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重庆市动物源沙门菌耐药性分析及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的检测

发布时间:2020-10-13 00:09
   沙门菌(Salmonella)是肠杆菌科沙门菌属的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菌,是一种可以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以及人和动物之间直接或间接传播的重要人畜共患病原菌。沙门菌血清型众多,伤寒沙门菌、甲型副伤寒和肖氏沙门菌等主要引起人的肠热症,其他大多数沙门菌对一些动物有致病性,这些动物包括家禽、家畜、啮齿类动物和家养的宠物等,引起动物的胃肠炎,败血症等多种不同的临床表现。2013年我国疾病防控中心的数据显示,平均每100 000人中有高达549人携带沙门菌。人感染沙门菌多是食用了被沙门菌污染的食品,如肉、奶、蛋和海鲜等。沙门菌广泛的存在,对人类和动物健康以及食品卫生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在畜牧业的养殖过程中,抗菌药不仅被用于预防、控制和治疗动物疾病,而且在动物促生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内外对沙门菌耐药性的调查结果显示沙门菌的耐药状况已经十分严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耐药率不断升高且多重耐药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作为临床上治疗沙门菌感染最为重要的药物之一——喹诺酮类的耐药形势也相当严峻。本研究于2016年8月至2019年1月从重庆市部分地区的鸡场、牛场、羊场、猪场、屠宰场和宠物医院采集1850份样本进行沙门菌的分离鉴定。结果从1850份样本中共检测到91株沙门菌,总分离率为4.9%。从动物来源来看,猪源和犬源沙门菌的分离率最高,分别为6.1%和6%,其次为牛源和羊源沙门菌,分离率均为3%。91株沙门菌包括67株猪源、9株羊源、6株鸡源、3株犬源和3株牛源菌株。从地区来看,重庆市南川区的沙门菌分离率最高(11%),垫江县和涪陵区的沙门菌分离率最低(均为2%)。不同动物源的91株沙门菌中有82株成功鉴定血清型,共覆盖10种血清型,其中最为常见的血清型为德尔卑沙门菌(44株,占总数的48.4%),其次为阿贡纳沙门菌(10株,占总数的11.1%),罗森沙门菌(7株,占总数的7.7%)等。对分离到的91株沙门菌进行了9类一共27种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对四环素和多西环素的耐药率都超过了80%,对氨苄西林、氯霉素和氟苯尼考的耐药率也超过了60%。另外,对复方新诺明和甲氧苄氨嘧啶的耐药率也在50%以上。同时头孢菌素类药物中的头孢唑啉耐药率高达30%。喹诺酮类药物中,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的耐药率也达到20%,且多重耐药率高达95.6%。其中鸡源沙门菌耐药最为严重,其中50%的菌株对10种以上药物耐药。其次为猪源菌株,对10种以上药物耐药占22.4%。采用PCR及测序的方法检测PMQR基因的流行情况和靶位基因QRDR的突变情况,结果表明,76.9%的沙门菌至少携带一种PMQR基因,检出率最高的oqxB(57.1%),其次为oqxA(51.6%)、qnrS(30.8%)和aac(6′)-Ib-cr(30.8%),其中oqxA+oqxB通常共存于同一菌株内。在所有PMQR阳性菌株中常见的基因表型为oqxA+oqxB+aac(6′)-Ib-cr和qnrB+oqxA+oqxB+aac(6′)-Ib-cr,分别占总数的11.4%和14.3%。经测序分析,4株qnrD阳性菌中,两株鉴定为qnrD1;19株qnrB阳性菌中,16株为qnrB6;qnrS一共检测出三种亚型,分别为qnrS1(5株)、qnrS2(6株)、qnrS10(15株);同时,oqxA也检测出两种亚型,分别为oqxA1(29株)、oqxA2(1株);oqxB则大多为oqxB5。对QRDR突变分析得知,90.1%的菌株发生了靶基因的突变,以parC基因的T57S(82株)单突变最为常见,同时还检测到G72C(2株)和L131M(4株)的突变类型。此外,gyrA基因检测出三种突变类型,分别为V143G(1株)、S83L(1株),D87Y(1株)。parE检测出了一种突变类型M438I(1株),没有检测到gyrB发生突变。本实验发现,发生gyrA突变的菌株都对萘啶酸或环丙沙门耐药。
【学位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852.61
【部分图文】:

沙门菌,培养的,情况,抗原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抗原的鉴定。在 H 抗原发育不良的情况琼脂平板的中心,当菌落扩散生长时,收家标准,根据实验测定到的抗原式确定沙性培养基上生长情况平板上形成中心带黑色的粉红色菌落,或株为黄色菌落,带或不带黑色中心(图 3落(图 3-2)。

沙门菌,培养的,显色,情况


平板上形成中心带黑色的粉红色菌落,或株为黄色菌落,带或不带黑色中心(图 3落(图 3-2)。图 3-1 沙门菌在 XLT-4 平板上分离培养的情况. 3-1 Growth pattern of Salmonella on XLT-4 medi

革兰氏染色


在油镜下观察,为红色短杆状散在排列的革兰阴性菌(图3-3)。图 3-3 革兰氏染色结果Fig. 3-3 The result of gram stain3.3.3 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通过 PCR 扩增沙门菌特异性基因 invA,得到 283bp 的特异性片段,与预期结果相符,如图 3-4。M:100bp ladder;1:阴性对照;24:阳性对照;2-23:临床分离菌株。图 3-4 invA 基因 PCR 扩增结果Fig.3-4 Detection of Salmonella specific invA gene3.3.4 沙门菌在不同区县的分离情况本研究共在重庆的猪、羊、鸡、牛场和宠物医院采集到 1850 份样品。通过选择性培养和增菌,并通过 PCR 鉴定共分离到沙门菌 91 株,总分离率为 4.9%。不同的区县分离率存在较大差异(表 3-1),南川区的分离率最高,为 11%;其次为江津区(8%)、万州区(6.7%)、渝北区(6%)和合川区(6%)、荣昌区(5%)、大足区(4.3%)、长寿区(3%)、彭水县(2.5%);垫江县、北碚区和涪陵区分离率最低,均为 2%(表 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郭玉芳;赵秋云;姜芮;任金程;杨玲;甄盼盼;汤电;蒋红霞;;动物源产CMY-2大肠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13年10期

2 陆彦;赵红玉;刘宇;候晓林;吴国娟;;鸡源印第安纳沙门氏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3年06期

3 张冰;张焕容;汤承;王永;;藏系绵羊源沙门菌和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的分离与PCR鉴定[J];动物医学进展;2013年04期

4 郝宏珊;杨保伟;师俊玲;席美丽;王新;崔玥;孟江洪;;鸡肉源沙门氏菌对喹诺酮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状况及相关基因[J];微生物学报;2011年10期

5 芦晓光;杜丽霞;;从急性腹泻病人粪便中检出里森沙门菌[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年12期



本文编号:28384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8384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d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