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贫血(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CIA)是由圆环病毒科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virus,CIAV)引起的,鸡是 CIAV 的唯一自然宿主,各年龄鸡均易感,在鸡群中广泛存在,随着日龄的增加,其易感性、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降低。1979年Yuasa等首次分离到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目前已在全球分布,该病的发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成为当前严重危害养鸡业的主要疫病之一。本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CIAV阳性率,系统调查了江苏省鸡传染性贫血病的流行病学,并对泰州株病原进行了分离与鉴定。1.江苏省各地区鸡传染性贫血病调查2012.9-2014.8采用多级随机抽样法对江苏省13个地区中50个不同市县的191个规模鸡场采集血液样品,共采集5152份样本,同时详细记录采样鸡的年龄、品种及养殖场情况等。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CAV阳性率,结果表明,所测样品中鸡传染性贫血病毒阳性1643份,占总调查血清样品的31.89%。其中南京浦口、江宁、六合地区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6.30%、18.48%、23.91%;无锡滨湖、宜兴地区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9.57%、20.65%,徐州新沂、邳州、丰县、沛县、睢宁地区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3.70%、31_52%、29.35%、32.61%、29.35%;常州新北区、武进区、溧阳地区鸡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0.65%、19.57%、20.65%;苏州姑苏区、张家港地区鸡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9.57%、16.30%;南通启东、海门、海安、如东、如皋地区鸡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1.74%、10.87%、30.43%、22.83%、23.91%;连云港赣榆、灌云、东海、灌南地区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9.35%、18.48%、27.17%、17.39%;淮安淮安区、涟水、盱眙地区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3.91%、21.74%、20.65%;盐城建湖、滨海、大丰、射阳、阜宁、东台地区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0.65%、32.61%、27.17%、53.26%、35.87%、22.83%;扬州江都区、仪征、宝应、高邮地区鸡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0.65%、19.57%、23.91%、19.57%;镇江丹徒、丹阳、扬中、句容地区鸡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0.65%、19.57%、21.74%、22.83%;泰州海陵、高港、姜堰、泰兴、靖江、兴化地区鸡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8.26%、66.85%、69.02%、54.89%、43.48%、53.80%;宿迁沭阳、泗阳、泗洪地区鸡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1.74%、20.65%、29.35%。表明江苏13个地区普遍存在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感染,调查结果为该病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2.鸡传染性贫血病阳性率与日龄的关系通过对血清样品的分析,30日龄以下血清样品536份,阳性76份(阳性率14.18%);31-140日龄血清样品1372份,阳性293份(阳性率21.36%);141-240日龄血清样品1772份,阳性642份(阳性率36.23%);241日龄以上血清样品1472份,阳性633份(阳性率为43%)。表明江苏省鸡CIAV抗体阳性与年龄有密切关系,鸡群日龄不同血清抗体阳性率有显著差异,随着日龄增加感染率明显升高。说明CIAV通过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两种方式感染鸡群。3.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ELISA阳性率与品种的关系本研究采集9个品种鸡的血清样品,通过对所测CIAV阳性率与品种关系的分析,狼山鸡、海兰鸡、京红1号、农大3号、乌骨鸡、三黄鸡、AA鸡、艾维茵肉鸡、黄羽肉鸡、阳性率分别为 17.73%(159/897)、29.89%(200/669)、31.67%(165/521)、28.57%(172/602)、19.61%(20/102)、38.72%(290/749)、38.36%(206/537)、43.03%(213/495)、37.59%(218/580)。其中,蛋用种鸡血清样品982份,阳性数241份(阳性率24.54%);商品蛋鸡血清样品1707份,阳性数455份,(阳性率为26.65%);肉用种鸡血清样品1022份,阳性数398份(阳性率38.94%);商品肉鸡血清样品1441份,阳性数549份(阳性率38.10%)。表明江苏不同品种鸡均有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感染,肉鸡品种阳性率普遍高于蛋鸡。4.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分离与鉴定选取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抗体阳性率为90%-95.24%的5个鸡群,随机采集10-50日龄生长缓慢、发育不良、消瘦、贫血、疫苗抗体效价低的不同品种的鸡24羽,应用PCR、SPF鸡病毒分离、MDCC-MSB1细胞病毒分离、免疫荧光试验、动物回归试验、基因测序等方法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结果表明,疑似鸡组织乳液接种1日龄SPF雏鸡,血清样品阳性率为95.83%,血液检查HCT27%,血红蛋白、红细胞数和白细胞数均低于对照组,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具有典型的鸡传染性贫血病的病理变化特征。SPF鸡组织通过PCR检测均能扩增到目的片段。SPF鸡组织液接种MSB1细胞传至第五代出现细胞死亡,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到感染细胞试验组和阳性对照中出现不规则的荧光颗粒,接毒细胞经过PCR检测能扩增到目的片段。接毒细胞液接种SPF鸡进行动物回归试验,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具有典型的鸡传染性贫血病的病理变化特征。分离到的病毒株命名为CAVMY1305-30(泰州株),基因测序得该株与其他32株CAV病毒编码区的核苷酸基因同源性为96.5%-99.8%;单一比对VP1、VP2、VP3的生物开放阅读框架(ORF),CAVMY1305-30与其他32株CAV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达95.7%、99.1%、98.7%,VP1和VP2所对比的32个毒株,分为两大分支,各分支中均有亚洲、欧美的毒株存在,并无明显的地域区分性。表明分离的病毒株为鸡传染性贫血病毒,该分离株变异不大。
【学位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S858.31
【部分图文】:
图1?CIAV结构??Fig?1?The?structure?of?CIAV??

编码VP1、VP2、VP3三种病毒蛋白[28],分子量分别为51.?6KD、24kD、13.?6kD,其中651bp??的ORF(VP2)与366bp的ORF(VP3)完全重叠,与1350bp的ORF(VPl)部分重叠,其基因??组结构见图2[29]。??

含量各占一半,后者主要参与RNA转录和单股环状CIAV基因组的产生[62]。CIAV?DNA的??复制方式完全类似于单链环状DNA噻菌体phkl74(#174)的“滚环复制模式”??(rolling-circle?model)于感染细胞中tei],推测的CIAV的复制模式如图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丽霞;包小萌;范磊;高延娜;;鸡传染性贫血病研究进展[J];山东畜牧兽医;2016年12期
2 李俊宜;;鸡传染性贫血的诊断及防控[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7年07期
3 冯大军;;鸡传染性贫血的防控措施[J];乡村科技;2016年16期
4 马铁柱;;鸡传染性贫血病的防制[J];养殖与饲料;2017年08期
5 孙桂芹;杨霞;;鸡传染性贫血病的发生与防治[J];中国动物保健;2017年09期
6 张玲娟;;科学防治鸡传染性贫血[J];中国畜禽种业;2016年03期
7 俞淼;;鸡传染性贫血特点及预防控制[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6年05期
8 崔丽萍;;鸡传染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动物保健;2016年09期
9 张宁;赵博伟;胡晓悦;王珏;刘晓慧;王学会;;鸡传染性贫血病最新研究进展[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4年06期
10 骆月茹;;鸡传染性贫血继发葡萄球病的防制[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5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解慧梅;江苏省鸡传染性贫血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分离与鉴定[D];扬州大学;2018年
2 王秀荣;鸡传染性贫血病的实验诊断与免疫机制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鑫;禽白血病病毒及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对禽流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2 李刚;鸡传染性贫血的流行病学、病毒分离及其VP2基因表达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
3 于帅;四川部分地区CIA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CIAV与ALV-J共感染鸡对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4 冯昕;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抗原蛋白的表达与筛选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5 张丹;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系统的建立与应用[D];南阳师范学院;2017年
6 储鸿蒙;安徽部分地区病鸡中CAV的血清学调查及病毒分离鉴定[D];安徽农业大学;2016年
7 任桂萍;鸡传统性贫血病毒(CAV)全基因克隆[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8 蒋玲艳;鸡传染性贫血PCR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其广西流行病学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
28381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838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