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PCV2和PCV3双重纳米PCR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发布时间:2019-01-12 06:55
【摘要】: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同时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圆环病毒3型(PCV3)的双重纳米PCR(nanodPCR)方法,同时应用该方法对PCV2和PCV3进行检测。参考GenBank中登录的PCV2和PCV3型基因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对nano-dPCR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同时考察所建立的nano-dPCR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显示,所建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良好,对PCV2和PCV3两种病毒的最低核酸检测量分别为93.2和91.6拷贝/μL,其敏感性比普通PCR高100倍。应用该方法对送检的265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PCV2和PCV3在猪群中存在普遍感染,PCV3和PCV2的阳性率分别为16.6%和14.7%,混合感染阳性率为6.8%。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nano-dPCR方法为PCV2和PCV3早期感染进行快速、敏感鉴别诊断提供了新方法。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stablish a double nano PCR (nanodPCR)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 (PCV2) and porcine circovirus type 3 (PCV3), and to detect PCV2 and PCV3 simultaneously. Specific primers were designed to optimize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of nano-dPCR with reference to the PCV2 and PCV3 gene sequences recorded in GenBank, and the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of the established nano-dPCR detection method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were 93.2 and 91.6 copies / 渭 L for PCV2 and PCV3, respectively. The sensitivity of the method was 100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normal PCR. This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265 clinical sampl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CV2 and PCV3 were commonly infected in pigs. The positive rates of PCV3 and PCV2 were 16.6% and 14.70.The positive rate of mixed infection was 6.8%. The detection results of clinical samples show that the nano-dPCR method established in this study provides a new method for the rapid and sensitiv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early infection of PCV2 and PCV3.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农业部兽用药物与诊断技术北京科学观测实验站;青岛机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基金】:中国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2016ywf-yb-12);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ASTIP-IAS15)
【分类号】:S852.6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猪圆环病毒的管理研究[J];中国猪业;2007年09期

2 龚振华,尹燕博,沈广;猪圆环病毒:一种新发现的病原[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0年S1期

3 王丽荣;;猪圆环病毒的病原学与诊断[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6期

4 孙艳明;赵德明;;猪圆环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06年07期

5 IGORMOROZOV,李凯年;猪圆环病毒及临床意义[J];国外畜牧科技;1999年05期

6 冯卫;陈沫;杨晓容;聂克艳;陈静;姜萍;杨林;刘海;颜艳;王海;;基于文献计量法分析我国猪圆环病毒的研究现状[J];农技服务;2013年12期

7 王志军;郭慧娟;李秀丽;董树仁;鄢明华;;猪圆环病毒病原学研究进展[J];天津农业科学;2014年08期

8 段丽丽,文心田,曹三杰,马晓平;猪圆环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5年06期

9 丁昌春;郑新勇;杨世兴;;猪圆环病毒研究进展[J];中国动物检疫;2006年08期

10 王慧杰;乔宏兴;;猪圆环病毒河南株的分离鉴定[J];中国农学通报;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翟少伦;陈胜男;张建武;韦祖樟;龙进学;袁世山;魏文康;陈琴苓;宣华;吴大成;;猪圆环病毒感染人类的可能途经剖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朱凤霞;;猪圆环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A];河南省畜牧兽医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枝华;张德明;;猪圆环病毒的研究现状[A];福建省科协第二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动物传染病防制与人类健康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陈枝华;张德明;;猪圆环病毒的研究现状[A];福建省科协第二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动物传染病防治与人类健康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周继勇;申会刚;;猪圆环病毒研究概况[A];第一届中国养猪生产和疾病控制技术大会——2005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周继勇;申会刚;;猪圆环病毒研究新进展[A];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学暨第11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7 张春霞;王岩;李文刚;;猪圆环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A];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学暨第11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8 周继勇;商绍彬;邢刚;张鑫;;猪圆环病毒2的抗原表型与致病性[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三届猪病防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刘正飞;陈焕春;吴斌;琚春梅;曹胜波;;猪圆环病毒研究进展[A];猪的重要传染病防治研究新成果——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暨防检疫专业委员会第7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10 王忠田;杨汉春;郭鑫;;猪圆环病毒最新研究进展[A];猪的重要传染病防治研究新成果——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暨防检疫专业委员会第7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周莹珊;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诱导PK-15细胞内质网应激与凋亡的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2 时建立;猪圆环病毒2型糖基化位点突变对病毒复制能力和致病性的影响及抗体胶体金检测方法的建立[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3 朱玲;猪圆环病毒Ⅰ型、Ⅱ型全基因克隆及其基因交换重组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4 程爽;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在猪圆环病毒2型体外感染中的作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5 刘传敏;一氧化氮抑制猪圆环病毒复制的体内外研究[D];扬州大学;2014年

6 祝卫国;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7 金前跃;猪圆环病毒-Ⅱ型抗体检测免疫层析试纸的研制及单克隆抗体的筛选与鉴定[D];河南农业大学;2012年

8 杨宗照;猪圆环病毒2型的检测及皂苷类化合物对核酸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D];浙江大学;2008年

9 刘建波;猪细环病毒与猪圆环病毒2型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鹏;猪圆环病毒2型ORF2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2 侯成才;猪圆环病毒2型Cap蛋白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与复合水佐剂的研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3 陈福旺;猪瘟病毒感染报告细胞系和猪圆环病毒2型敏感细胞系的建立[D];吉林大学;2016年

4 陈灵艳;猪圆环病毒衣壳蛋白ORF2的原核表达系统的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5 胡瑞丽;基于LAMP和荧光定量PCR技术的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细小病毒检测试剂盒的研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6 杜文娟;表达猪圆环病毒2型(PCV2)Cap蛋白重组伪狂犬病病毒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鉴定[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7 吕阳;猪圆环病毒2型Rep蛋白多聚体形成的关键氨基酸位点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8 王静;猪圆环病毒2型ORF6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9 刘钊;贵州省猪圆环病毒2型的分离鉴定与遗传变异分析[D];贵州大学;2016年

10 高珊;猪圆环病毒2型ORF2基因与猪瘟病毒E2基因在奶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与生物活性的鉴定[D];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4074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4074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5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