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温对川西北高寒草甸草场植物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1-12 02:50
凋落物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温度是凋落物分解的关键影响因子。为探究增温对川西北高寒草甸草场植物凋落物分解的影响,使用开顶式生长箱(OTCs)研究模拟增温对分解袋法处理的凋落物样品的影响,以阐明增温对川西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优势物种凋落物:禾本科的披碱草、发草,杂草类的野茴香、鹅绒委陵菜、蒙古蒿、星状雪兔子、长毛凤毛菊等群落混合地上凋落物和群落地下根系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1)模拟增温并未显著改变混合地上凋落物的分解周期,但是显著提高了根系凋落物的分解效率,地上、地下凋落物的分解周期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存在差异。2)尽管不同种类植物凋落物的养分含量与化学计量特征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与自然分解条件相比,模拟增温条件下单种植物地上凋落物的分解效率并未发生明显改变,模拟增温对单种植物地上凋落物的分解释放过程影响不显著。综上所述,川西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地上凋落物的分解过程对模拟增温响应不显著,而模拟增温显著影响地下凋落物分解过程。
【文章来源】:草业学报. 2020,29(10)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试验样地布置
本试验采用HOBO全自动气候监测站对OTCs样方和CK样方内地表温度和0~10 cm土壤温度数据进行监测(图2和图3),气象监测站于试验搭设时同步放置,温度传感器每1 min采集一次数据,全天24 h连续监测。图3 0~10 cm地温
图2 地表温度试验初期参照区域内已有相关研究制作的被动增温开顶式生长箱预计升温1.0~2.0 ℃。实际在一年的试验期间,OTCs增温范围内地表温度较自然状态下地表温度平均升高了(1.31±0.3) ℃,符合试验预期增温效果,增温效果较为显著。其中试验初始至第1期间增温幅度最大,为(3.09±0.7) ℃;第1期至第2期间增温约(1.66±0.5) ℃;第2期至第3期间增温约(1.80±0.5) ℃;而在日均气温恢复至0 ℃以上的第3期至第4期、第4期至第5期间由于增温范围内植物生长旺盛,较高的郁闭度阻碍了太阳辐射,导致OTC组地表平均气温较CK组平均气温反而有所下降,分别相差(0.44±0.2) ℃与(1.13±0.4) ℃。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植物质量、模拟增温及生境对凋落物分解的相对贡献[J]. 王行,闫鹏飞,展鹏飞,张晓宁,刘振亚,郭玉静,肖德荣.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2)
[2]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对广布弓背蚁蚁丘扰动的响应[J]. 杨有芳,字洪标,刘敏,阿的鲁骥,陈焱,王长庭. 草业学报. 2017(01)
[3]放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和生物量的影响[J]. 泽让东科,文勇立,艾鷖,赵洪文,陈有军. 草业科学. 2016(10)
[4]Effects of litter quality and climate change along an elevational gradient on litter decomposition of subalpine forests,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China[J]. Zhenfeng Xu,Jianxiao Zhu,Fuzhong Wu,Yang Liu,Bo Tan,Wanqin Yang.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16(03)
[5]中亚热带马尾松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微生物与酶活性动态[J]. 宋影,辜夕容,严海元,毛文韬,吴雪莲,万宇轩. 环境科学. 2014(03)
[6]全球气候变暖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J]. 宋飘,张乃莉,马克平,郭继勋. 生态学报. 2014(06)
[7]青藏高原高寒草甸3种植物对模拟增温的生理生化响应[J]. 任飞,杨晓霞,周华坤,姚步青,王文颖,温军,贺金生,赵新全. 西北植物学报. 2013(11)
[8]环境因素对干旱半干旱区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研究进展[J]. 王新源,赵学勇,李玉霖,连杰,曲浩,岳祥飞. 应用生态学报. 2013(11)
[9]IPCC第一工作组第五次评估报告对全球气候变化认知的最新科学要点[J]. 沈永平,王国亚. 冰川冻土. 2013(05)
[10]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夏季植被特征及对模拟增温的短期响应[J]. 徐满厚,薛娴. 生态学报. 2013(07)
本文编号:2971992
【文章来源】:草业学报. 2020,29(10)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试验样地布置
本试验采用HOBO全自动气候监测站对OTCs样方和CK样方内地表温度和0~10 cm土壤温度数据进行监测(图2和图3),气象监测站于试验搭设时同步放置,温度传感器每1 min采集一次数据,全天24 h连续监测。图3 0~10 cm地温
图2 地表温度试验初期参照区域内已有相关研究制作的被动增温开顶式生长箱预计升温1.0~2.0 ℃。实际在一年的试验期间,OTCs增温范围内地表温度较自然状态下地表温度平均升高了(1.31±0.3) ℃,符合试验预期增温效果,增温效果较为显著。其中试验初始至第1期间增温幅度最大,为(3.09±0.7) ℃;第1期至第2期间增温约(1.66±0.5) ℃;第2期至第3期间增温约(1.80±0.5) ℃;而在日均气温恢复至0 ℃以上的第3期至第4期、第4期至第5期间由于增温范围内植物生长旺盛,较高的郁闭度阻碍了太阳辐射,导致OTC组地表平均气温较CK组平均气温反而有所下降,分别相差(0.44±0.2) ℃与(1.13±0.4) ℃。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植物质量、模拟增温及生境对凋落物分解的相对贡献[J]. 王行,闫鹏飞,展鹏飞,张晓宁,刘振亚,郭玉静,肖德荣.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2)
[2]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对广布弓背蚁蚁丘扰动的响应[J]. 杨有芳,字洪标,刘敏,阿的鲁骥,陈焱,王长庭. 草业学报. 2017(01)
[3]放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和生物量的影响[J]. 泽让东科,文勇立,艾鷖,赵洪文,陈有军. 草业科学. 2016(10)
[4]Effects of litter quality and climate change along an elevational gradient on litter decomposition of subalpine forests,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China[J]. Zhenfeng Xu,Jianxiao Zhu,Fuzhong Wu,Yang Liu,Bo Tan,Wanqin Yang.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16(03)
[5]中亚热带马尾松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微生物与酶活性动态[J]. 宋影,辜夕容,严海元,毛文韬,吴雪莲,万宇轩. 环境科学. 2014(03)
[6]全球气候变暖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J]. 宋飘,张乃莉,马克平,郭继勋. 生态学报. 2014(06)
[7]青藏高原高寒草甸3种植物对模拟增温的生理生化响应[J]. 任飞,杨晓霞,周华坤,姚步青,王文颖,温军,贺金生,赵新全. 西北植物学报. 2013(11)
[8]环境因素对干旱半干旱区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研究进展[J]. 王新源,赵学勇,李玉霖,连杰,曲浩,岳祥飞. 应用生态学报. 2013(11)
[9]IPCC第一工作组第五次评估报告对全球气候变化认知的最新科学要点[J]. 沈永平,王国亚. 冰川冻土. 2013(05)
[10]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夏季植被特征及对模拟增温的短期响应[J]. 徐满厚,薛娴. 生态学报. 2013(07)
本文编号:29719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971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