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中国地方黄牛3个毛色相关基因(MC1R、TYRP1和ASIP)的多态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0 22:47
【摘要】:毛色作为一种容易被识别的标记,在家畜品种鉴定以及杂交选育的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外已经报道了很多与毛色表型相关的基因。中国黄牛遗传资源丰富,毛色表型也非常丰富,但国内对毛色基因在中国黄牛上的报道不多,仅限于个别品种,无法全面揭示中国黄牛毛色相关基因的遗传多态性。本试验以中国13个地方黄牛品种和2个国外品种(安格斯牛、婆罗门牛)共计1116个个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扩增、测序和关联分析等方法,探究MC1R、TYRP1和ASIP三个毛色基因多态性与中国黄牛毛色的相关性,主要结果如下:(1)在中国黄牛MC1R基因外显子中检测到前人报道的1个SNP(c.296TC)和1个indel(c.310del),这两个变异共定义出三种等位基因(E~D、E~+和e),但这三种等位基因均不能用于区分中国黄牛的不同毛色表型。(2)在中国黄牛TYRP1基因第7外显子发现前人报道的1个SNP(c.1300CT),该突变为错义突变,导致组氨酸改变为酪氨酸,但是该突变不能用于区分中国黄牛的褐色表型和非褐色表型。(3)在牛ASIP基因第3外显子中检测到1个错义突变(c.190AG),导致其编码的氨基酸由精氨酸变为甘氨酸,但该SNP与中国黄牛任何毛色表型都未表现出绝对的相关性。本研究全面揭示了中国黄牛3个毛色相关基因(MC1R、TYRP1和ASIP)的遗传多态性,但未发现特有的SNP与中国地方黄牛毛色表型相关,表明中国地方黄牛毛色表型非常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
【图文】:

虎斑,毛色,红棕色,褐色


第一章 文献综述.1 中国黄牛遗传资源的现状在中国,“黄牛”是对我国固有的、长期以役用为主的家牛群体的总称。在我国古,人们喜欢黄色,在繁殖的时候有意的选择黄色的牛留种,所以习惯称之为黄牛。实,我国家牛的被毛除黄色外,还有很多其他颜色(图 1-1),比如以黄色和褐色为的大别山牛和皖南牛;以红棕色为主的秦川牛和郏县红牛;以黑色为主的渤海黑牛务川黑牛。中国黄牛在生物学分类中属牛亚科(Bovine)、牛属中的普通牛种(Bosaurus)。中国黄牛特征明显,毛色多以黄色为主,均属于短角型,役用性能强,肉质美浓郁,遗传缺陷基因频率低,耐粗饲,耐干旱,抗性好。中国地域辽阔,中国黄分布区域广,由于不同地域的生态环境各不相同,在长期的驯化过程中,为了适应种多样的生存条件,形成了很多独具特色的地方黄牛品种。根据 2011 年修订的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牛志》记载,我国目前有地方黄牛品种 53 个、培育品种 8 个国外引入品种 11 个。中国黄牛品种拥有广阔的遗传基础和丰富的遗传变异。

黑色素,黑素


黑色素细胞增殖并占据整个间质细胞。在黑素细胞的早期ITF 蛋白对其存活起着重要的作用。c-kit 因子的 73 位的丝氨酸被磷酸化增强,MITF 因子被 c-kit 激活后才能在黑色素发生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素细胞迁移后到达滤泡层、毛囊和真皮层,虽然滤泡间的生黑素细胞有退化或死亡,但滤泡生黑色素细胞可以持续产生黑色素(Schraermeyer &994)。素包括两种类型,黑色至褐色的真黑素和黄色至红色的褐黑素。真黑素-二羟基吲哚(DHI)和 5,6-二羟基吲哚-2-羧酸(DHICA)单元以及它们产物衍生出的吡咯单元组成的高度异质的聚合物,而褐黑素主要由含硫生物组成。这两种色素都是衍生自共同的前体多巴醌,多巴醌是一种高,其通过酪氨酸酶的作用由酪氨酸产生,在没有硫醇化合物的情况下经,产生真黑素。在有硫醇化合物例如半胱氨酸的情况下,,会产生一种多物—半胱氨酸多巴胺。进一步氧化通过苯并噻嗪中间体产生褐黑素。哺主要取决于真黑素和褐黑素的比例。真黑素的比例增加导致颜色变深变的比例增加则导致淡黄色或微红色(Kangseok et al. 2010)。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823.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景炅婕;贾秀生;梁琛;乔利英;潘洋洋;刘建华;;MC1R基因在不同毛色太行山羊皮肤组织中的表达[J];中国畜牧杂志;2017年03期

2 燕海峰;李志才;易康乐;张佰忠;舒鸣;朱立军;;湘西黄牛毛色控制基因MC1R多态性研究[J];家畜生态学报;2010年04期

3 任玉红;任彬;范瑞文;朱芷葳;杨勇;李辉;董常生;;羊驼MC1R基因克隆及其在不同毛色个体中表达水平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2009年06期

4 刘满清;刘清神;方梅霞;谢亮;聂庆华;;沙皮犬MC1R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4年23期

5 姜俊兵;任杰;于秀菊;董常生;;中国羊驼种群MC1R基因的PCR-SSCP分析[J];家畜生态学报;2010年03期

6 郑嫩珠;王安静;陈晖;朱志明;缪中纬;李盛霖;董晓宁;王光瑛;;半番鸭和北京鸭MC1R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8年11期

7 刘宇;张桂贤;王雪娇;崔丽君;王烨;陈天直;刘伟;;家鸽及边鸡的MC1R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年01期

8 张秋月;任玉红;范瑞文;任彬;;羊驼MC1R基因的扩增与生物信息学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2期

9 尹志红;王恩峰;白瑞;庞全海;;RNAi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中MC1R基因表达的影响[J];畜牧兽医学报;2014年02期

10 张涛;路宏朝;江海;李丽霞;;略阳乌鸡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基因变异及蛋白质结构的预测[J];贵州农业科学;201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尹志红;王恩峰;庞全海;;针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C1R基因应用反向转染法转染siRNA[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第三届中国兽医临床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陈思;钟金城;王永;柴志欣;马志杰;;牦牛MC1R基因的克隆测序及其多态性研究[A];中国遗传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09-2013)[C];2013年

3 师科荣;王爱国;李宁;邓学梅;;中国地方猪种黑素皮质激素受体1基因(MC1R)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英文)[A];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陈思;钟金城;廖伟璇;王侠;马志杰;;天祝白牦牛与九龙牦牛MC1R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A];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十五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5 任玉红;杨刚;范瑞文;朱芷葳;董常生;;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在羊驼皮肤组织中表达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分会第十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2年

6 王红;许爱娥;王红;刘维达;熊墨淼;金力;;黑素激素1受体(MC1R)和P基因在西藏群体的皮肤色素个体差异中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A];2002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7 罗龙飞;雷铁池;;真皮成纤维细胞MC1R分子低表达可能关系到瘢痕疙瘩皮损的形成[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8 杨前勇;叶俊华;关键;任军;谢爱芳;徐波;;黑素皮质激素受体1(MC1R)基因系统发育树与犬的毛色[A];第十一次全国养犬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蔺海朝;王继英;郭建凤;武英;;山东省地方猪种及培育品种MC1R基因多态性研究[A];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十五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龚石;陈抗;王玲;;MC1R在不同人种皮肤颜色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唐现文;黑羽番鸭血液生化指标与肉用性状关联分析及MC1R、MC4R遗传效应表达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7年

2 刘益平;中国乌骨鸡遗传多样性及家鸡起源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一博;中国地方黄牛3个毛色相关基因(MC1R、TYRP1和ASIP)的多态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2 许华伟;朝鲜鹌鹑MC1R基因克隆及其在不同羽色个体中表达水平的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2年

3 周兵;浙东白鹅和朗德鹅MC1R基因变异与定量表达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安静;鸭MC1R基因的克隆测序与半番鸭羽色AFLP分子标记[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5 张波;藏猪MC1R及基因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6 田宽校;灵山土鸡MC1R基因的多态性与羽色的相关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7 赵世烨;不同色型棕背伯劳(Lanius schach)冬春季家域比较及其MC1R基因序列初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杜晓明;边鸡MC1R和TYR基因序列及mRNA表达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3年

9 张秋月;羊驼MC1R在绵羊黑色素细胞内特异性表达的转基因载体的构建[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10 胡建尊;瓯江彩鲤体色相关基因MC1R的克隆、表达和TYR的选择压力分析[D];上海海洋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350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6350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4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