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工程侵蚀区植被恢复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
发布时间:2019-10-04 00:53
【摘要】:以内蒙古草原大型露天煤矿开采形成的人工再塑地貌为研究对象,针对水土流失特点,结合自然气候、立地条件等因素,以快速恢复工程侵蚀区受损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为目的,通过水土保持措施组合配置试验,研究草原工程侵蚀区人工再塑地貌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结果表明:人工再塑地貌平台植被恢复采用"栽植灌木+种草"的措施配置灌木保存率为85.4%,草本植物盖度76%,土壤风蚀量比其他样区减少30%~85%;边坡植被恢复采用"栽植灌木+种草"模式和"生物笆+灌木"模式植物盖度达60%以上,抗蚀保土能力较强;通过秩和比法进行综合效益评价,"生态袋+种草"和"栽植灌木+种草"两种模式在治理投资成本与水土保持效益方面结合较好,水土流失防控效果明显,可在草原工程侵蚀区人工再塑地貌边坡水土流失治理中优先应用。
【作者单位】: 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
【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退化草地恢复重建水土保持关键技术研究”(201301049)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草原矿区生态修复重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40713)
【分类号】:S812.2
本文编号:2545667
【作者单位】: 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
【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退化草地恢复重建水土保持关键技术研究”(201301049)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草原矿区生态修复重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40713)
【分类号】:S81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吕仕洪,向悟生,李先琨,唐润琴;红壤侵蚀区植被恢复研究综述[J];广西植物;2003年01期
2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书彦;滑坡侵蚀及其动力学机制与定量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5456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545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