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四川阿坝部分地区牦牛源毕氏肠微孢子虫和隐孢子虫的感染情况调查

发布时间:2021-04-11 00:35
  毕氏肠微孢子虫(Enterocytozoon bieneusi)和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spp.)是威胁动物及人类健康的两种重要寄生虫,这两类病原体主要引起家畜及人的隐孢子虫病、微孢子虫病。对于免疫系统发育正常的宿主而言危害较小,主要是造成宿主的自限性腹泻,然而对于免疫力受到创伤的宿主而言,尤其是患有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的宿主,则会造成严重的致命性脱水性腹泻,严重病患者可导致死亡。本实验通过提取毕氏肠微孢子虫和隐孢子虫卵囊的DNA,经过巢式PCR扩增测序,对四川阿坝地区黑水县、松潘县四个牦牛养殖场采集的200个粪便样本进行毕氏肠微孢子虫和隐孢子虫检测及基因比对序列分析。应用巢式PCR的方法,扩增ITS基因并结合测序结果比对分析,对来源于阿坝州黑水县、松潘县等地的四个牦牛养殖场粪便样本进行了毕氏肠微孢子虫卵囊基因型的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在200份粪便样本中,检测到10份毕氏肠微孢子虫阳性感染,感染率为5%。毕氏肠微孢子虫仅在腹泻粪便样本中检测到。本次实验中共检测到毕氏肠微孢子虫的2种基因型,分别是BEB3和PtEb XI,两种基因型均属于遗传组2(Group 2)的基因... 

【文章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四川阿坝部分地区牦牛源毕氏肠微孢子虫和隐孢子虫的感染情况调查


部分牦牛粪样毕氏肠微孢子虫巢式PCR第二次产物凝胶电泳图M:20001-24:1-24号样品25:阳性对照26:阴性对照

序列,微孢子虫,比对分析,牦牛


图 1-2 毕氏肠微孢子虫感染情况Fig.1-2 Infection status of Enterocytozoon bieneusi分析AST 比对分析,编号为 5、13、15、20、21、24、145、1因序列与牦牛源分离株(KU598222)的相似率达 100%,无由以上牦牛粪便分离株与在 NCBI 下载的毕氏肠微孢子虫建立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见图 1-5、图 1-6、图 1-7、图 1-11、图 1-12 显示,编号为 5、13、15、20、21、24、与牛源分离株(AY331007,基因型 BEB3)在同一进化分1,因此,编号为 5、13、15、20、21、24、145、169 的为 BEB3 型。AST 比对分析,编号为 143、171 的粪样分离株 ITS 基因

四川阿坝部分地区牦牛源毕氏肠微孢子虫和隐孢子虫的感染情况调查


13、15、20、21、24、145、169号粪便样品BLAST比对结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动物园圈养大熊猫毕氏肠微孢子虫分子流行病学调查[J]. 曹钰莹,李威,钟志军,肖洁,弓超,王承东,李才武,杨海迪,黄祥明,吴孔菊,彭广能.  浙江农业学报. 2018(07)
[2]西藏部分地区马属动物肠道寄生虫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毕氏肠微孢子虫的基因型鉴定[J]. 李东方,王璐阳,郑双健,王璐,陈远才,毋亚运,常艳凯,张素梅,张龙现,赵金凤.  中国兽医科学. 2018(07)
[3]3种微孢子虫在我国西南部分地区腹泻患者中的流行情况调查[J]. 邱璐瑶,平静,李文道,丁嵩涛,刘含登.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7(05)
[4]家蚕微孢子虫感染对家蚕BmN细胞凋亡以及凋亡蛋白抑制因子IAPs表达的影响[J]. 朱峰,肖圣燕,张永红,邵榆岚,唐芬芬,陈世良,白兴荣.  微生物学报. 2017(12)
[5]四川红原县牦牛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分子流行病学调查[J]. 郝力力,李锐,段玲,贺亮.  浙江农业学报. 2016(11)
[6]一株金丝猴源毕氏肠微孢子虫的基因鉴定[J]. 李威,王利勤,钟志军,刘学涵,邓磊,谢娜,弓超,余建秋,杨俊,李奇,杨平,赵波,彭广能.  中国兽医科学. 2016(08)
[7]秦岭地区几种珍稀动物毕氏肠微孢子虫基因分型[J]. 杜帅之,潘广林,邵俊峰,田格如,王会宝,张敏,赵光辉,于三科.  中国兽医学报. 2016(05)
[8]四川省骆驼源隐孢子虫的分离与虫种鉴定[J]. 谢娜,钟志军,刘学涵,陈维刚,李威,刘俊卿,李魏,邓家波,孙鸿雁,谢瑶,庄妤冰,徐晓阳,苏怀益,彭广能.  中国兽医科学. 2015(04)
[9]家蚕微孢子虫经不同冻存条件处理后对家蚕胚胎细胞的侵染性变化[J]. 马强,党晓群,王营,陈洁,刘方燕,赵丽芳,曹琛福,吕建强,潘国庆,周泽扬.  蚕业科学. 2014(06)
[10]毕氏肠微孢子虫基因分型及公共卫生学重要性[J]. 刁瑞南,肖立华,宋铭忻,李巍.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4(12)

博士论文
[1]新疆地区奶牛三种肠道原虫系统进化分析及隐孢子虫群体遗传学研究[D]. 齐萌.河南农业大学 2015
[2]微小隐孢子虫cp966基因重组乳酸杆菌口服活载体疫苗研究[D]. 李世杰.吉林大学 2013
[3]肯尼亚狒狒肠道原虫系统进化分析及毕氏肠微孢子虫群体遗传学研究[D]. 李巍.吉林大学 2011
[4]动物隐孢子虫的分子流行病学、致病机理与抗感染药物的研究[D]. 陈甫.南京农业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中国东北地区猪两种肠道原虫遗传特征分析及猪源毕氏肠微孢子虫群体遗传学研究[D]. 万强.东北农业大学 2016
[2]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奶牛三种重要人兽共患原虫的分子鉴定及其遗传学特征[D]. 陶威.东北农业大学 2016
[3]黑龙江省儿童和伴侣动物三种重要肠道原虫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 杨金萍.东北农业大学 2015
[4]微小隐孢子虫刺激对宿主细胞TLRs的影响[D]. 余裕强.吉林大学 2015
[5]鹿源隐孢子虫和毕氏肠微孢子虫分子遗传特征鉴定及其多态性分析[D]. 黄建营.河南农业大学 2015
[6]东北地区隐孢子虫及毕氏肠微孢子虫系统进化分析与多位点分型研究[D]. 刁瑞南.东北农业大学 2014
[7]骆驼源和竹鼠源隐孢子虫的分离鉴定及种系发育分析[D]. 周潇潇.四川农业大学 2014
[8]河南省猪、羊毕氏微孢子虫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遗传特征初步研究[D]. 杜海利.河南农业大学 2014
[9]河南省郑州地区微孢子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分子特征初步研究[D]. 徐利纳.河南农业大学 2011
[10]隐孢子虫虫种鉴定及安氏隐孢子虫体外培养研究[D]. 吴亮.江苏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306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1306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9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