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孢节丛孢菌Aoz1基因及其启动子的研究
【学位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S855.9
【部分图文】:
有组织中的表达,并且表达量基本维持恒定。对于某些丝状真菌,利表达异源基因意义重大[39],如构巢曲霉中的gpd A启动子就属于组成异源基因的高效表达[40];此外,在高等植物的转基因工程中也有较多杆菌中的Nos启动子,椰菜花叶病毒(CoYMV)的35S启动子和Ocs启性表达启动子,即只能驱动基因在部分处于某种生理活动中特定的组达。研究发现,这类启动子的结构较为复杂,不仅包括一般启动子括位于上游的调控位点及增强子和沉默子等特殊结构[38]。目前,已报表达型启动子绝大多数都存在于植物,如叶片特异型启动子(Fiemin粉特异型启动子(Hamilton et al.1995)和果实特异型启动子(Yam[42]。诱导型启动子,是指在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刺激下,对其下显增强作用的一类启动子。这种类型的启动子的调控机制通常会受到,如果没有诱导物质的存在,其很难发挥调控功能。根据诱导物的不子可分为光诱导表达基因启动子、热诱导表达基因启动子、创伤诱导和真菌诱导表达基因启动子等[43]。
DNA 双链被解旋后顺利进入到转录的部位而开始合成,原核生物基图 1[44]。对于真核生物的启动子,根据所结合的 RNA 聚合酶的种类以及真核基产物,可将其分为四类:一是Ⅰ型启动子,由 RNA 聚合酶 I 参与转录,录;二是Ⅱ型启动子,由 RNA 聚合酶Ⅱ参与转录,负责 snRNA 和蛋白Ⅲ型启动子,由 RNA 聚合酶Ⅲ参与转录,负责 tRNA 和 SSRNA 的转启动子,可与新近报道的 RNA 聚合酶 IV 结合,该酶为植物所特有,IVb 两种形式,可参与 RNA 聚合酶 I 介导的 DNA 甲基化及染色质的修默基因转录[43]。在上述四种启动子中,结构最复杂的为Ⅱ型启动子,一,一是转录起始位点,大多数为碱基 A;二是 TATA 框,处于起始位点多的 AT 碱基,由于其最早被 Hogness 发现,所以又被称为 Hogness 框它是真核生物启动子的核心调控元件,位于-20~-30bp 处(高等生物00bp(低等真核生物);三是 CAAT 框,共有序列为 GGNCAATCT,功能一致,同为 RNA 聚合酶Ⅱ的结合区;四是能提高转录效率的增强
图 3 Aoz1 基因的 PCR 扩增条件Fig.3 The PCR amplification condition ofAoz1 gene反应结束后,用 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PCR 扩增产物。然后,采用胶化 Aoz1 目的片段,具体参见天根普通琼脂糖凝胶 DNA 回收试剂盒说明书得到的片段进行电泳检测,并使用微量分光光度计(NanoDrop2000)检测纯度。在此基础上,进行 Aoz1 基因与平末端克隆载体 pEASY-Blunt 的连。将经 PCR 鉴定的单克隆经菌落培养于含氨苄青霉素的 LB 液体中,37℃,夜培养后,将菌液送至华大基因测序。.2.3 Aoz1 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将测序正确的菌液进行质粒抽提,详细过程参照 Axygen 质粒小提试剂进行;然后使用 BamHⅠ和 HindⅢ对重组质粒 pEASY-Blunt-Aoz1 和 pET行双酶切。对经酶切的重组质粒 pEASY-Blunt-Aoz1 进行电泳,并切胶回段。对酶切后的 pET32a 载体用 EasyPure PCR Easypure PCR Purification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文强;孟庆玲;乔军;陈英;贡莎莎;王熙凤;黄运福;才学鹏;;少孢节丛孢菌胞外几丁质酶AO-379基因克隆及其表达分析[J];南方农业学报;2018年01期
2 李法君;;启动子研究进展[J];生物学教学;2017年07期
3 王秋岩;何淑雅;马云;李俐娟;李斌元;;启动子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年14期
4 赵海龙;孟庆玲;乔军;陈双庆;王国超;谢X;胡政香;才学鹏;;少孢节丛孢菌胞外丝氨酸蛋白酶P186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J];华北农学报;2014年04期
5 李圣彦;郎志宏;黄大f ;;真核生物启动子研究概述[J];生物技术进展;2014年03期
6 林涛;黄建忠;;丝状真菌启动子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07期
7 杜彦艳;单保恩;;报告基因荧光素酶在科研中的应用[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9年09期
8 石鑫;杨晓野;杨莲茹;;杀线虫真菌——少孢节丛孢菌胞外丝氨酸蛋白酶的研究进展[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5年06期
9 杨晓野,杨莲茹,汪明,刘珍莲,考桂兰;杀线虫性真菌的分类与形态[J];中国兽医科技;2003年08期
10 苏宁,孙萌,李轶女,倪丕冲,沈桂芳;水稻叶绿体16S启动子克隆改造、载体构建及转化研究[J];植物学通报;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孙豹;GhEF1A8启动子克隆与功能分析及抗草甘膦转基因棉花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2 叶荣建;水稻组织特异表达启动子的分离克隆、功能分析及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3 王瑞;少孢节丛孢菌(Arthrobotrys oligospora)捕食线虫生化机制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4 蔡萌;病原诱导启动子和组织特异性启动子的分离克隆和功能鉴定[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5 熊清;真核启动子预测[D];重庆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赵海龙;少孢节丛孢菌胞外蛋白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生物学活性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2 王俊伟;少孢节丛孢菌侵染性胞外丝氨酸蛋白酶的基因克隆、表达及其杀线虫活性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3年
3 王为升;捕食线虫性真菌的分离鉴定及高效菌株的筛选[D];石河子大学;2013年
4 何莹莹;真菌强启动子活性片段的克隆及转基因载体的构建[D];浙江农林大学;2013年
5 王莉莉;STGC3基因启动子的初步分析及鉴定[D];南华大学;2012年
6 赵晓慧;捕食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胞外蛋白酶的诱导与纯化及其性质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7 黎晨;玉米黑粉菌cyp51基因上游启动子克隆及功能鉴定[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8 韩海宾;少孢节丛孢菌捕食器诱导及丝氨酸蛋白酶基因序列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106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810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