红艳;朱嘉磊;;晋西黄土区退耕还林20年后典型林地的持水能力[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5年05期

5 高吉喜;杨兆平;;生态功能恢复:中国生态恢复的目标与方向[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5年01期

6 唐国勇;高成杰;李昆;;植被恢复对干热河谷退化土壤改良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5年15期

7 李俊超;郭胜利;党廷辉;张彦军;李娜娜;;黄土丘陵区不同退耕方式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差异及其空间变化[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4年06期

8 向业凤;罗承德;黄琳奇;高海龙;张兴昌;程积民;;六盘山林区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J];陕西农业科学;2014年05期

9 高强伟;罗承德;代斌;刘丽;马丹;;“蜀南竹海”毛竹林土壤物理性质及其影响因子[J];林业科技开发;2014年03期

10 孔令柱;刘爽;郑真;崔宏;彭江;张平究;;不同退耕年限下安庆沿江湿地土壤氮、磷变化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吉,郭婷,邵玉琴;内蒙古典型草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周转与流通量的初步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2 闫伟兄;陈素华;乌兰巴特尔;张化;张永霞;;内蒙古典型草原区暖季蒸降差的时空分异[J];中国农业气象;2008年03期

3 云文丽;侯琼;乌兰巴特尔;;近50年气候变化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08年03期

4 汪诗平,王艳芬,陈佐忠,崔骁勇,E.Schnug,.S.Haneklaus;内蒙古典型草原主要土壤类型和植物硫状况的研究(英文)[J];植物生态学报;2001年04期

5 高雪峰;;放牧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土壤氮素转化细菌的影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8年06期

6 陈佐忠 ,张鸿芳;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带植物的热值[J];植物学通报;1993年S1期

7 颜忠诚,陈永林;内蒙古典型草原蝗虫个体大小与体重之间关系的探讨[J];昆虫知识;1996年04期

8 刘新民,刘永江,乌宁,郭砺;内蒙古典型草原金龟总科昆虫幼虫群落动态及对放牧的响应[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9 潘庆民,白永飞,韩兴国,杨景成;氮素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羊草种群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05年02期

10 王立新;刘钟龄;刘华民;王炜;梁存柱;乔江;中越信和;;内蒙古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生态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云文丽;;近50年气候变化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影响[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生态气象业务建设与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2 宛新荣;王广和;刘伟;钟文勤;;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布氏田鼠鼠害防治的经济阈值[A];野生动物生态与管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郑阳;徐柱;Randall Jones;吉木色;高娃;;内蒙古典型草原放牧系统优化研究[A];2009中国草原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单玉梅;陈海军;杨勇;王明玖;;内蒙古典型草原土壤无机氮含量对放牧与打草交替作用的响应[A];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董雁军;;应用蝗虫微孢子虫(Nosema locustae Canning)在内蒙古典型草原防治蝗虫的初步试验[A];北京昆虫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6 侯琼;王丽春;;不同水分因子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牧草产量的影响[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生态气象业务建设与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7 宛新荣;钟文勤;王梦军;王广和;刘伟;;布氏四鼠标志种群的繁殖参数[A];野生动物生态与管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李建国 生效有;内蒙古 牧区水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通过鉴定[N];中国水利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田青;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性状对模拟降雨的响应及其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2 李金花;内蒙古典型草原几种优势植物生态适应对策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2年

3 吴惠惠;内蒙古典型草原优势种蝗虫食物适应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苟晓伟;内蒙古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群落的稳定性[D];兰州大学;2016年

2 张翼飞;内蒙古典型草原区芨芨草群落适生生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王晓玲;内蒙古典型草原土壤呼吸作用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4 宝力道;内蒙古典型草原荒漠化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5 阿仁高娃;内蒙古典型草原牲畜粪分解过程中氮素转化特征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东波;内蒙古典型草原退化群落植物根系分布浅层化的现象分析与机理探讨[D];内蒙古大学;2007年

7 乔江;内蒙古典型草原生态系统氮的负反馈调节[D];内蒙古大学;2007年

8 孙海鹏;内蒙古典型草原不同植被群落及土壤化学计量学特征比较[D];内蒙古大学;2012年

9 何广礼;内蒙古典型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健康评价[D];内蒙古大学;2009年

10 孙淼;不同利用方式下内蒙古典型草原植被对气候因子的响应[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23981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3981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e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