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HSPD1胞内介导猪链球菌2型烯醇化酶诱导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机制

发布时间:2020-04-10 19:39
【摘要】: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Type 2,SS2)是诱发细菌性脑膜炎的一种重要病原菌,烯醇化酶(Enolase,ENO)是SS2感染诱发脑膜炎过程中的重要毒力分子。本课题组前期发现猪链球菌2型烯醇化酶(SS2-ENO)诱导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凋亡过程中,细胞热休克蛋白60(HSPD1)含量显著升高,但其具体作用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针对HSPD1介导SS2-ENO诱导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机制展开以下研究。为探讨HSPD1在ENO诱导BMEC凋亡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Western blot、等方法,分析HSPD1含量对BMEC凋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ENO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胞内和胞外HSPD1含量升高。且胞内过表达HSPD1和胞外添加HSPD1可促进ENO诱导的细胞凋亡;胞内敲低HSPD1和胞外抗体阻断HSPD1,会抑制该凋亡。证明HSPD1可促进ENO诱导的细胞凋亡。为研究HSPD1在ENO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的定位,本研究通过荧光标记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ENO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HSPD1含量逐渐减少,胞浆HSPD1含量逐渐增多,HSPD1逐渐由线粒体向胞浆转移。线粒体渗透性也随之改变。说明ENO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膜渗透性增大,致使HSPD1由线粒体向胞浆、进而向胞外发生转移。进一步对胞内胞外HSPD1介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通过Co-IP、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验证胞内HSPD1的互作蛋白并分析其参与的信号通路,发现胞内HSPD1的互作蛋白为actin,并通过Smac-XIAP-Caspase 3信号通路介导凋亡发生。TLR4介导了胞外HSPD1诱导细胞凋亡的过程。最后为验证HSPD1对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影响,以体外BBB共培养模型和健康小鼠进行实验。结果显示体外模型添加HSPD1或小鼠尾静脉注射HSPD1后,体外BBB模型的TEER值显著降低,小鼠体内脑组织摄入的伊蓝染料浓度升高,证实HSPD1可以增加BBB的通透性。本研究证实,ENO诱导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可使胞内胞外HSPD1含量升高,并由线粒体向胞浆、胞外转移,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该研究阐明了HSPD1对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对BBB通透性的影响,丰富了人们对HSPD1功能上的认识,也为SS2脑膜炎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图文】:

烯醇化酶,结构形式,端区


第一篇 文献综述第 1 章 烯醇化酶致病性的研究进展1 ENO 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分布烯醇化酶(Enolase,ENO)是一种广泛分布的胞浆金属酶。在系统分类上,ENO 属于烯醇化酶超家族,如图 1 所示,该家族包括扁桃酸盐消旋酶(MR)、粘康酸盐环异构酶(MLE)和烯醇化酶(ENO)本身共三类[1]。在生物结构上,该家族的酶结构比较保守,且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均具有一个小的 N 端区域和大的 C 端区域。ENO 会以低聚体、二聚体或八聚体的形式存在。在真核细胞和大多数的原核细胞内,ENO 多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2],而在原核生物中,这几种形式均有存在[3]。

示意图,热休克蛋白,功能,示意图


1 HSPD1 的结构、分布与功能分子伴侣蛋白参与维持机体细胞稳定的生理功能,当伴侣分子的组成结构,表达含量,细胞定位等情况发生变异后,会导致疾病发生,例如分子伴侣病等。大量研究已经证实伴侣分子是多种疾病的致病因子。伴侣家族蛋白的典型结构特点是具有两个叠层七亚基环的四聚体结构[56],具有蛋白折叠的功能[57]。真核生物伴侣蛋白 I,也称 HSP60、HSPD1、GroEL,主要分布于线粒体中,在细胞浆、细胞膜、细胞外液、分泌物及一些细胞衍生的囊泡中也有存在[58-61],该蛋白是由 HSPD1 基因编码所形成的 60 kD 蛋白,行使伴侣功能[62]。线粒体中的 HSPD1 具有协助蛋白折叠和增加蛋白热应激的功能[63]。典型的热休克蛋白复合物是由两个独立的七个相同亚基环绕结构构成的,因此该复合物是一个含有中央腔的四聚体[64],该结构特点在其发挥蛋白折叠功能的过程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852.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长贵;;人猪链球菌2型感染及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J];浙江检验医学;2007年03期

2 魏凤;张文通;李峰;苗立中;沈志强;;商品化猪链球菌疫苗分类及特点[J];猪业科学;2018年11期

3 许金蔓;高尚;张信军;成大荣;王彦红;鞠辉明;;1例羊感染猪链球菌的诊断[J];中国兽医杂志;2019年02期

4 赵润修;;猪链球菌2型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疗效观察[J];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01期

5 吴静波;南文金;黄健强;胡鸿惠;彭国良;彭凌;董小英;;猪链球菌通用型和2型双重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技术的建立和应用[J];畜牧兽医学报;2018年02期

6 孙萌;白飞飞;徐丹丹;刘亭亭;齐凯歌;张彦龙;;一株狐源猪链球菌的分离与鉴定[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年04期

7 白海瑛;;猪链球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8年05期

8 刘永富;;猪链球菌2型感染的治疗[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6年12期

9 梁宏波;;猪链球菌2型感染的临床特征和治疗作用评价[J];农民致富之友;2016年24期

10 邵靓;陈斌;裴超信;张毅;邓飞;李丽;周莉媛;丁梦蝶;张睿;邱明双;;2016年四川省猪链球菌2型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畜牧与兽医;201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朝阳;张朋;朱奎;丁双阳;沈张奇;;我国六省区猪链球菌的鉴定,分型和耐药性调查[A];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学委员会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联合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学委员会第5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会议论文集[C];2017年

2 郭刚;芮萍;刘谢荣;王秋悦;杨彩然;马增军;;黑猪源猪链球菌2型的分离鉴定[A];第三届河北省畜牧兽医科技发展大会论文集(上册)[C];2016年

3 郭春娜;王明汝;闫超群;王峰;廖晓萍;孙坚;刘雅红;;头孢喹肟对感染不同初始菌量猪链球菌2型小鼠的药效学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讨论会与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4 王永明;王晓丽;龙冬;马大亮;朱万光;李士成;;一株猪链球菌2型菌株的分离鉴定[A];首届中国兽药大会——兽医生物制品学、兽医微生物学学术论坛论文集(2008)[C];2008年

5 何孔旺;倪艳秀;王继春;何家惠;吕立新;陆承平;姚火春;;猪链球菌2型的快速诊断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6 齐新永;王建;刘佩红;沈莉萍;徐锋;;猪链球菌2型感染普通仔猪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学观察[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贺东生;余小利;;猪链球菌2型基因分型技术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8 孙智远;沈志强;尹燕博;李书光;;猪链球菌2型疫苗效力检验动物模型的新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9 张安定;陈博;慕小凤;李冉;金梅林;;猪链球菌2型新型抗原的筛选、鉴定[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10 黄绍谦;俞伏松;方勤美;郭长铭;朱继昌;林天龙;;屠宰生猪体内猪链球菌2型带菌情况调查[A];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兽医专家 王克强;猪链球菌的预防与治疗[N];吉林农村报;2017年

2 易新健 刘准;如何防控猪链球菌耐药性的产生[N];河北科技报;2017年

3 胡佑志;如何防治猪链球菌[N];河北科技报;2015年

4 记者 曾星 董敬民;北京局猪链球菌检测获重大突破[N];中国国门时报;2005年

5 杨三军 周俏春;四川“怪病”,,缘何死亡率偏高?[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6 记者 郑灵巧;猪链球菌研究进展改变救治原则[N];健康报;2009年

7 罗仰明邋刘慧婵;我国2型猪链球菌研究取得新突破[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8 张荔子 冯友军;猪链球菌可引发中毒性休克综合征[N];健康报;2006年

9 记者 王忠德;本月中旬集中消毒防控猪链球菌[N];兰州日报;2006年

10 国家外来动物疫病诊断中心 刘华雷 赵永刚 王君玮 赵云玲 李林 郑东霞 孙承英 王珊 刘佩兰 宋翠平 范伟兴 陈义平 王志亮;与猪链球菌Ⅱ型“零”接触[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云;猪链球菌2型SntA蛋白在致病过程中的功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

2 许仲e

本文编号:26226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6226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a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