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黏菌素对猪源大肠杆菌野生型折点与体外药效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4 12:40
【摘要】:抗菌药物敏感性判定标准(折点)可为检测病原菌耐药性,确定耐药率、耐药水平提供关键的解释标准。折点包括:野生型折点(CO_(WT))、临床折点(CO_(CL))以及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折点(CO_(PD))。目前被广泛认可的制定折点的组织机构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和欧洲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委员会(EUCAST)。我国尚未设立折点制定机构,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只能参考国外制定的折点标准。实际上我国兽医临床的用药模式、细菌的耐药水平及耐药程度与国外的并不完全一致,因此,迫切需要建立符合我国自身情况的判定标准。大肠杆菌是黏菌素的靶细菌之一,而黏菌素对大肠杆菌的体外药效学数据相对比较匮乏,这些数据是制定黏菌素对大肠杆菌折点的重要依据。CO_(WT)或流行病学折点(Ecoff)作为细菌耐药性表型监测的判定标准,在最终折点没有建立之前,对细菌耐药性的发现和发展能起到预警作用。mcr-1是近年来发现的由质粒介导的编码黏菌素耐药性的基因,ISApl1序列的存在有利于mcr-1的转移及捕获其它可移动元件,因此,分析mcr-1在黏菌素耐药性中的作用对于进一步研究其分子耐药机制及其耐药性的防控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采集我国主要省市规模化养猪场的猪肛门拭子,经实验室培养、分离、纯化和鉴定,最后成功分离出1222株猪源大肠杆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黏菌素对猪源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体外药效学试验方法研究黏菌素对致病性猪源大肠杆菌的最小杀菌浓度(MBC)、抗菌后效应(PAE)、最小防突变浓度(MPC)和突变选择窗(MSW)。结果表明,黏菌素对猪源大肠杆菌为杀菌型抗菌药(MBC=1~4MIC),具有体外PAE,且MSW较宽。药敏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猪源大肠杆菌对黏菌素的敏感性偏低,耐药问题较严重,通过绘制黏菌素对这些菌株的MIC值分布直方图,运用统计学方法确定黏菌素对猪源大肠杆菌的CO_(WT)/Ecoff为16μg/mL。本研究选择从河南地区筛选出的56株黏菌素耐药菌株(MIC≥8μg/mL),对其耐药性产生与转移的可能性等进一步分析。首先采用PCR方法检测介导黏菌素耐药的mcr-1基因,其中有35株(62.50%)黏菌素耐药菌扩增出mcr-1基因。采用PCR-mapping方法对上述35株阳性菌mcr-1周围的环境进行分析,探讨其转移的能力及其捕获其它可移动元件的可能性。共检测出三种不同的基因环境,20株大肠杆菌在mcr-1上下游均存在ISApl1序列,7株只在mcr-1的上游有ISApl1序列,8株在mcr-1周围未发现ISApl1序列。采用药敏纸片法检测mcr-1阳性大肠杆菌的耐药表型,结果表明,这些菌株耐药谱较广,同时我们还扩增出其他耐药基因,如:NDM-1、CTX-M-15、AAC(3)-IV、Ant(3″)-I和AAC(3)-II,与其耐药表型基本一致。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猪源大肠杆菌对黏菌素敏感率偏低,耐药问题较严重,在黏菌素耐药菌株中介导黏菌素耐药的mcr-1基因检出率较高,同时在mcr-1阳性菌株中还发现与其他耐药基因共存的现象,确定黏菌素对猪源大肠杆菌的CO_(WT)/Ecoff为16μg/mL。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852.612
【图文】:

技术路线图


技术路线图

大肠杆菌,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菌落


图 3-1 大肠杆菌在麦康凯和伊红美蓝培养基上的分离结果Figure 3-1 The results of E.coli separation by MAC and EMB.1.2 革兰氏染色镜检将选择性培养基(EMB/MAC)初步分离出的,疑似为大肠杆菌的单一菌落,进行革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利侠;李舒强;;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与对策[J];畜牧兽医杂志;2013年01期

2 杨启文;朱任媛;王辉;;药敏试验折点的设定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0年04期

3 李然;王睿;李碧艳;;多粘菌素对泛耐药革兰阴性杆菌严重感染临床应用新进展[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9年06期

4 张留t

本文编号:27278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7278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7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