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羊驼与绵羊第1胃室外流速率、微生物体外发酵与细菌区系的比较

发布时间:2019-04-13 17:44
【摘要】:1羊驼与绵羊第1胃室外流速率的比较本试验旨在确定羊驼第1胃室与绵羊瘤胃固相和液相外流速率。选用一周岁健康的公羊驼[体重(27.0±4.6)kg]与晋中公绵羊[体重(26.2±2.7)kg]各3只,通过Co和Cr双标记法测定固相和液相外流速率。结果显示,根据MC模型羊驼固相外流速率k1(3.44%/h)有低于绵羊(4.32%/h)的趋势(P=0.072),固相外流速率k2,羊驼(16.90%/h)极显著(P0.01)低于绵羊(35.06%/h);根据指数模型羊驼固相外流速率k(5.13%/h)与绵羊(5.14%/h)差异不显著;模型所得羊驼食糜胃肠道MRT均高于绵羊。根据G4模型和指数模型,羊驼淮相外流速率k(分别为6.21%/h和7.73%/h)与绵羊(分别为7.02%/h和8.43%/h)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模型所得液相外流速率k差异不显著(P0.05),但羊驼第1胃室体积(6.23 L)和外流速度(0.44 L/h)极显著(P0.05)低于绵羊(分别为10.69 L和0.90 L/h)。结果表明,食糜在羊驼体内的消化时间长于绵羊,这可能是羊驼粗饲料消化率高的原因之一。2羊驼与绵羊第1胃室体外发酵的比较试验使用玉米秸秆为底物,通过体外发酵法研究不同日粮精粗比(3:7、5:5和7:3)条件下,羊驼与绵羊第1胃室微生物体外发酵pH、总产气量与干物质降解率的差异。第1胃室微生物采集于6只羊驼和6只绵羊,动物采用有重复的3×3拉丁方设计。每期将同一组同种动物的第1胃室胃液混合后进行接种,每组三个重复。结果显示:两种动物第1胃室微生物体外发酵的pH在不同精粗比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精粗比为5:5与7:3时,羊驼pH显著低于绵羊(P0.05),精粗比为3:7时,羊驼pH有低于绵羊pH的趋势(P=-0.069),且所有pH均在6.6~6.8的范围之内,符合正常范围。相同精粗比条件下,两种动物体外发酵产气量差异不显著(P0.05)。且同种动物各精粗比之间或两种动物同一精粗比之间产气量和干物质降解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明,羊驼第1胃室微生物降解玉米秸秆所产生的VFA可能较绵羊瘤胃微生物多,这能够解释羊驼能量利用率比绵羊高;并且羊驼第1胃室微生物降解劣质粗饲料的能力可能更强。3羊驼与绵羊第1胃室细菌区系的比较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对羊驼第1胃室与绵羊瘤胃细菌区系结构的影响。试验采用滚管计数法与基于Pyrosequencing的高通量测序,研究饲喂三种精粗比日粮条件下,羊驼第1胃室与晋中绵羊瘤胃细菌区系的变化情况。采用滚管计数法结果显示,精粗比为3:7时羊驼第1胃室总细菌数与淀粉分解菌数均显著小于绵羊(P0.05),纤维分解菌数显著高于绵羊(P0.05),精粗比为5:5与7:3时羊驼与绵羊总细菌数、淀粉分解菌与纤维分解菌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同种动物不同精粗比间总细菌数、淀粉分解菌与纤维分解菌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明,在高劣质粗饲料比例条件下,羊驼对植物纤维的消化能力高于绵羊。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羊驼较绵羊第1胃室细菌区系更复杂。动物种类与日粮结构均可显著影响反刍动物第1胃室细菌组成结构。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为两种动物第1胃室主要的细菌类群,相对丰度之和最高均超过90%。甲烷短杆菌属为两种动物第1胃室产甲烷菌的优势菌。羊驼与绵羊第1胃室中比例较高的普雷沃氏菌随精料比的升高而降低(P0.05)。与纤维降解相关的菌中,精粗比为5:5与7:3时,羊驼第1胃室中XlVa梭菌属(P0.05)相对丰度高于绵羊。精粗比为3:7时,羊驼第1胃室中变形杆菌门(P=0.081)有高于绵羊的趋势;精粗比为7:3时羊驼丁酸弧菌属相对丰度显著(P0.05)高于绵羊,且绵羊甲烷短杆菌属相对丰度极显著(P0.01)地高于绵羊其他精粗比和羊驼所有精粗比。结果表明,羊驼第1胃室细菌菌群更复杂化,更容易适应低质粗饲料等不合理的日粮结构,且第1胃室能更好的利用纤维含量较高的粗饲料,高精料条件下甲烷排放量低于绵羊。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826;S829.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广永,冯仰廉;PEG和CrEDTA作为绵羊瘤胃液相标记物的比较研究[J];动物营养学报;1997年02期

2 朱伟云,姚文,BWilliams,ADLAkkermans,STamminga,韩正康;动物饲料与胃肠道微生物区系:胃肠道微生物区系的营养生态学[J];动物营养学报;1999年S1期

3 金恩望;周凌云;卜登攀;孙鹏;姜雅慧;李发弟;;体外产气法在动物营养学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2年10期

4 马燕芬;杨淑青;薛瑞婷;胡红莲;杜瑞平;牛文艺;高民;;饲粮NFC/NDF对奶山羊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3年05期

5 刘树森;;羊消化器官组成和机能及生理特点[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7年07期

6 梁枝青;刘强;王聪;乔晶晶;;不同日粮影响羊驼胃室Ⅰ、绵羊和西门塔尔牛瘤胃甲烷产量的比较研究[J];饲料博览;2010年09期

7 董常生,范瑞文,赫晓燕;羊驼的消化特征与饲养条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8 郭文场;张嘉保;陈树宁;;羊驼的饲养管理和产品的开发利用(1)[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4年08期

9 郭嫣秋,胡伟莲,刘建新;瘤胃甲烷菌及甲烷生成的调控[J];微生物学报;2005年01期

10 裴彩霞;毛胜勇;朱伟云;;晋南牛瘤胃中古菌分子多样性的研究[J];微生物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庞亚妙;许冬梅;耿建军;;羊驼胃的消化特征[A];2013中国驼业进展[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树聪;不同精粗比日粮泌乳奶牛氮素代谢及限制性氨基酸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2 尹福泉;日粮调控对奶牛乳脂中共轭亚油酸含量影响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年

3 孙云章;不同底物下瘤胃微生物的发酵特性及细菌菌群变化的分子描述[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许冬梅;羊驼壁外消化腺的组织学结构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4年

2 代振威;硫酸铜和纳米铜对绵羊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13年

3 王娟;日粮精粗比对羊驼消化代谢及第1胃室内环境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4577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4577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3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