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布鲁氏菌VceC缺失菌株的构建及其对山羊滋养层细胞内质网应激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4-12 18:52
【摘要】:布鲁氏菌(Brucella)是革兰阴性兼性胞内寄生菌,其所引起的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给养殖业和公共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布鲁氏菌主要感染牛、绵羊和山羊,引起怀孕母畜流产和雄性动物不育。人类感染布鲁氏菌病主要呈现慢性持续性感染,表现波浪热、全身乏力、多汗以及关节疼痛等症状。布鲁氏菌作为胞内寄生性细菌,其独特的胞内生存策略对于布鲁氏菌的致病性具有关键作用。Ⅳ型分泌系统(typeⅣsecretion systems,T4SS)是布鲁氏菌的重要毒力因子,在介导布鲁氏菌胞内存活和抑制宿主免疫应答中起关键作用。VceC是布鲁氏菌T4SS分泌的效应蛋白,研究其在宿主细胞中的生存及作用机制,对于阐明布鲁氏菌病的发生机制和有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通过构建PUC19G-Vce C同源重组载体并转入猪布鲁氏菌S2株(B.suis S2)感受态细胞中,通过PCR筛选获得VceC缺失菌株(ΔVceC);利用ΔVceC菌株侵染山羊滋养层细胞(goat trophoblast cells,GTC),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GTC凋亡情况,同时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通路标志蛋白cleaved caspase3、pro-caspase9以及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相关性促凋亡分子CHOP的表达情况,探究ΔVceC菌株对GTC凋亡的影响;此外,通过检测内质网专有伴侣分子GRP78以及未折叠蛋白质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通路中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探究ΔVceC菌株侵染GTC对ERS以及UPR通路的影响,利用Tm和4-PBA改变GTC内质网应激状态,检测ΔVceC菌株侵染GTC对其胞内增殖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1.克隆布鲁氏菌VceC基因上、下游同源臂以及庆大霉素基因,构建布鲁氏菌同源重组载体PUC19G-VceC,将其转入B.suis S2感受态细胞,通过PCR筛选获得ΔVceC菌株。2.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ΔVceC菌株侵染GTC在12 h、24 h、48 h后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表明ΔVceC菌株促进了GTC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凋亡通路蛋白cleaved caspase3、pro-caspase9和CHOP表达量,结果显示cleaved caspase3和CHOP表达量上调,而pro-caspase9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表明ΔVceC菌株可通过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通路引起宿主细胞的凋亡。3.用ΔVceC菌株侵染GTC,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在侵染24 h和48 h后,GRP78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表明ΔVceC菌株侵染GTC可引起其内质网应激。进一步检测激活UPR信号通路的相关蛋白,结果显示,ΔVceC菌株在侵染GTC24 h和48 h后,磷酸化的IRE1表达量相对于B.suis S2是下调的,而eIF2α、ATF6-α和ATF6-β表达量无显著差异,提示VceC参与布鲁氏菌介导的IRE1信号通路的激活。此外,利用Tm和4-PBA改变内质网应激状态,检测ΔVceC菌株侵染GTC对其胞内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用0.5μg/mL Tm预处理GTC,与B.suis S2组相比,增加GTC内GRP78表达量的同时显著地抑制了ΔVceC菌株在GTC内的增殖;反之,用1μM 4-PBA预处理GTC,与B.suis.S2组相比,ΔVceC菌株组降低了GTC内GRP78的表达量的同时显著增加了ΔVceC菌株在GTC内的增殖,说明不同的内质网应激状态对ΔVceC菌株在GTC内的增殖具有影响。
【图文】:

布鲁氏菌,生存周期,宿主细胞


未折叠蛋白反应是真核细胞中分泌和跨膜蛋白合成,折叠和加工的主要细胞器。炎症和氧化应激在内的病理刺激都会打破内质网的稳态功能,导,这种状况被称为内质网应激。大量研究表明,ERS 在各种心血血性心脏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质错误折叠过程中,蛋白质在内质网腔中的积累激活适应性反应蛋白质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Kadowaki et al. 器检测到 UPR 信号通路包括 IRE1,蛋白激酶样内质网激酶(PRK)和转录激活因子 6(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6,ATF6)Schuck et al. 2009)。如果 UPR 不能恢复正常并缓解 ERS,将诱促凋亡分子 C/EP 同源蛋白(C/EP homologous protein,,CHOP)通路,IRE1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 2 介导的凋亡通路以及图 1-1 布鲁氏菌在宿主细胞内的生存周期(Ke et al. 2015)Fig. 1-1 The life cycle of Brucella within host cells

布鲁氏菌,革兰氏染色


ceC 重组质粒 10 μL 和布鲁氏菌感受态 100 μL 于离杯中,置于电转仪中,电压 1.8 KV,点击时间 6 mB 培养液,置 37℃恒温摇床中 180 rpm/min 24 h。液涂于 TSA 庆大霉素抗性平板上,培养 72 h。筛选中取出 TSA 平板培养基,挑出生长状况良好的单抗性培养基的 10 mL 离心管中,置于 37℃摇床中 h 菌液。采用 PCR 方法鉴定筛选菌株,并将筛选正。染色鉴定结果.suis S2 灭活菌液进行革兰染色,镜检结果如图 2-1性菌,油镜下观察显示为单个散在呈短杆状或球状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852.6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卿蕊;向晴可;刘众齐;肖非;阳帆;;不同铝佐剂明显增强布鲁菌外膜蛋白31(Omp31)的免疫接种效果[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8年02期

2 陈淑英;张敬军;时朝辉;林勇;;布鲁氏菌病防治研究进展[J];医学动物防制;2016年09期

3 高彦辉;赵丽军;孙殿军;顾爱华;张作文;董尔丹;;布鲁氏菌病防治基础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4年06期

4 孙涛;赵宝;冉红志;朱永周;许敏;;布鲁氏菌病病原学研究进展[J];家畜生态学报;2014年01期



本文编号:26250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6250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f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