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规模化养猪场PCV2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及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0 05:56
本项目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在成功建立针对PCV2基因保守序列检测的PCR、荧光定量PCR和LAMP方法,并在对各检测方法进行优化和比较的基础上,结合免疫学和传统病理学检测等手段,对辽宁省猪群PCV2感染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调查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一、参照GenBank中PCV2全基因序列,针对PCV2基因保守序列建立了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包括普通PCR、荧光定量PCR和LAMP方法,并对其条件进行优化和比较。1.普通PCR方法反应体系中引物最佳浓度为0.4μmol/L,最佳退火温度为53℃,灵敏度为2853拷贝/μL PCV2基因组DNA,可在4h内完成对样品的检测。2.荧光定量PCR方法引物和探针最佳浓度分别为0.5μmol/L和0.6μmol/L,可检测的极限拷贝量为15拷贝/μL,较普通PCR方法灵敏度高出190倍;绘制的标准曲线斜率(k)为-3.004973,截距为6.631623,其相关系数(R2)为0.999212,表明该套引物和探针检测效率极高;模板浓度在1.50×103~108拷贝/μ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重复性。3. LAMP方法灵敏度达1.4拷贝/μL,较荧光定...
【文章来源】: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3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猪圆环病毒病研究进展
1.1.1 病原学
1.1.2 PCV2 致病机制
1.1.3 PCV 流行病学
1.1.4 PCVD 的诊断
1.1.5 PCV2 疫苗研究进展
1.1.6 PCVD 防制
1.2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病毒
2.1.2 细胞和菌种
2.1.3 主要生物制剂和化学试剂
2.1.4 主要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PCV2 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
2.2.2 PCV2 实时荧光 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
2.2.3 PCV2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2.2.4 实验设计
2.2.5 检测指标及方法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PCV2 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
3.1.1 PCR 体系及反应条件的优化
3.1.2 特异性试验
3.1.3 敏感性试验
3.1.4 重复性试验
3.2 PCV2 荧光 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
3.2.1 目的片段的扩增、序列测定及其分析
3.2.2 荧光 PCR 反应体系的优化
3.2.3 特异性试验
3.2.4 敏感性试验
3.2.5 标准曲线绘制
3.2.6 重复性检验
3.3 PCV2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3.3.1 LAMP 引物的初步筛选
3.3.2 LAMP 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优化
3.3.3 LAMP 特异性试验
3.3.4 LAMP 敏感性试验
3.3.5 LAMP 重复性试验
3.3.6 PCV2 LAMP 检测方法的可视化
3.3.7 LAMP 方法与其他检测方法符合率的比较
3.4 辽宁地区规模养殖场猪群 PCV2 流行情况
3.4.1 不同养殖规模猪群 PCVD 临诊发病情况调查
3.4.2 PCV2 感染猪血清学调查
3.5 辽宁地区猪群 PCV2 病原学监测
3.5.1 患病猪群组织样品 PCV2 核酸检测
3.5.2 假定健康猪群病原学监测结果
3.6 PCV2 与猪其他主要病毒性疫病混合感染情况
3.7 辽宁地区 PCV2 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3.7.1 不同基因型 PCV2 在辽宁猪群中的流行情况
3.7.2 PCV2 全基因组的扩增与序列测定
3.7.3 PCV2 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3.7.4 ORF1 及其推导氨基酸序列分析
3.7.5 ORF2 及其推导氨基酸序列分析
3.8 PCV2 在猪体内、外的动力学研究
3.8.1 PCV2 感染对仔猪 PRRSV、CSFV 和 PRV 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
3.8.2 假定健康猪群 PCV2 核酸阳性率与 PRRSV 核酸阳性率相关性分析
3.8.3 患病猪群中 PCV2、PRRSV 及 CSFV 阳性率间的关系
3.8.4 PCV2 阳性临诊健康和 PMWS 猪主要临诊表现及眼观病理变化
3.8.5 PCV2 阳性临诊健康和 PMWS 猪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 PCV2 的检测
3.8.6 PCV2 阳性临诊健康和 PMWS 猪主要组织脏器中 PCV2 的检测
4 讨论
4.1 PCV2 分子诊断技术的建立及其应用
4.2 辽宁省规模养猪场 PCVD 流行情况及其分析
4.2.1 辽宁省规模养猪场 PCVD 临诊发病情况
4.2.2 PCV2 血清学调查及分析
4.2.3 猪群 PCV2 病原学监测及与猪其他主要病毒性疫病混合感染情况
4.3 辽宁省 PCV2 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4.3.1 不同基因型 PCV2 在辽宁省猪群中的流行情况
4.3.2 41 株辽宁 PCV2 毒株遗传演化分析
4.3.3 41 株辽宁 PCV2 毒株与国内、外毒株比较分析
4.4 PCV2 在猪体内、外的动力学研究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026895
【文章来源】: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3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猪圆环病毒病研究进展
1.1.1 病原学
1.1.2 PCV2 致病机制
1.1.3 PCV 流行病学
1.1.4 PCVD 的诊断
1.1.5 PCV2 疫苗研究进展
1.1.6 PCVD 防制
1.2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病毒
2.1.2 细胞和菌种
2.1.3 主要生物制剂和化学试剂
2.1.4 主要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PCV2 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
2.2.2 PCV2 实时荧光 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
2.2.3 PCV2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2.2.4 实验设计
2.2.5 检测指标及方法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PCV2 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
3.1.1 PCR 体系及反应条件的优化
3.1.2 特异性试验
3.1.3 敏感性试验
3.1.4 重复性试验
3.2 PCV2 荧光 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
3.2.1 目的片段的扩增、序列测定及其分析
3.2.2 荧光 PCR 反应体系的优化
3.2.3 特异性试验
3.2.4 敏感性试验
3.2.5 标准曲线绘制
3.2.6 重复性检验
3.3 PCV2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3.3.1 LAMP 引物的初步筛选
3.3.2 LAMP 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优化
3.3.3 LAMP 特异性试验
3.3.4 LAMP 敏感性试验
3.3.5 LAMP 重复性试验
3.3.6 PCV2 LAMP 检测方法的可视化
3.3.7 LAMP 方法与其他检测方法符合率的比较
3.4 辽宁地区规模养殖场猪群 PCV2 流行情况
3.4.1 不同养殖规模猪群 PCVD 临诊发病情况调查
3.4.2 PCV2 感染猪血清学调查
3.5 辽宁地区猪群 PCV2 病原学监测
3.5.1 患病猪群组织样品 PCV2 核酸检测
3.5.2 假定健康猪群病原学监测结果
3.6 PCV2 与猪其他主要病毒性疫病混合感染情况
3.7 辽宁地区 PCV2 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3.7.1 不同基因型 PCV2 在辽宁猪群中的流行情况
3.7.2 PCV2 全基因组的扩增与序列测定
3.7.3 PCV2 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3.7.4 ORF1 及其推导氨基酸序列分析
3.7.5 ORF2 及其推导氨基酸序列分析
3.8 PCV2 在猪体内、外的动力学研究
3.8.1 PCV2 感染对仔猪 PRRSV、CSFV 和 PRV 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
3.8.2 假定健康猪群 PCV2 核酸阳性率与 PRRSV 核酸阳性率相关性分析
3.8.3 患病猪群中 PCV2、PRRSV 及 CSFV 阳性率间的关系
3.8.4 PCV2 阳性临诊健康和 PMWS 猪主要临诊表现及眼观病理变化
3.8.5 PCV2 阳性临诊健康和 PMWS 猪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 PCV2 的检测
3.8.6 PCV2 阳性临诊健康和 PMWS 猪主要组织脏器中 PCV2 的检测
4 讨论
4.1 PCV2 分子诊断技术的建立及其应用
4.2 辽宁省规模养猪场 PCVD 流行情况及其分析
4.2.1 辽宁省规模养猪场 PCVD 临诊发病情况
4.2.2 PCV2 血清学调查及分析
4.2.3 猪群 PCV2 病原学监测及与猪其他主要病毒性疫病混合感染情况
4.3 辽宁省 PCV2 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4.3.1 不同基因型 PCV2 在辽宁省猪群中的流行情况
4.3.2 41 株辽宁 PCV2 毒株遗传演化分析
4.3.3 41 株辽宁 PCV2 毒株与国内、外毒株比较分析
4.4 PCV2 在猪体内、外的动力学研究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0268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026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