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桥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基因多态性对母猪繁殖性状的影响
【图文】:
为胎次效应,gk季节效应,eijk为随机残差。2结果与分析2.1PCR扩增及酶切2.1.1OPN基因PCR-RFLP分析OPN基因由片段插入造成,琼脂糖电泳检测PCR产物即可见多态性,PCR产物经1.0%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产生3种带型(图1):1295、1295/990和990bp,分别为AA、AB和BB型。2.1.2RBP4基因PCR-RFLP分析PCR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MspⅠ酶切后,产生3种带型:190/154/136bp、190/154/136/125/75bp和190/136/125/75bp,分别命名为AA、AB和BB型(图2)。M.DL2000DNAMarker;1-5、10.AB型;6-8.BB型;9.AA型图1OPN基因PCR扩增M.DL2000DNAMarker;2、7、8.AA型;1、4.AB型;3、5、6.BB型图2RBP4基因酶切检测结果2.2各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及群体遗传特性2.2.1各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由表2可知,OPN基因型频率AB>BB>AA,RBP4基因型频率BB>AB>AA,OPN和RBP4基因的优势基因均为B等位基因,优势基因的频率分别为0.5182和0.6255。2.2.2不同基因的群体遗传特性由表3可知,OPN和RBP4基因的多态信息含量分别是0.3747和0.3587,两基因均具有中度多态(0.25<PIC<0.50);杂合度分别为0.4993和0.4685,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997和1.8813。OPN和RBP4基因的χ2分别为15.8586,112.2515。畜牧与兽医2017年第49卷第8期·27·
数、产活仔数、健仔数),u为群体均值,si为年度效应,nj为胎次效应,gk季节效应,eijk为随机残差。2结果与分析2.1PCR扩增及酶切2.1.1OPN基因PCR-RFLP分析OPN基因由片段插入造成,琼脂糖电泳检测PCR产物即可见多态性,PCR产物经1.0%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产生3种带型(图1):1295、1295/990和990bp,分别为AA、AB和BB型。2.1.2RBP4基因PCR-RFLP分析PCR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MspⅠ酶切后,产生3种带型:190/154/136bp、190/154/136/125/75bp和190/136/125/75bp,分别命名为AA、AB和BB型(图2)。M.DL2000DNAMarker;1-5、10.AB型;6-8.BB型;9.AA型图1OPN基因PCR扩增M.DL2000DNAMarker;2、7、8.AA型;1、4.AB型;3、5、6.BB型图2RBP4基因酶切检测结果2.2各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及群体遗传特性2.2.1各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由表2可知,OPN基因型频率AB>BB>AA,RBP4基因型频率BB>AB>AA,OPN和RBP4基因的优势基因均为B等位基因,优势基因的频率分别为0.5182和0.6255。2.2.2不同基因的群体遗传特性由表3可知,OPN和RBP4基因的多态信息含量分别是0.3747和0.3587,两基因均具有中度多态(0.25<PIC<0.50);杂合度分别为0.4993和0.4685,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997和1.8813。OPN和RBP4基因的χ2分别为15.8586,112.2515。畜牧与兽医2017年第49卷第8期·27·
【作者单位】: 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新疆正大食品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14DFA3184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60586) 石河子大学育种专项(gxjs2013-yz06) 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2013)1092
【分类号】:S8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芸,张启林,刘培琼;贵州剑河白香猪不同品系繁殖性状比较[J];贵州畜牧兽医;2001年04期
2 马玉萍,赵宗胜,冷青文;新疆白猪繁殖性状遗传规律的探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2年12期
3 李凤娥;猪繁殖性状的遗传改良[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03年05期
4 刘志伟,贺长青;猪繁殖性状的分子标记选择[J];湖南畜牧兽医;2003年01期
5 李玉华,曾勇庆;猪繁殖性状的遗传改良策略[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3年01期
6 马玉萍,张瑾;新疆白猪繁殖性状遗传规律的探讨[J];新疆畜牧业;2003年01期
7 李耀辉;周建平;陈树林;蒲强红;毛海鹏;赵萤;李文献;;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对小鼠繁殖性状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6期
8 张力;肖天放;;运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确定猪繁殖性状的选育指标[J];中国农学通报;2008年08期
9 吴占福;于海兴;田树飞;;獭兔主要繁殖性状遗传力的初步估测[J];中国养兔;2011年08期
10 李寸欣;于海兴;田树飞;崔倩;吴占福;;獭兔主要繁殖性状遗传力的初步估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小辉;高雪;任红艳;陈金宝;许尚忠;;牛8个繁殖性状相关基因克隆及组织表达分析[A];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十五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2 梁春年;阎萍;郭宪;包鹏甲;裴杰;褚敏;;牛繁殖性状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张力;;猪生长发育和繁殖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A];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4 付言峰;孔路军;邓慧;张承华;傅金恋;王爱国;;影响猪繁殖性状基因多态位点聚类分析[A];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十五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继英;武英;张大龙;王怀中;郭建凤;呼红梅;张印;;温带气候条件下胎次、季节和哺乳期对母猪繁殖性状影响[A];山东畜牧兽医学会养猪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远;林碧芬;林仕欣;李文杨;张晓佩;高承芳;董晓宁;;浅谈福建地方羊品种高繁殖力资源的开发利用[A];2010年福建省畜牧兽医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黄江南;赵书红;朱猛进;张总平;余梅;;猪ISG15基因在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的研究[A];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十五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8 孙传禹;苏国生;张沅;;利用结合生产性状的多性状模型改善奶牛繁殖性状的遗传评估[A];中国牛业健康发展与科技创新——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第七届养牛学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杨广成;丁能水;郭源梅;任军;麻骏武;黄路生;;猪表皮生长因子(EGF)基因的遗传变异及其与繁殖性状相关性分析[A];第一届中国养猪生产和疾病控制技术大会——2005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彭国良;蔡更元;刘定发;刘敬顺;黄庭汝;;长白和大白种猪雌激素受体基因与繁殖性状的关系研究[A];第十次全国畜禽遗传标记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杭州市种猪试验场 王先明 邵俊杰 占应祥;长白猪S_(IV)系生长繁殖性状遗传分析[N];中国畜牧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牛步月;猪繁殖性状十个候选基因的分离鉴定、遗传效应分析及功能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2 张春艳;山羊繁殖性状的影响因素和遗传规律及分子调控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慧;鸡卵巢组织基因差异表达与繁殖性状杂种优势的关系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凯捷;猪AHR基因拷贝数变异及其与繁殖性状的关联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2 王泽昭;雪龙黑牛生物经济学模型的确定及育种目标最优化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3 刘子维;吉林省种母牛繁殖性状和体尺性状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4 周礼渝;多群体全基因组关联性分析鉴别母猪繁殖性状的遗传位点[D];江西农业大学;2016年
5 蒲强;两个山地型猪种主要繁殖性状的遗传参数计算及杂交利用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6 冯羿方;miR-429调控猪产仔性状的分子机制初步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6年
7 王改芳;考力代绵羊繁殖性状的遗传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04年
8 高建;猪六个功能基因变异的分析及其对繁殖性状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9 郑竹清;绵羊繁殖性状遗传机理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10 聂光军;金华猪六个基因座位的检测及其对繁殖性状效应的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388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538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