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发情期和间情期奶山羊卵巢全基因组甲基化差异分析

发布时间:2020-08-01 17:51
【摘要】:DNA甲基化在基因表达、X染色体的失活、细胞分化、染色质结构维持和胚胎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DNA甲基化在卵巢活动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以关中奶山羊为研究对象,采用全基因组亚硫酸氢盐测序(WGBS)和生物学信息分析方法,绘制奶山羊卵巢在发情期(ES)和发情间期(DS)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图谱,经过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在ES和DS的卵巢中,发现了明显的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模式。与DS组相比,ES组共有26910个区域的甲基化上调,21453个区域的甲基化下调(P≤0.05,甲基化比例倍数变化≥2)。2.差异甲基化区域分析显示,基因体区甲基化程度较低,上游与基因体连接区域甲基化程度较高。ES样品中STAR、FGF2、FGF12、BMP5、SMAD6基因的甲基化率低于DS样品组(P≤0.05,甲基化率倍数变化≥2)。与之相反,ES样品组中EGFR、TGFBR2、IGF2BP1和MMD2基因的甲基化率均高于DS样品组。3.在GnRH信号通路(KO04912)、卵巢类固醇发生通路(KO04913)、雌激素信号通路(KO04915)、催产素信号通路(KO04921)、胰岛素分泌通路(KO04911)和MAPK信号通路(KO04010)中发现223个差异甲基化的基因。本研究对奶山羊发情期(ES)和发情间期(DS)卵巢高分辨率的DNA甲基化进行大规模比较,研究结果表明,NR5A2、STAR、FGF2和BMP5基因可能在调控奶山羊的发情行为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827
【图文】:

生殖周期,黄体细胞,成熟卵泡,生命期


图 1-1 卵巢的发育以及卵泡的形成Figure 1-1 Ovarian development and follicular formation(Smith , et al. 2014) 卵泡的功能泡的生长和退化、排卵、成熟卵泡细胞向黄体细胞的分化以及卵巢中黄后的消亡在生殖周期的短时间内发生,并在女性生殖生命期间反ride , et al. 2012)。具体的卵泡形成图见图 1-1。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促进胎干细胞中大约有 14%~28%在胎儿时期发育成了雌性生殖细胞。卵

甲基化转移酶,去甲基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进而会导致使新合成的 DNA 链未被甲基化,此过程被称为 DNA 被动去甲基化;研究证明,被动去甲基化过程与 DNA 半保留复制存在联系。有试验已经表明,存在着一种甲基结合蛋白 MBD2,具有去甲基能力,因此可以认为 MBD2 就是一种去甲基化的酶(Lee , et al. 2001, Sansom , et al. 2003)。依据真核生物 DNA 甲基化转移酶的功能和序列的同源性差异,可将其分为四类:第一类,维持 DNA 甲基化转移酶(DNMT1 或维持甲基化酶);第二类,甲基化转移酶 2(DNMT2);第三类,从头甲基化酶(DNMT3);第四类,CMT(张永宏,2014)。如图 1-2 所示即为 DNA 甲基化转移酶家族成员的结构示意图(张永宏,2014)。

DNA甲基化,细胞,表观,遗传缺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如图 1-3 所示的正常细胞的完美表观遗传平衡(Rideout , et al. 1990)。癌细了复杂的变化。观察到的表观遗传变异可概括为:(1)CpG 岛启动子高甲基化和去乙酰化对抑癌基因的转录沉默;(2)全基因组低甲基化;(3)印迹(LOI)事件的丢)表观遗传缺乏对基因组内寄生虫的抑制;(5)染色质相关基因的遗传缺陷的出现都是独特但相互关联的特征(Esteller M and Herman J G,20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波;陈彦清;张良明;杨胜勇;李琳丽;;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抑制剂研究进展[J];药学学报;2017年07期

2 刘昆;陈燕;郝素云;张丽红;王丽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与16S rRNA甲基化酶表达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年21期

3 欧萌萌;凌卫明;袁建民;;导致高水平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的16S rRNA甲基化酶临床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年23期

4 张志平,高翼之,王世浚;DNA甲基化与基因表达[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1988年05期

5 何忠效,顾郁;甲基化作用增强了盐效应对M.L.DNA大分子构象的影响[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89年12期

6 区炳明;陈琳;宋玉洁;朱国强;;临床16S rRNA甲基化酶的研究新进展[J];中国兽医学报;2014年04期

7 林秀梅;钟雯婷;王春丽;王顺清;;组蛋白去甲基化酶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在急性白血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1年06期

8 叶覃;Andreana HOLOWATYJ;Roselyne M.LABBE;刘辉;ZengquanYANG;;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家族中组蛋白去甲基化酶4作用机制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J];转化医学杂志;2014年01期

9 孙曼;生秀杰;;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J];肿瘤学杂志;2013年04期

10 刘振茹;凌保东;;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6S rRNA甲基化酶研究进展[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德桂;;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筛选和鉴定[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6年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6年

2 费秋萍;张顺;蔡挺;胡珊珊;吴春丽;;外源性16srRNA甲基化酶研究进展[A];浙江省免疫学会第十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6年

3 郭晓强;张巧霞;黄卫人;蔡志明;;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在肾细胞癌中的作用和机制[A];遗传多样性:前沿与挑战——中国的遗传学研究(2013-2015)——2015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5年

4 陈忠周;;组蛋白去甲基化酶LSD2/AOF1/KDM1b复合物结构和功能研究[A];中国晶体学会第五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大会(大分子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汪宏良;邹义春;柯俊;鲍群丽;罗卓跃;;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16S rRNA甲基化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研究[A];湖北省暨武汉市微生物学会分析微生物专业委员会第十届第五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蒋佰玲;马金莲;李金凤;郑一超;赵文;刘宏民;;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2的原核表达和分离纯化[A];2014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四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4年

7 陈报恩;叶飞;李琦;杨财广;;核酸去甲基化酶小分子抑制剂研究[A];第八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陈飞;方瑞;杨慧蓉;董争红;房健;朱婷婷;巩微;石雨江;徐彦辉;;LSD2/KDM1b的结构研究和功能研究——LSD2/KDM1b识别底物与酶活调节的新机制[A];中国晶体学会第五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大会(大分子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郑一超;林丹;林燕;倪彰蔚;赵文;刘宏民;;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1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和抗肿瘤药效学评价[A];2014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四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4年

10 连佳;黄圆圆;崔秀宏;高飞;安晓荣;侯健;;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在小鼠卵巢组织中的表达[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张国芳;蓝斐:创新是信心和习惯[N];科技日报;2013年

2 王建新 主持;衰老可以预测吗?[N];医药经济报;2016年

3 李瑶 记者 王春;基因活性调控新机制有望抑制癌变[N];科技日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帅;组蛋白去甲基化酶PHF8激活ATR信号通路的分子机理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9年

2 侯杰;灰霉菌组蛋白去甲基化酶BcJar1功能分析及致病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3 刘士霞;逆境胁迫相关蛋白和含有JmiC结构域的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在番茄抗病中的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4 孙海燕;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3对TNF-α诱导外源性成骨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

5 方剑武;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介导的表观修饰调控AML细胞分化的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6 贾筱诗;组蛋白甲基化酶Setd2在锶促进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D];武汉大学;2018年

7 吴彦萍;PHF6和SUV39H1相互作用调节rDNA转录的机制研究[D];清华大学;2017年

8 黄双占;拟南芥组蛋白H3K4去甲基化酶JMJ17在干旱胁迫和脱落酸应答途径中的功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9 孙江涛;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2C在非小细胞肺癌干性维持及TKIs获得性耐药中的调控作用[D];郑州大学;2017年

10 蒋曹德;猪DNA甲基化与杂种表现的关系及遗传多样性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金纯;m~6A去甲基化酶FTO调节MZF1基因的验证及其作用位点的鉴定[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2 薛平方;ErmB突变对其甲基化活性和最低抑菌浓度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9年

3 张效川;发情期和间情期奶山羊卵巢全基因组甲基化差异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4 王飞龙;DNA甲基化酶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在尼罗罗非鱼中的表达和功能初探[D];西南大学;2019年

5 高盼;基于高通量数据的急性髓性白血病甲基化基因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6 刘雅;GATAD2A:CARM1的新型非组蛋白甲基化底物[D];厦门大学;2018年

7 程祺峻;产前乙肝病毒感染对胎儿脐带血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影响及重要功能基因的验证[D];厦门大学;2018年

8 张峗恺;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5b和RNA结合蛋白Rbm25在免疫炎症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9年

9 王丹;拟南芥叶片衰老过程中DNA甲基化模式变化及其对基因表达的调控[D];浙江大学;2017年

10 李莹;玉米二倍体与单倍体的基因组DNA甲基化差异及生理指标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777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7777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e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