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鹿鹿茸产量相关SNP的开发与验证
发布时间:2021-03-29 10:53
本研究利用质谱SNP分型技术对梅花鹿产茸性状的候选变异位点进行检测,并与之进行关联分析,以期挖掘到影响梅花鹿鹿茸产量的有效分子标记,为梅花鹿早期选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本研究以四平梅花鹿和东大梅花鹿两个群体为研究对象,对其产茸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平梅花鹿群体1~9锯三杈鲜茸平均单产为3.79±1.28 kg,三杈鲜茸最高平均单产为5.11±2.27 kg;1~7锯三杈鲜茸重与年龄呈正线性相关,线性方程为y=0.72x+0.36(n=105,R2=0.96,P<0.01);最佳生茸年龄范围为4~9锯,最佳生茸年龄为7锯。东大梅花鹿群体1~7锯三杈鲜茸平均单产为4.84±1.4 kg,三杈鲜茸最高平均单产为6.12±2.19 kg;1~6锯三杈鲜茸重与年龄呈正线性相关,线性方程为y=0.77x+1.95(n=70,R2=0.99,P<0.01);最佳生茸年龄范围为2~7锯,最佳生茸年龄为6锯。2、运用质谱SNP分型技术,对四平和东大两个群体共265只梅花鹿的94个与产茸性状显著相关的候选SNP位点进行分型检测,结果表...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MassARRAYSNP检测流程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梅花鹿产茸性能分析与估测12<0.05)。综上可知,四平梅花鹿群体的最佳生茸年龄范围为4~9锯,最佳生茸年龄为7锯。2.2.3四平梅花鹿产茸量与年龄的关系根据不同年龄(锯别)所对应的产茸量,绘制产茸量与年龄散点图(图2-1)。由图可知:四平梅花鹿从2龄到8龄之间,随着年龄的增长产茸量逐渐增高,到达8龄后,产茸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缓慢下降。产茸量与年龄之间存在的回归方程为y=-0.0043x3-0.0105x2+0.908x+0.5384(n=105,R2=0.99)。四平梅花鹿8龄以内,年龄与鲜茸重呈强正线性相关,线性回归方程为y=0.72x+0.36(n=105,R2=0.96,P<0.01)。图2-1四平梅花鹿产茸量与年龄的关系Fig.2-1TherelationshipbetweensikadeeryieldandageinSiping2.2.4东大梅花鹿1~7锯三杈鲜茸重统计由于东大梅花鹿所搜集到的产茸记录不全,仅有70个个体具有较全的产茸记录,很多个体不清楚其出生年份,无法准确按照锯别对其进行分组,故本研究对70只东大梅花鹿鹿茸重量性状表型参数进行统计分析。东大梅花鹿1~7锯标准三杈鲜茸单产及标准差、变异系数(CV)、增长率和递增率见表2-2。表2-2东大梅花鹿1~7锯三杈鲜茸重统计结果Table2-2Threebranchedantlerweightofsaws1~7ofDongdasikadeer项目锯别1234567N1428536147268x(kg)2.06d4.17c4.77b5.29b5.61a6.16a5.82as(kg)0.551.361.801.661.842.191.02cv(%)26.7032.6137.7331.3832.8035.5627.53增长率(%)100202232257272299283递增率(%)102.4314.3910.906.059.80-5.51
第二章梅花鹿产茸性能分析与估测132.2.5东大梅花鹿最佳生茸年龄及年龄范围经对1~7锯公鹿鲜茸重的方差分析和对各锯别间产茸量的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锯别对产茸量的影响非常明显,1、2锯显著低于其它锯别(P<0.05)且1、2锯之间差异也显著(P<0.05);5、6、7锯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3、4锯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东大梅花鹿群体最佳生茸年龄范围为2~7锯,最佳生茸年龄为6锯。2.2.6东大梅花鹿产茸量与年龄的关系根据不同年龄(锯别)所对应的产茸量,绘制产茸量与年龄散点图(图2-2)。由图可知:东大梅花鹿从2龄到7龄之间鹿茸产量逐渐上升,8龄的产茸量略有下降,表明东大梅花鹿在7龄以内产茸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产茸量与年龄之间存在的回归方程为y=0.0258x3-0.463x2+2.8627x-0.2329(n=70,R2=0.97)。东大梅花鹿7龄以内,年龄与鲜茸重呈强正线性相关,线性回归方程为y=0.77x+1.95(n=70,R2=0.99,P<0.01)。图2-2东大梅花鹿产茸量与年龄的关系Fig.2-2TherelationshipbetweensikadeeryieldandageinDongda2.2.7梅花鹿产茸性能估测产茸性能是选择种公鹿的核心标准,根据产茸记录,筛选出产茸性能高的个体是梅花鹿育种工作的核心。由于鹿场中梅花鹿年龄不同,其锯茸的次数也不同,同时受到鹿场规模、管理水平及饲养员变更的影响,梅花鹿产茸记录往往会出现缺失,数据不整齐。为更好地对公鹿产茸能力进行评估,李和平等建立了估测、比较具有不同次产茸记录公鹿产茸能力的数学模型。该方法假设对于第i头公鹿有Ki次产茸记录,则这头公鹿最有可能的产茸能力(Pi)为:Pi=P(1-t)/[1+(Ki-1)t]+Xi×Ki×t/[1+(Ki-1)t](2-1)其中:P指鹿群锯平均产茸量;t指同一公鹿不同锯别产茸记录之间的相关性(重复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营养因素对鹿茸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J]. 孙伟丽,赵海平,王艳梅,李光玉. 特产研究. 2019(04)
[2]东丰县梅花鹿产业发展及突破发展瓶颈的对策研究[J]. 常晶,王全. 吉林金融研究. 2018(01)
[3]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鹿茸重量相关基因[J]. 胡鹏飞,徐佳萍,艾成,邵秀娟,王洪亮,董依萌,崔学哲,杨福合,邢秀梅. 遗传. 2017(11)
[4]双阳梅花鹿IGF1基因多态性与产茸性状相关分析[J]. 田万年,张亚丽. 畜牧与兽医. 2017(09)
[5]南方梅花鹿年龄及鹿茸形态对产茸量的影响[J]. 杨菲菲,熊家军. 湖北畜牧兽医. 2017(06)
[6]华南梅花鹿研究现状及展望[J]. 章叔岩,郭瑞,刘伟,翁东明,程樟峰. 浙江林业科技. 2016(02)
[7]DNA测序技术方法研究及其进展[J]. 谢浩,赵明,胡志迪,王大巾,孟旭莉,丁先锋. 生命的化学. 2015(06)
[8]日粮蛋白质水平对贵州省梅花鹿鹿茸生长的影响[J]. 李平,燕志宏,田松军,魏小红,顾丽菊,任丽群.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5(10)
[9]中国家养梅花鹿种质资源特性及其保存与利用的途径分析[J]. 胡鹏飞,刘华淼,邢秀梅. 中国畜牧兽医. 2015(10)
[10]梅花鹿引来致富路[J]. 卢新松,陆家木. 农村工作通讯. 2014(20)
博士论文
[1]利用二代测序挖掘鸡拷贝数变异及影响饲料效率的候选基因[D]. 易国强.中国农业大学 2015
[2]梅花鹿激素及其受体基因变异对产茸量的调控效应研究[D]. 熊家军.华中农业大学 2012
[3]梅花鹿(Cervus nippon)DRB基因的遗传特性、多态性及与产茸性状的相关性[D]. 李波.东北林业大学 2008
[4]梅花鹿、马鹿营养、血清IGF-1浓度及鹿茸生长规律研究[D]. 李光玉.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5
硕士论文
[1]应用mtDNA和Y染色体基因片段解析梅花鹿种公鹿的母系及父系类型[D]. 周永娜.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
[2]华南地区荷斯坦奶牛DHI报告分析及与产奶性状相关功能基因的挖掘[D]. 王凯.华南农业大学 2016
[3]梅花鹿MTNR1A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茸量的相关性研究[D]. 熊丽容.华中农业大学 2011
[4]梅花鹿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多态与产茸性状的相关性研究[D]. 陈斌.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1
[5]梅花鹿雄激素受体(AR)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茸性能关系的研究[D]. 谌磊.华中农业大学 2010
[6]黑龙江省部分地区梅花鹿微卫星遗传多样性的研究[D]. 孙海涛.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09
[7]染色体N带研究和用分子标记技术探讨东北梅花鹿遗传多态性[D]. 韩莉.重庆师范大学 2009
[8]梅花鹿鹿茸的组织学及间充质层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研究[D]. 李光凤.吉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07428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MassARRAYSNP检测流程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梅花鹿产茸性能分析与估测12<0.05)。综上可知,四平梅花鹿群体的最佳生茸年龄范围为4~9锯,最佳生茸年龄为7锯。2.2.3四平梅花鹿产茸量与年龄的关系根据不同年龄(锯别)所对应的产茸量,绘制产茸量与年龄散点图(图2-1)。由图可知:四平梅花鹿从2龄到8龄之间,随着年龄的增长产茸量逐渐增高,到达8龄后,产茸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缓慢下降。产茸量与年龄之间存在的回归方程为y=-0.0043x3-0.0105x2+0.908x+0.5384(n=105,R2=0.99)。四平梅花鹿8龄以内,年龄与鲜茸重呈强正线性相关,线性回归方程为y=0.72x+0.36(n=105,R2=0.96,P<0.01)。图2-1四平梅花鹿产茸量与年龄的关系Fig.2-1TherelationshipbetweensikadeeryieldandageinSiping2.2.4东大梅花鹿1~7锯三杈鲜茸重统计由于东大梅花鹿所搜集到的产茸记录不全,仅有70个个体具有较全的产茸记录,很多个体不清楚其出生年份,无法准确按照锯别对其进行分组,故本研究对70只东大梅花鹿鹿茸重量性状表型参数进行统计分析。东大梅花鹿1~7锯标准三杈鲜茸单产及标准差、变异系数(CV)、增长率和递增率见表2-2。表2-2东大梅花鹿1~7锯三杈鲜茸重统计结果Table2-2Threebranchedantlerweightofsaws1~7ofDongdasikadeer项目锯别1234567N1428536147268x(kg)2.06d4.17c4.77b5.29b5.61a6.16a5.82as(kg)0.551.361.801.661.842.191.02cv(%)26.7032.6137.7331.3832.8035.5627.53增长率(%)100202232257272299283递增率(%)102.4314.3910.906.059.80-5.51
第二章梅花鹿产茸性能分析与估测132.2.5东大梅花鹿最佳生茸年龄及年龄范围经对1~7锯公鹿鲜茸重的方差分析和对各锯别间产茸量的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锯别对产茸量的影响非常明显,1、2锯显著低于其它锯别(P<0.05)且1、2锯之间差异也显著(P<0.05);5、6、7锯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3、4锯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东大梅花鹿群体最佳生茸年龄范围为2~7锯,最佳生茸年龄为6锯。2.2.6东大梅花鹿产茸量与年龄的关系根据不同年龄(锯别)所对应的产茸量,绘制产茸量与年龄散点图(图2-2)。由图可知:东大梅花鹿从2龄到7龄之间鹿茸产量逐渐上升,8龄的产茸量略有下降,表明东大梅花鹿在7龄以内产茸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产茸量与年龄之间存在的回归方程为y=0.0258x3-0.463x2+2.8627x-0.2329(n=70,R2=0.97)。东大梅花鹿7龄以内,年龄与鲜茸重呈强正线性相关,线性回归方程为y=0.77x+1.95(n=70,R2=0.99,P<0.01)。图2-2东大梅花鹿产茸量与年龄的关系Fig.2-2TherelationshipbetweensikadeeryieldandageinDongda2.2.7梅花鹿产茸性能估测产茸性能是选择种公鹿的核心标准,根据产茸记录,筛选出产茸性能高的个体是梅花鹿育种工作的核心。由于鹿场中梅花鹿年龄不同,其锯茸的次数也不同,同时受到鹿场规模、管理水平及饲养员变更的影响,梅花鹿产茸记录往往会出现缺失,数据不整齐。为更好地对公鹿产茸能力进行评估,李和平等建立了估测、比较具有不同次产茸记录公鹿产茸能力的数学模型。该方法假设对于第i头公鹿有Ki次产茸记录,则这头公鹿最有可能的产茸能力(Pi)为:Pi=P(1-t)/[1+(Ki-1)t]+Xi×Ki×t/[1+(Ki-1)t](2-1)其中:P指鹿群锯平均产茸量;t指同一公鹿不同锯别产茸记录之间的相关性(重复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营养因素对鹿茸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J]. 孙伟丽,赵海平,王艳梅,李光玉. 特产研究. 2019(04)
[2]东丰县梅花鹿产业发展及突破发展瓶颈的对策研究[J]. 常晶,王全. 吉林金融研究. 2018(01)
[3]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鹿茸重量相关基因[J]. 胡鹏飞,徐佳萍,艾成,邵秀娟,王洪亮,董依萌,崔学哲,杨福合,邢秀梅. 遗传. 2017(11)
[4]双阳梅花鹿IGF1基因多态性与产茸性状相关分析[J]. 田万年,张亚丽. 畜牧与兽医. 2017(09)
[5]南方梅花鹿年龄及鹿茸形态对产茸量的影响[J]. 杨菲菲,熊家军. 湖北畜牧兽医. 2017(06)
[6]华南梅花鹿研究现状及展望[J]. 章叔岩,郭瑞,刘伟,翁东明,程樟峰. 浙江林业科技. 2016(02)
[7]DNA测序技术方法研究及其进展[J]. 谢浩,赵明,胡志迪,王大巾,孟旭莉,丁先锋. 生命的化学. 2015(06)
[8]日粮蛋白质水平对贵州省梅花鹿鹿茸生长的影响[J]. 李平,燕志宏,田松军,魏小红,顾丽菊,任丽群.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5(10)
[9]中国家养梅花鹿种质资源特性及其保存与利用的途径分析[J]. 胡鹏飞,刘华淼,邢秀梅. 中国畜牧兽医. 2015(10)
[10]梅花鹿引来致富路[J]. 卢新松,陆家木. 农村工作通讯. 2014(20)
博士论文
[1]利用二代测序挖掘鸡拷贝数变异及影响饲料效率的候选基因[D]. 易国强.中国农业大学 2015
[2]梅花鹿激素及其受体基因变异对产茸量的调控效应研究[D]. 熊家军.华中农业大学 2012
[3]梅花鹿(Cervus nippon)DRB基因的遗传特性、多态性及与产茸性状的相关性[D]. 李波.东北林业大学 2008
[4]梅花鹿、马鹿营养、血清IGF-1浓度及鹿茸生长规律研究[D]. 李光玉.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5
硕士论文
[1]应用mtDNA和Y染色体基因片段解析梅花鹿种公鹿的母系及父系类型[D]. 周永娜.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
[2]华南地区荷斯坦奶牛DHI报告分析及与产奶性状相关功能基因的挖掘[D]. 王凯.华南农业大学 2016
[3]梅花鹿MTNR1A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茸量的相关性研究[D]. 熊丽容.华中农业大学 2011
[4]梅花鹿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多态与产茸性状的相关性研究[D]. 陈斌.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1
[5]梅花鹿雄激素受体(AR)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茸性能关系的研究[D]. 谌磊.华中农业大学 2010
[6]黑龙江省部分地区梅花鹿微卫星遗传多样性的研究[D]. 孙海涛.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09
[7]染色体N带研究和用分子标记技术探讨东北梅花鹿遗传多态性[D]. 韩莉.重庆师范大学 2009
[8]梅花鹿鹿茸的组织学及间充质层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研究[D]. 李光凤.吉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074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107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