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B0107基因和A1103基因的删除对布鲁氏菌M28强毒株毒力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2-10 00:29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宿主范围广泛,牛、羊、猪易感。感染布病的人和家畜特征为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M5-90是马耳他型布鲁氏菌弱毒疫苗株,由亲本M28强毒株经过吖啶橙处理菌体后,再通过鸡胚成纤维细胞连续传代弱化而来,免疫保护力好,生物特性稳定,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在我国的布病防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关M5-90疫苗株的具体分子致弱机制尚不清楚。前期研究表明,M5-90基因组在致弱过程中发生了31处插入-缺失(Indels)突变和125处单个核苷酸多态性(SNPs)突变,分布于35个编码序列(CDS)中,其中包括发生移码突变的B0107基因和A1103基因,分别负责编码O抗原聚合酶(O-antigen polymerase)和奎宁tRNA核糖基转移酶(Quinine tRNA-ribosyltransferase)。已有研究表明,O-antigen是众多革兰氏阴性致病菌的毒力因子之一,而奎宁tRNA核糖基转移酶对革兰氏阴性致病菌毒力的影响尚未系统研究。为探讨B0107基因和A110...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布鲁氏菌概述
        1.1.1 布鲁氏菌形态学
        1.1.2 布鲁氏菌分类
        1.1.3 布鲁氏菌流行病学
    1.2 布氏杆菌胞内生存机制
        1.2.1 布鲁氏菌与专业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
        1.2.2 布鲁氏菌与非吞噬细胞的相互作用
        1.2.3 布鲁氏菌能够主动改变其胞内运输途径
    1.3 布鲁氏菌毒力因子的研究进展
        1.3.1 LPS 的完整性及其合成相关基因
        1.3.2 Cu/Zn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1.3.3 virB 系列毒力基因
        1.3.4 BvrR/BvrS 双元系统
        1.3.5 环形β-1,2 葡聚糖
    1.4 布鲁氏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
    1.5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M28 强毒株 B0107 基因和 A1103 基因缺失对菌株毒力的影响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菌株、实验动物及细胞系
        2.1.2 质粒和主要器材及试剂
        2.1.3 引物设计及合成
        2.1.4 同源重组序列扩增及其鉴定
        2.1.5 含有外侧基因同源重组质粒 pSP-B0107-k 和 pSP-A1103-k 的构建
        2.1.6 突变株构建、筛选及卡那霉素基因表达稳定性的检测
        2.1.7 生长特性检测
        2.1.8 小鼠体内致病性试验
        2.1.9 巨噬细胞感染实验
    2.2 结果
        2.2.1 pSP-B0107-K 和 pSP-A1103-k 转移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2.2.2 突变菌株抗性筛选及 PCR 鉴定缺失
        2.2.3 生长特性检测
        2.2.4 突变菌株小鼠体内毒力的测定
        2.2.5 巨噬细胞感染试验
    2.3 讨论
第三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0264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0264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b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