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单增李斯特菌Lmo0331蛋白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2 21:49
【摘要】: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重要的人兽共患食源性病原菌,对人和多种动物的健康威胁较大。LM能在多种毒力因子作用下,穿越宿主的肠道屏障、血胎屏障和血脑屏障,从而引起败血症、脑膜炎、流产等疾病,死亡率高达30%。LPXTG基序表面蛋白在LM感染细胞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Lmo0331蛋白是根据LM全基因组序列推测的LPXTG基序表面蛋白,但是其功能尚不清楚。本研究以绵羊李斯特菌病的脑组织分离株LM90SB2(血清型4b)为研究对象,首先对LM90SB2的lmo0331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LM90SB2的lmo0331基因缺失株,与亲本株比较,对不同细胞粘附侵袭能力、小鼠的致病性、环境适应性等生物学特性,初步探究lmo0331基因的功能。为进一步研究LM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1.LM90SB2 lmo0331基因分析和原核表达为了对单增李斯特菌临床分离株LM90SB2的LPXTG基序表面蛋白lmo0331基因进行克隆、蛋白质结构域分析和原核表达。根据GenBank中收录的lmo0331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方法扩增LM90SB2 lmo0331基因,将扩增产物克隆到pMD19-T载体,测序后进行核苷酸序列和蛋白结构域分析;构建表达质粒pET32a-0331,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后,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重组蛋白。结果显示,LM90SB2 lmo0331基因核酸序列与NTSN株(4b型,绵羊脑,中国江苏)、F2365株(4b型,奶酪,美国)、LL195株(4b型,瑞士)及WSLC 1033株的同源性为100.0%,与N2306株(4b,李斯特菌病人的血液,瑞士)、02-1792株(4b,加拿大,奶酪)、H34株的同源性为99.9%。分离株LM90SB2的lmo0331基因全长1956bp,ORF全长为1857 bp,共编码618个氨基酸;蛋白结构域预测结果显示,Lmo0331蛋白具有NEL、LRR、IR、PulA、LPXTG结构域。SDS-PAGE结果可见约88ku重组蛋白带,Western blotting表明该蛋白可与小鼠抗His标签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2.LM90SB2△lmo0331缺失株的构建为了构建LM90SB2△lmo0331缺失株,PCR扩增LM90SB2 lmo0331基因的上下游臂,通过重叠PCR技术将lmo0331基因的上下游臂融合扩增得到△lmo0331基因片段,将△lmo0331基因片段与自杀性质粒pKSV7连接。将重组质粒pKSV7-△lmo0331电转化到LM90SB2感受态中,PCR筛选阳性转化子。获得的阳性转化子置于含氯霉素的BHI培养基中41℃传代培养,在双重压力下实现同源重组,旁侧引物检测重组情况。重组完全的菌株置于30℃无抗性培养基中连续传代,丢失pKSV7穿梭质粒,并检测其稳定性。通过PCR和测序结果显示表明lmo0331基因编码区被完全删除,且缺失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3.lmo0331基因缺失对LM90SB2体外环境耐受性影响为了探究lmo0331基因对LM环境适应性的影响,比较了LM90SB2△lmo0331和LM90SB2在不同温度、pH、渗透压下生长特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等差异。结果显示:在4℃环境下,LM90SB△lmo0331缺失株的生长速度显著高于LM90SB2野毒株(P0.05);体外耐酸耐碱试验中,在碱性环境中(pH=9)LM90SB2△lmo0331缺失株生长能力低于亲本株LM90SB2(P0.05);在含4.5%乙醇的BHI培养基中,LM90SB2△lmo0331生长趋势显著低于LM90SB2(P0.05),在含0.5%NaCl的BHI培养基中LM90SB2△lmo0331生长趋势显著高于LM90SB2(P0.05)。提示Lmo0331蛋白对细菌的耐碱有重要作用。4.lmo0331基因缺失对LM90SB2毒力的影响为了探究lmo0331基因对LM毒力的影响,比较了LM90SB2△lmo0331与LM90SB2对不同细胞系的粘附侵袭能力和对小鼠毒力以及在小鼠肝脏、脾脏和脑中定植能力的差异。结果显示:LM90SB2△lmo0331缺失株对多种细胞系的粘附侵袭能力有所下降。LM90SB2△lmo0331对RAW264.7、MBMEC、SIEC、HBMEC的粘附能力显著下降(P0.05);LM90SB2△lmo0331对RAW264.7、MBMEC的侵袭能力显著下降(P0.05)。小鼠感染试验显示lmo0331基因缺失后LM90SB2的毒力下降,LM90△lmo0331与LM90SB2相比LD_(50)提高了0.97个数量级。在小鼠感染后不同时间点,LM90SB2△lmo0331在肝脏和脑内的载菌量均显著低于LM90SB2,在脾脏中只有在48 h时显著低于野毒株的载菌量。提示表面蛋白Lmo0331参与LM90SB2对小鼠的毒力。
【学位授予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852.61
【图文】:

重组质粒,条带,双酶,蛋白基因


单增李斯特菌 Lmo0331 蛋白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果0331 基因 PCR 扩增及克隆用特异特异性引物以 LM90SB2 的 DNA 为模板 PCR 扩增出 lmo0检测,所扩增的目的 PCR 产物大小约 1956 bp 左右(图 1-1)。克隆性菌液,提取重组质粒 pMD19T-0331,经 BamHⅠ和 EcoRⅠ双酶在约 1956 bp 出现目的条带,在 2.6 kbp 出现一条长的载体条带,与-2)。M 1 2 3 4M 1 2

PCR扩增,基因,条带


单增李斯特菌 Lmo0331 蛋白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果0331 基因 PCR 扩增及克隆用特异特异性引物以 LM90SB2 的 DNA 为模板 PCR 扩增出 lmo0检测,所扩增的目的 PCR 产物大小约 1956 bp 左右(图 1-1)。克隆性菌液,提取重组质粒 pMD19T-0331,经 BamHⅠ和 EcoRⅠ双酶在约 1956 bp 出现目的条带,在 2.6 kbp 出现一条长的载体条带,与-2)。M 1 2 3 4M 1 2

菌株,比对分析,同源性,氨基酸序列


NTSN、F2365、WSLC 1003、LL195的相似性为100%,与N2306、02-1792、H34、SLCC2755相似性均为99%以上,与M7、08-5578的相似性分别为90.6%、90.7%,与标准株EGDe的相似性为88.7%(图1-4)。同源性 Percent Identity (%)变异度Divergence(%)图 1-4 不同菌株 lmo0331 氨基酸序列与参考菌株同源性比对分析Fig.1-4 Homology analysis of amino sequences of lm0331 in various strains图 1-3 不同菌株 lmo0331 基因核苷酸序列与参考菌株同源性比对分析Fig.1-3 Homology analysis of nucleotide sequences of lm0331 gene in various strains同源性 Percent Identity (%)变异度Divergence(%)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吴学林;曹树珠;马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srtA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2期

2 于佳佳;邓兴梅;蒋建军;朱江虹;马勋;;单增李斯特菌新疆临床分离株毒力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3 尹海畅;吕兴锋;刘思国;王伟;王建超;孟庆文;;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感染ICR小鼠模型的建立[J];中国畜牧兽医;2013年09期

4 周小红;李学英;杨宪时;迟海;;培养条件对单增李斯特菌生长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3年15期

5 沈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在食品安全中的研究近况[J];中国热带医学;2008年03期

6 罗勤;张晓莉;李兵;冯爱平;钱跃;;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PrfA蛋白转录调控毒力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J];微生物学通报;2008年02期

7 谢承佳;何冰芳;李霜;;基因敲除技术及其在微生物代谢工程方面的应用[J];生物加工过程;2007年03期

8 陈健舜;江玲丽;方维焕;;李斯特菌毒力因子及其进化[J];微生物学报;2007年04期

9 崔京辉;李达;王永全;王丽萍;;2004~2005年北京市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调查[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方春;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谱系Ⅲ强毒株与弱毒菌株比较基因组及致病力差异机制[D];浙江大学;2015年

2 程昌勇;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精氨酸和鲱精胺脱亚胺酶的抗酸应激机制及其调控[D];浙江大学;2014年

3 陈健舜;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分子进化与酸应激功能基因组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张辉;单增李斯特菌ActA的表达、免疫原性及胶体金试纸研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剑;基于srtA的Lm细胞壁差异蛋白的筛选及lmo2714基因缺失株的构建[D];石河子大学;2017年

2 陈朔;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的分离鉴定、药物敏感性及毒力因子的检测[D];石河子大学;2016年

3 俞敏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p60蛋白结构域功能鉴定及其底物结合特性研究[D];扬州大学;2016年

4 赵丹;4b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InlF蛋白的致病机制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5 谈卫军;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XYSN和NTSN全基因组测序及比较基因组学分析[D];扬州大学;2015年

6 陈云飞;单增李斯特菌ΔInlAB、ΔInlABC突变株的构建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7 袁兆尤;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InlC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毒力和环境耐受性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4年

8 黄丽;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mo0964蛋白功能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4年

9 顾浩;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p60蛋白结构域的剖析[D];扬州大学;2014年

10 康美琴;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hfq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D];扬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011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8011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d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