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双抗体夹心ELISA与免疫组化法在兔产气荚膜梭菌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03 07:26
【摘要】: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能够引发畜禽各种产气荚膜梭菌病,并且易引起人类食物中毒,气性坏疽,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因此对产气荚膜梭菌病的诊断尤为重要。各型产气荚膜梭菌均能产生α毒素,因此α毒素的检测能够为诊断产气荚膜梭菌病提供强有力的证据。本研究对2015年10月到2016年12月期间采集的山东省3个规模化兔场30只疑似产气荚膜梭菌病兔进行诊断。利用临床症状、剖检结果、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疑似产气荚膜梭菌病兔进行初步诊断;运用细菌分离鉴定、DAS-ELISA法和免疫组化法作为主要方法,对疑似产气荚膜梭菌病兔进行诊断。临床症状观察和剖检结果显示,疑似自然感染产气荚膜梭菌病兔的临床特征和各个器官的病变与产气荚膜梭菌病变特征相符;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空泡变性,小肠、盲肠黏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黏膜下层充血。通过细菌分离,分离到疑似产气荚膜梭菌菌株共计25株,分离率为83.3%,经多重PCR鉴定均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以抗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为捕获抗体建立DAS-ELISA方法,优化反应条件,以α毒素稀释浓度(用小鼠LD50的倍数表示)的自然对数为横坐标,OD450nm为纵坐标,建立标准曲线用于定量检测,对建立的DAS-ELISA方法进行性能评价并应用于临床检测。优化后的DAS-ELISA方法批内检测变异系数均低于10%,批间检测变异系数均低于12%,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运用该方法测定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含量的最低检测限为0.353倍的小鼠LD50,可有效检测范围为0.353-90.368倍小鼠LD50;以健康兔作为阴性对照,患产气荚膜梭菌病的兔群肠内容物中α毒素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兔群(P㩳0.05);当疑似产气荚膜梭菌病兔肠内容物OD450nm值大于0.3578时判断为阳性,检测为阳性的病兔有26例,阳性检出率为86.7%。同时采取疑似产气荚膜梭菌病兔的回肠、胃、肾脏、肝脏做免疫组化,验证DAS-ELISA法结果,以至少有一个器官检测到α毒素作为阳性判定依据,检测为阳性的病兔有27例,阳性检出率为90%。以抗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单克隆抗体为基础,利用免疫组化对30只病兔的16种器官中α毒素的分布进行了检测,在自然感染产气荚膜梭菌病兔的心脏、脾脏、肺脏、盲肠、结肠、膀胱、蚓突、延脑等器官中检测到了α毒素的分布,其中,胃、肝脏、肾脏等组织中α毒素信号较强。综合上述几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表明:2015年10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检测的规模化兔场3起疫情的发生与兔群感染产气荚膜梭菌病相关。本研究为评估兔群感染产气荚膜梭菌情况提供了重要依据,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为今后本地区该病的诊断和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图文】:

尿液,脾脏肿大,深黄色,深褐色


19/30 例);肝脏、胆囊肿大(图3-1C,24/30 例);脾脏肿大,颜色变为深褐色(图 3-1E,29/30 例);膀胱严重膨胀,充满大量尿液,尿液呈深黄色(图 3-1A,,27/30 例)。气管出血(图 3-1F,12/30 例)。

组织病理,盲肠,脾脏,肾脏


A:脑(200x); B:心脏(400x); C:肝脏(400x);D: 脾脏(400x); E:肾脏(400x); F:盲肠(200x)图 3-2 部分组织病理切片图Fig.3-2 Histopathological section of Part organic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858.2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玉文;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研究进展[J];中国兽药杂志;2001年06期

2 张家峥;;猪A型产气荚膜梭菌病研究[J];养猪;2005年06期

3 孔庆娟;;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1年01期

4 李璐;赵宝华;;产气荚膜梭菌主要致死性毒素的研究进展[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年04期

5 于立新;苏佳;赵晓慧;马学恩;么宏强;;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的基因扩增和提纯鉴定[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6 赵宇亮;张聪敏;王琳;霍萍萍;赵宝华;;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12期

7 蒋曙光;李娜;李建军;;羊源性产气荚膜梭菌的药物敏感性检测[J];草食家畜;2013年04期

8 杨明凡,崔保安,田永军,张自富,苗舜尧;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对产气荚膜梭菌的基因分型[J];中国兽医科技;2000年05期

9 刘棋,胡杰,郭建刚;猪产气荚膜梭菌病的诊断[J];中国兽医科技;2001年05期

10 陈兴祥,薛家宾,黄克和,王启明,徐为中;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的提纯试验[J];畜牧与兽医;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海荣;吕长辉;赵凯;柴同杰;陆承平;;山东省兔腹泻病例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及基因定型[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十二次人兽共患病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第十四次教学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12年

2 么宏强;苏佳;于立新;马学恩;;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的提纯鉴定及其基因的克隆[A];2012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田冬青;蒋玉文;陈小云;杨京岚;丁家波;;产气荚膜梭菌多重PCR定型方法的建立[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李娜;吴建勇;李建军;杨学云;王登峰;段新华;王治才;;D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基因的克隆与高效表达[A];生态环境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和第七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T07家畜微生态与健康养殖专题[C];2012年

5 许崇利;欧阳红生;许崇波;张艳平;;乳糖诱导剂对重组C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基因表达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十二次人兽共患病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第十四次教学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12年

6 王光华;周继章;蔺国珍;郑福英;曹小安;韩文祥;杨良存;宋竹青;邱昌庆;;产气荚膜梭菌青海分离株α毒素基因克隆与核苷酸序列分析[A];第九届中国生物毒素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7 梁光军;赵李祥;杨旭芹;贾红;张小荣;文其乙;刘秀梵;;应用多重PCR方法鉴定粪样和食品中产气荚膜梭菌[A];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研究新成果汇编[C];2004年

8 许崇波;陈向东;许崇利;逄越;高凤山;;C型产气荚膜梭菌α、β1、β2基因融合[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三届猪病防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裴鸣;张和平;唐昌茂;史宁花;孔芳玲;于维东;白慧勤;马远征;;家畜产气荚膜梭菌病的病理形态学观察[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十一次兽医病理学、第十次动物病理生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李洁萍;倪学勤;曾东;刘丽达;魏豪;;体外筛选拮抗产气荚膜梭菌的鸡源乳酸杆菌[A];第四届第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动物微生态企业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孟祥莉;宏分类组学分析青藏高原秃鹫肠道菌群及放线菌新种的发现[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7年

2 王光华;产气荚膜梭菌的分子诊断与免疫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3 蔡玉梅;山东省四大湖(库)淡水鱼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型调查及致病机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4 曾瑾;产气荚膜梭菌Beta2毒素的细胞毒性与致病机理研究[D];宁夏大学;2017年

5 林初文;产气荚膜梭菌B型C58-1株α、β1和ε毒素的高效表达与免疫效力评价及生产工艺改进[D];吉林大学;2015年

6 宋佰芬;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基因在干酪乳杆菌基因组中的表达及免疫效果评价[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艺然;A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雏鸡病理形态学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2 吴洁;A型产气荚膜梭菌家兔感染模型的建立[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3 刘雪慧;C、D型产气荚膜梭菌二价类毒素疫苗及抗毒素血清的研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4 聂思静;产气荚膜梭菌NetB毒素阻断ELISA方法的建立与应用[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5 马壮;广州市冷鲜鸡产气荚膜梭菌的污染分析及netB菌株的致病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

6 鲍长磊;产气荚膜梭菌不同毒素型多重PCR和α毒素抗体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7 孙刘妹;产气荚膜梭菌四联外毒素基因α-β2-ε-β1在重组干酪乳酸杆菌表达及遗传稳定性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8 王莹莹;A型产气荚膜梭菌主要抗原蛋白筛选及其免疫保护作用[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9 康文娟;鸡源产气荚膜梭菌多重PCR鉴定和药敏实验[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10 贾珊珊;变温模式下乳酸菌对鸡肉制品的生物保护作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5759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5759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b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