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霍乱弧菌MSH基因簇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1 21:31
【摘要】:霍乱弧菌为革兰氏阴性菌,是流行性病霍乱的病原体。霍乱弧菌的侵染周期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处于体外的水生环境,另一个阶段处于宿主体内的肠道环境。霍乱弧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无论是在体外的水生环境还是在体内的肠道环境中对于霍乱弧菌的生存而言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霍乱弧菌的IV型菌毛(MSHA,Mannose-sensitive Hemagglutinin)对于生物被膜的形成至关重要。研究发现当霍乱弧菌进入宿主肠道后MSHA基因簇的表达受到抑制,然而在感染霍乱的病人的粪便中可观察到以生物被膜形式存在的霍乱弧菌。因此,我们推测霍乱弧菌很可能在侵染初期需要抑制MSHA菌毛的表达,以逃逸宿主天然免疫系统的攻击,然而在侵染后期又需要形成新的生物被膜,以便其进入下一个侵染周期。然而,霍乱弧菌中MSHA基因簇的调控机制仍然不清楚。MshH是大肠杆菌调节蛋白CsrD的同源物,是一种特殊而复杂的转录后调控级联的组成部分。在大肠杆菌中CsrD能够增强对调控蛋白CsrA与mRNA的结合具有抑制作用的RNase E的依赖性降解,而在霍乱弧菌中其功能未知。本研究旨在探究mshH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首先构建霍乱弧菌基因表达文库,利用荧光报告系统对该基因文库进行筛选,通过对2.5万菌株的筛选,发现在大肠杆菌中VC1371能特异性的激活mshH的转录。为了进一步确定VC1371蛋白是否直接调控mshH基因的表达,利用过镍柱纯化的方法成功纯化得到VC1371蛋白,通过凝胶电泳迁移实验(EMSA,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结果发现VC1371可以与mshH的启动子序列结合,经过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发现mshH在霍乱弧菌vc1371基因缺失突变株(?vc1371)中的表达相比较野生型明显减弱。通过分析突变株生物被膜的形成情况,发现当VC1371缺失后,生物被膜的形成减少。这说明在霍乱弧菌中VC1371可以调控mshH的转录,并通过对mshH的调控作用影响霍乱弧菌生物被膜的形成。通过制备MshA多克隆抗体并对霍乱弧菌野生型菌株和?vc1371的MshA蛋白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发现MshA在?vc1371中的表达量相比野生型减弱。而在VC1371回补株中MshA表达量得到恢复,甚至比野生型更高。这说明,霍乱弧菌VC1371可能通过激活mshH的表达从而调控MshA的合成。为了验证VC1371对mshH的调控是否在霍乱弧菌宿主定殖过程中发挥作用,将?vc1371和vc0398的基因缺失突变株(?vc0398)分别与野生型菌株进行乳鼠和成鼠的肠道竞争定殖实验,结果表明?vc1371与?vc0398在乳鼠肠道中的定殖能力比野生型菌株要强,而?vc1371与?vc0398在四周龄的成鼠中的定殖能力均比野生型要弱。综上所述,本研究证明了VC1371可以特异性激活霍乱弧菌中mshH的表达,VC1371的缺失会使mshH的启动子表达减弱、MshA蛋白表达降低以及生物被膜的形成减少,并且VC1371蛋白可以在体外与mshH的启动子序列结合。最后发现?vc1371与?vc0398在霍乱弧菌感染的初期和后期的宿主定殖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本研究结果为研究MSH基因簇的表达调控以及生物膜形成的分子机制方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852.61
【图文】:

酶切图,霍乱弧菌,基因组,验证法


的转化的平板上长出的0 管。每个库再吸取 1 m每个库再按照“1 mL 菌液载体酶切验证法,成功提取了霍乱弧菌值为 1.8~2。将基因组进验证如图 2.1 所示。载体24-Km,泳道 2 为酶切后

酶切图,载体,霍乱弧菌,基因组


载体酶切验证法,成功提取了霍乱弧菌值为 1.8~2。将基因组验证如图 2.1 所示。载体24-Km,泳道 2 为酶切后 2.1 霍乱弧菌基因组酶切ication of Vibrio cholerae gen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丽荣;黄辉涛;方艳梅;林毅雄;魏泉德;李柏生;;霍乱弧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谱库的构建[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8年02期

2 付溥博;张琳;曾静;张西萌;魏咏新;魏海燕;耿荣;;北京港口水产品中非O1/O139群霍乱弧菌MLST分型研究[J];中国兽医杂志;2018年04期

3 王昌军;赵丽青;马云;方佩佩;崔淑华;贾俊涛;姜英辉;唐静;梁成珠;李正义;;进口黑虎虾中霍乱弧菌的鉴定及其挥发性产物分析[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7年11期

4 蔡周梅;郭永强;彭美薇;盘珍梅;;2009年-2013年梧州市外环境霍乱弧菌监测现状评价[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5年07期

5 巩西玲;;两种霍乱弧菌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年02期

6 张静;陈真;唐漪灵;沈静;王姗;姚红;;上海市虹口区水环境霍乱弧菌监测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2年04期

7 胡婕;陈茂义;;一株生化变异的0139群霍乱弧菌分离鉴定[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年03期

8 刘敏芝;温怀加;黄棉汝;廖晓伟;钟锦育;叶环环;;食品与外环境霍乱弧菌调查分析和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8年23期

9 杨小蓉;徐耀方;冯泽惠;赵晋;何树森;;2006年四川省部分地区霍乱弧菌毒力基因检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7年06期

10 吕和荣;李玉清;;黑龙江省首例O_(139)型霍乱弧菌诊断结果报告[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守义;胡玉山;李孝权;邓志爱;庞杏林;;非可培养状态下霍乱弧菌01群稻叶型的蛋白质谱特征分析[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戴佳傲;;弧菌感染及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A];2017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3 杨彬;王国永;王梅;孙林;段玉芹;;山东省霍乱弧菌毒力基因分布初步检测[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杨燕忠;吴松浩;;万氏对虾非0-1群霍乱弧菌病的病原研究[A];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生态学分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5 张丽荣;黄辉涛;方艳梅;;霍乱弧菌MAIDI-TOF MS谱库的构建[A];2017新发传染病研究热点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6 金春光;石优章;徐景野;;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对O139霍乱弧菌分型的研究[A];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刘秀峰;;应用PCR方法检测霍乱弧菌及霍乱弧菌的耐药性分析[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于福先;范泉水;李作生;邱薇;张富强;李丽红;郑颖;李刚山;黄勇;;霍乱弧菌OmpW的基因克隆、原核表达、基因免疫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9 陆群英;程苏云;叶菊莲;占利;罗芸;张政;;霍乱弧菌溶血素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序列分析[A];2007年浙江省医学病毒学、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吴至成;覃西;伍丽娴;李影林;;一株不典型非O1群霍乱弧菌(海南株)的发现及鉴定[A];2012年海南省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延宏;科学对待“非典”[N];科技日报;2003年

2 韦辰;小心霍乱弧菌趁热作“乱”[N];科技日报;2006年

3 王有国;霍乱弧菌自述[N];家庭医生报;2006年

4 记者 陈静莹;汕头附近海域未被霍乱弧菌污染[N];汕头日报;2008年

5 韩洪波;丹东局加强鸭绿江水霍乱弧菌监测工作[N];中国国门时报;2008年

6 记者 王艳红;霍乱弧菌基因组测序完成[N];人民日报;2000年

7 ;打两支“水患”预防针[N];医药经济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白雪;此文重口 胆小者请绕行[N];中国青年报;2014年

9 小风;肥皂洗手最好洗两遍[N];山西科技报;2000年

10 钱伟;碗筷消毒应彻底[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斌;霍乱弧菌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影响因素及调控机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年

2 朱利;鲍鱼养殖水系中霍乱弧菌基因水平转移的初步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3 王洪敏;霍乱弧菌检测芯片的研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4 张娟;O1群小川型霍乱弧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应用及其识别表位模拟肽的筛选鉴定[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5 付秀萍;海藻施万菌和霍乱弧菌应对高盐环境的耐盐机制分析[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5年

6 陈保立;霍乱弧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转录组及蛋白组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

7 张翠彩;霍乱弧菌流行菌株整合子区结构特征及其应对不同环境的转录分析[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年

8 芮浩鹏;从鱼到人:主要病原性弧菌的致病机理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谢婧;三株霍乱弧菌基因组文库的构建与鉴定及含ctxΦ阳性克隆子的筛选[D];郑州大学;2003年

10 王玉宁;影响霍乱弧菌在宿主体内定殖的生理调控因素的相关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悦;霍乱弧菌MSH基因簇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9年

2 李凤娟;我国部分省份非01/0139群霍乱弧菌和气单胞菌的分子特征分析[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年

3 杜鹏程;霍乱弧菌不同血清群可移动基因元件的特点和进化关系分析[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5年

4 盛颖;霍乱弧菌锌吸收系统的调控及其对生理功能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6年

5 王鑫蕊;基于上转发光免疫层析霍乱弧菌多重检测技术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7年

6 袁玉起;山东省霍乱弧菌的时空分布及变化[D];山东大学;2014年

7 薛媛媛;霍乱弧菌DsbA蛋白功能的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7年

8 史梦婷;霍乱弧菌DsbC蛋白功能的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7年

9 陈荣凤;广东省O1/O139群霍乱弧菌耐药分析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10 肖媛;广东省1985~2013年非O1/O139群霍乱弧菌分子特征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246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7246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7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